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63339 上传时间:2023-11-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临床脑脊液产生机制、循环作用、常规及生化检查临床意义脑脊液为无色透明的液体,充满在各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脑脊液由脑室中的脉络丛产生,与血浆和淋巴液的性质相似,略带粘性。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压力,对维持颅内压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产生脑脊液产生: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脑脊液产生的速率为0.3m1min,日分泌量为432m1侧脑室内的脉络丛组织是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脉络丛主要分布在侧脑室的底部和第三、第四脑室的顶部,其结构是一簇毛细血管网,其上覆盖一层室管膜上皮,形似微绒毛。此微绒毛犹如单向开放的膜,只向脑室腔和蛛网膜下腔分泌脑脊液。也有人认为室管膜和脑实质

2、也有产生脑脊液的作用。如果脑脊液产生过多,或循环通路受阻,均可导致颅内压升高。当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时,脑脊液的检测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之一。循环及作用脑脊液的流动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两个侧脑室脉络丛最丰富,产生的脑脊液最多,这些脑脊液经室间孔流入第三脑室,再经中脑导水管流入第四脑室。各脑室脉络丛产生的脑脊液都汇至第四脑室并经第四脑室的正中孔和外侧孔流入脑和脊髓的蛛网膜下腔。最后经矢状窦旁的蛛网膜颗粒将脑脊液回渗到上矢状窦,使脑脊液回流至静脉系统。脑脊液的回流(或吸收)主要取决于颅内静脉压和脑脊液的压力差以及血脑屏障间的有效胶体渗透压。脑和脊髓的血管、神经周围间隙和室管膜也参与脑脊液的吸收。脑脊液不

3、断产生又不断被吸收回流至静脉,在中枢神经系统起着淋巴液的作用,它供应脑细胞一定的营养,运走脑组织的代谢产物,调节着中枢神经系统的酸碱平衡。并缓冲脑和脊髓的压力,对脑和脊髓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口脑脊液常规I、颜色:正常脑脊液为无色透明液体。(I)红色:常因出血引起,主要见于穿刺损伤、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出血。(2)黄色:常因脑脊液中含有变性血红蛋白、胆红素或蛋白量异常增高引起,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血清中胆红素超过256kmo11或脑脊液中胆红素超过86umo11时,可使脑脊液黄染;椎管阻塞(如髓外肿瘤)、多神经炎和脑膜炎时,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升高(15g1)而呈黄变症。(3)乳白色:多因白细胞增多所

4、致,常见于各种化脓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4)微绿色: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等。(5)褐色或黑色:见于脑膜黑色素瘤等。2、透明度:正常脑脊液清晰透明。(1)微混:常见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脓肿(未破裂者)。(2)混浊:常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真菌感染等。(3)毛玻璃状: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4)凝块: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脊髓灰质炎等。3、凝固物:正常脑脊液不含有纤维蛋白原,放置24h后不会形成薄膜及凝块。当有炎症渗出时,因纤维蛋白原及细胞数增加。可使脑脊液形成薄膜及凝块。急性化脓性脑膜炎时,脑脊液静置12h即可出现凝块或沉淀物;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静置1224

5、h后,可见液面有纤细的薄膜形成。蛛网膜下腔阻塞时,由于阻塞远端脑脊液蛋白质含量常高达15g1,使脑脊液呈黄色胶陈状。4、压力:正常成人卧位时脑脊液压力为0.781.76kPa(80180mmH20),随呼吸波动在IOmmH20之内。儿童压力为0.41OkPa(40100mmH20)。若压力超过20OmmH20,放出脑脊液量不应该超过2m1,若压力低于正常低限可做动力试验,以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脑脊液压力增高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颅内各种炎症性病变;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颅内非炎症性病变;高血压、动脉硬化等颅外因素;还有其他如咳嗽、哭泣,低渗溶液的静脉注射等。脑脊液压力减低主要见

6、于脑脊液循环受阻;脑脊液流失过多;脑脊液分泌减少等因素。脑脊液生化1、蛋白质测定蛋白定性试验(Pandy试验)【参考值】阴性或弱阳性。蛋白定量试验【参考值】腰椎穿刺儿童为0.200.405g1;成人为0.150.45g1【临床意义】蛋白含量增加见于:(I)脑神经系统病变:常见于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时显著增加,结核性脑膜炎时中度增加,病毒性脑膜炎时轻度增加)、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出血等)、内分泌或代谢性疾病(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尿毒症及脱水等)、药物中毒(乙醇、酚n塞嗪、苯妥英钠中毒等)。(2)脑脊液循环障碍:如脑部肿瘤或椎管内梗阻(脊髓肿瘤、蛛网膜下腔粘连等)。(3

7、)鞘内免疫球蛋白合成增加伴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如GUiUain-Barre综合征、胶原血管疾病、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病等。2、葡萄糖测定【参考值】腰椎穿刺:2.54.5mmo11.【临床意义】(1)脑脊液葡萄糖增高:常见于饱餐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性脑脊液、糖尿病、脑干急性外伤或中毒、早产儿或新生儿等。(2)脑脊液葡萄糖降低:常见于急性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神经梅毒、脑瘤、低血糖等。3、氯化物测定【参考值】成人:120130mmo11,儿童:111123mmo11【临床意义】(1)增高: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肾炎、尿毒症、浆液性脑膜炎及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时。(2)减低

8、:见于流行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细葡性脑膜炎,尤其是结核性脑膜炎时最为明显。显微镜检细胞计数【参考值】细胞计数成人(0-8)10e1;儿童(0-15)X1OW1.【临床意义】脑脊液中细胞增多见于:(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化脓性脑膜炎细胞数显著增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结核性脑膜炎细胞中度增加,但多不超过500106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同时存在是本病的特征。病毒性脑炎、脑膜炎。细胞数仅轻度增加,一般不超过100101,以淋巴细胞为主。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细胞数中度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2)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性疾病:细胞数可正常或稍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中找到白血病细胞,可诊断为脑膜白血病。(3)脑寄生虫病:脑脊液中细胞数可升高,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脑脊液离心沉淀镜检可发现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弓形虫、旋毛虫的幼虫等。(4)脑室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均匀血性脑脊液。除红细胞明显增加外,还可见各种白细胞,但仍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出血时间超过2-3天可发现含有红细胞或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送检时间最好于抗生素使用之前,收集标本后,常温下15分钟至1小时内送到实验室,脑脊液标本不可放置冰箱保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