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部分现代管理会计介绍——第十章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部分现代管理会计介绍——第十章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六部分现代管理会计介绍一第十章现代管理会计新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中作业成本法的原理、目标成本的设计、适时生产系统的特点、质量成本的管理,以及综合计分卡的评价。本章主要考核内容:1 .理解作业、成本动因,以及作业成本法的管理思路;2 .掌握目标成本的计算;3 .识记适时生产系统的内容、特点和效益;4 .理解综合计分卡四个维度的关系和主要评价指标。第一节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作业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其内容能够与其他业务区分开来的活动。例如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质Jt检验,目的明确,检验活动能够与机器维修保养、材料整理等业务分开。这里的产品质量检验、机器维修保养、材料整理都是可区分的作业。作
2、业成本法是指将产品生产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资源成本按消耗资源的作业累积,再按受益原则依据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至产品或劳务。一、制造费用分配与作业成本法在传统的成本计算过程中,制造费用是采用以业务量为基础的成本分配方式,按一个或少数几个分配基础分配制造费用,常用的分配基础如直接人工工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加工工时等。传统分配方法在传统的生产环境中是比较合适的。传统生产工艺流程较为简单,间接制造费用所占的比重不大;市场对产品的个性要求不明显,产品结构相似,产品品种较为单一差别较小;采用单一的分配基础、或少数几个分配基础不会对成本计算结果造成太大的歪曲,成本计算提供的信息能够满足决策和控制的要求
3、。然而,在高科技广泛应用于生产过程、市场需求多样化的环境下,仍用传统的成本分配方法就可能对成本的计算结果造成歪曲。所以,作业成本法是在新的经营环境下为适应管理要求成本计算方法的改进。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内容(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程序作业成本法并非成本计算程序的重新设计,而是间接成本归集和分配方式的改变,由传统的以产品为中心分配成本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的成本积累及分配上来。作业成本的思路是:产品生产要耗费作业,而作业活动需耗费资源.由此资源成本构成作业成本,作业成本应分配于产品。如图10-1所示。Eio-I作业成本分蕾Fi实施作业成本法,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通常应掌握以下程序:1 .按工作内容避别
4、区分不同类型的作业在企业的生产活动过程中,构成价值链上的作业内容不同。作业成本法下根据业务内容区分出不同类型的作业,如材料的整理准备、机器设备调整准备、机器设备维修保养、生产线上产品运送和产品质量控圆等。2 .分析成本与作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作业成本法下,每种作业活动所发生的成本是按产品生产消耗的作业成本动因分配的,为此要分析成本与作业之间的关系,确定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所谓成本动因是指引起某类作业成本发生的活动或因素。引起材料整理准备作业成本的因素可能是整理原材料的数量,机器设备调整准备作业发生成本的因素可能是机器设备调整准备的工时,生产线上产品运送作业发生成本的因素可能为生
5、产线上运送产品的数量等。3 .按作业建立同成本动因相关的同质成本库,归集同质成本所谓同质成本是指相同成本动因引起的制造费用,将相同成本动因引发的成本归集到一起即为同质成本库。制造费用初始发生时通常归集到按作业设立的同质成本库中,如进行材料的整理准备所发生的成本都归集到材料的整理准备成本账户中(成本库)。4 .以每种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计算各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对每一成本库中归集的成本,以该作业的成本动因为分配基础,制定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率,如材料的整理准备成本以整理的材料数量为成本动因,则分配率计算如下:材料整理准备作业成本分配率=材料整理准备成本材料整理数量5 .根据每种产品消耗的
6、成本动因和成本分配率,将作业成本库归集的作业成本分配于产品。(二)成本动因的确定在作也成本法下,作业的划分和作业成本动因的确定是至关重要的。成本动因的确定是采用作业成本法的关键,也是采用作业成本法的难点之一。作业划分得越细,成本与动因之间的因果关系就越清晰,成本分配就更为合理。但作业划分得越细,成本和相关数据传输和处理的成本就越高。所以在划分作业和确定成本动因的过程中,应考虑成本和效益原则,尽量利用现成资料,使成本计算既合理可靠又避免不必要的工作量,降低成本信息处理成本。三、作业成本法的例解(略)四、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作业成本法虽然只是成本分配方法的改进,但对管理理念的影响却是重大的,其突出
7、表现就是以作业为基础的管理,即作业管理C(一)价值链管理和作业管理作业是指为达到一定目的、其内容能够与其他业务区分开来的活动。生产经营活动是一系列的作业构成的,这些作业相互关联存在因果关系构成价值链。价值链分析包括企业内部价值链分析、行业价值链分析和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和管理,可以对生产经营过程的关键部分作实质性改进,实现流程再造或流程改进,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通过行业价值链分析,明确企业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所处的位置,优化与供应商和销售商的关系;通过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寻找其竞争优势和劣势,采取相应的成本管理措施与其竞争。(二)作业成本法与作业管理企业内部作业管理着重于以改进
8、作业绩效为目的而计量作业的成本耗费,将作业与作业成本联系起来。作业管理包含两个层面,一方面立足成本分配,追溯作业归集作业成本,然后根据产品或服务耗费的作业量(成本动因)分配成本,实施作业成本法。另一方面价值链上的作业分析,作业分析通过识别作业、分析引起作业的根源,联系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作业成本评价作业效率,分析评价作业构成作业管理。所谓非增值作业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中不必要的或可消除的,或者虽然必要但效率不高或可以改进的作业,相应地非增值作业所发生的成本称为非增值成本,消除这些成本不影响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功能和价值等。所以作业管理首先要进行作业分析。1 .作业分析作业管理分析通常有以下步骤:识别作业
9、一识别非增值作业f了解作业之间的联系一建立计量评价标准一报告邪增值成本2 .作业改进通过作业分析识别出效率低的作业或者非增值作业,然后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作业效率,消除或减少非增值作业。(1)作业消除(2)作业选择(3)作业量减少(4)作业共享【例题单选题】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在核算上的主要差异表现在()。A.对直接材料的分配上B.对直接人工的分配上C.对制造费用的分配上D.对利润的分配上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1,制造费用分配与作业成本法。【例题多选题】作业管理分析通常的步骤包括()。A.识别作业B.识别非增值作业C.了解作业间的联系D.建立计量评价标准E.报告非增值成本正确答案A
10、BC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7-228,作业管理分析的步骤。【例题多选题】为了提高作业效率,消除或减少非增值作业,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作业消除B.作业量减少C.作业选择D.作业合并E.作业共享正确答案ABC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8,作业改进的措施。第二节目标成本计算与管理一、成本与企业竞争和生存()成本领先战略作用(二)实现成本优势的措施目标成本计算主要是对处于价值链的研发过程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适时制造系统聚焦于生产过程的流程再造,是基于作业管理针对价值链寻求成本优势的县体措施。二、目标成本法与价值工程分析()目标成本方法的概念目标成本是指产品具有市场竞争力,使企业能够获取目标利润
11、所允许的成本。目标成本法则是指企业以市场和顾客为导向的一种有助于同时达到高品质、多功能、低成本的成本管理方法。从新产品立项研发至生产开始阶段,设定符合顾客需求的品质、价格、功能及交货期等目标,并从上游到下游的所有过程,试图同时达到为降低成本及确保综合利润为目标而实行的各种管理活动。其核心工作就是运用价值工程、市场研究、产品功能分析及成本分析等方法以制定能取得目标利润的目标成本,并且通过各种方法和措施,以最终使得产品的设计成本小于或等于其目标成本。这一工作涉及范围广,需要由包括营销、开发与设计、采购、工程、财务与会计,甚至供应商与顾客在内的设计小组或跨部门团队方式来进行。(二)目标成本法的实施程
12、序目标成本法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整个产品开发过程中的一部分。由于产品的开发是企业内部事宜,决定了企业在运用目标成本法时可以存在许多不同的具体做法。通常目标成本法的实施包括三个阶段。1 .以市场为导向设定目标成本一一市场驱动的成本规划产品目标成本=目标售价一目标利润2 .实现目标成本(1)分析成本差距成本差距=估计成本一目标成本(2)建立跨部门团队攻关目标成本一一设计成本3 .运用持续改善成本法以达到设定的目标成本一一实施成本as:目标成本管理是以保证企业目标利润为前提,以市场定价为基础,推断确定成本。三、目标成本法所体现的成本管理思想特色与传统的成本管理思想相比,目标成本法所体现出一些具有
13、重要特色的成本管理思想:(I)拓宽了成本管理的范围;(2)确立立足未来市场的成本竞争优势;(3)调整了成本管理的重点;(4)深化了成本管理的目标;(5)丰富了成本管理的手段。第三节适时生产系统的内容和特点一、适时生产系统的内容适时生产系统也称为无存货管理。它是研究产品生产周期的,产品生产周期是指材料进入生产过程直到产品完工等待向客户发运的全部时间。对比:传统生产过程的产品生产周期可以分解如下:产品生产周期=加工时间+材料整理+运送时间、存储时间+等待时间+检验时间适时生产系统的倡导者为改变传统的生产系统,将前述的产品生产周期公式改写为:产品生产周期=增值时间+非增值时间增值时间等于生产过程中对
14、产品直接加工的必要操作时间,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通过加工可增加产品价值。非增值时间为储存、等待、运送和检验等时间,非增值时间及其间进行的作业并非产品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非增值时间中的作业不增加产品价值,纯属于浪费。适时生产系统的倡导者的巨政正是在于消除这些非增值时间及其间作业,减少浪费缩短时间,整个生产过程得以不间断地进行,使产品生产周期等于生产过程对产品实际加工的增值时间。适时生产系统改变了传统的由前向后推进式的生产系统,改进为从后向前需求拉动式的生产系统。这种生产系统将采购、生产和存货管理活动相结合,要求企业的供、产、销各环节密切协作配合,原材料、外购件的采购,要在生产部门需用时,不
15、早不晚地抵达现场,直接交付使用,无需通过库存储备。二、适时生产系统的特点适时生产系统要求企业具备严密科学的组织规划,拥有掌握多技能、高素质的工人队伍,要求企业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其特点可归纳如下:(一)以制造单元组织生产活动(二)掌握多种技能的技术工人(三)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四)减少机器设备的调整和准备时间(五)防护性的设备维护(六)与供应商建立良好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三、适时生产系统产生的效益(一)存货库存方面的成本节约(二)质量控制方面的效益一一铲除了返工、次品、废品生成的根源(三)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作效率(四)成本数据收集和成本计算方面的效益一一节约了库存成本核算的成本【例题多选题】下列属于适时生产系统特点的有()。A以制造单元组织生产活动B.掌握多种技能的技术工人C.实施全面的质量控制D.减少机器设备的调整和准备时间E.防护性的设备维护正确答案JABCDE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3-234,适时生产系统的特点。第四节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一、产品质量的基本概念产品质量通常是指产品满足消费者使用要求的程度,产品优劣的等级等。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较多,具体表现于产品功能的许多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