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仁宗跟两位皇后拧巴的婚姻关系看他的性格特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宋仁宗跟两位皇后拧巴的婚姻关系看他的性格特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从宋仁宗跟两位皇后拧巴的婚姻关系看他的性格特点原创2019-08-2810:17四眼观天宋仁宗赵祯引言宋仁宗恭俭仁恕,在位四十二年,天下太平安乐,能臣辈出,开创了仁宗盛治,为后世帝王所羡。在历史上,几个以仁为庙号的皇帝中,宋仁宗恐怕是最符合仁德“的皇帝了。帝王终究也是凡人,有着凡人的心理和烦恼。仁宗皇帝亦是如此,他能宽容百姓,善待天下,面对自己的婚姻却也不能自主,跟自己的皇后关系拧拧巴巴,也将就地过了一辈子。宋仁宗有三位皇后:郭皇后、曹皇后、张皇后。郭皇后和曹皇后都是家长包办,生前所立的皇后,仁宗并不十分满意,跟两位皇后的关系一直很别扭;张皇后则是自由恋爱,被仁宗所宠爱,只是生前无法立为皇后,
2、薨逝后才册立。因为性格柔和,在立皇后的事上,仁宗始终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为他人所左右,才搞的婚姻关系这么紧张。一个人一生的行为模式很难改变,宋仁宗一生处事的风格在他处理与这三位皇后的关系中,可以管窥一斑。代州风光郭皇后的废立前后1郭皇后出身宋仁宗第一位皇后是郭氏,姓名正史中并没有记载,清悟之名,乃是她出居长乐宫时赐名。郭皇后是代北应州人(山西应县),宋史上说她的祖先世代都是代北的酋长,似乎她并非是汉人,性格才会比较泼辣。之后发生的批颈事件”也与她的性格有很大关系,中国历史上敢伸手打皇上的皇后也就她这一位了。章献皇后要听政,故而面上戴薄纱2.郭皇后被册封的过程宋仁宗原是宫娥李氏所生,被章献皇后刘
3、娥(彼时被封为德妃)所据。当时章献皇后的年纪比较大,就和自己在宫中的好姐妹杨淑妃一起抚养仁宗。而李氏虽然生了皇子,仅仅被封为婉仪,也没有怨言,一直在宫中生活,但是没有办法教养自己的孩子。仁宗是完全由章献皇后和杨淑妃抚养长大的,这二人对于仁宗的教育也是刻意培养他孝顺恭敬的品德。长大之后,仁宗就像是被栓惯了的大象一样,对这二人的意见是言听计从的,不敢反抗,尤其在婚姻方面。仁宗十三岁登基,由太后刘娥临朝听政。十五岁的时候,太后刘娥就给仁宗安排相亲,让全国进选适龄女子进宫候选。仁宗是看好了开国元勋张美的曾孙女,但是刘太后并不喜欢张氏(非温成皇后)。也许因为郭氏是她老乡的缘故吧,刘太后格外喜欢郭氏。此时
4、仁宗虽然已经登基,但是他完全没有任何实权,里里外外都是由刘太后做主。在刘太后的主持下,郭氏被册封为皇后。章献太后刘娥3,郭皇后生性妒忌轻浮,遭到仁宗的厌恶从一开始,宋仁宗就没有看好郭皇后,只是听从章献太后的安排罢了。宋仁宗为人恭让,但凡郭皇后的性格能到一般女子的水平,她也不至于被废后。郭氏当上皇后之后,果然不负章献太后的期望,对于后宫把控的死死的。她生性妒忌,又有太后支持,严格控制宋仁宗接近其他女色,令宋仁宗感到十分头疼。深水记闻卷八:后恃章献骄妒,后宫莫得进,上患之,不敢诘。汴梁城4,与郭皇后的婚姻,隐藏着仁宗同刘太后的矛盾这里我们还有说个小插曲,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章献太后的影响在她死后还
5、在延续,并且由她的姐妹章惠杨太后接过刘太后的枪,继续对仁宗进行干涉。在章献太后主政期间,仁宗虽然不喜欢郭皇后,但是他却一点不满也不敢露出来,生怕得罪了自己的母亲。此时,仁宗并不知道刘娥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在仁宗登基后,其生母李氏仅仅被封为顺容,到了明道元年(1032年),也就是章献太后刘娥去世前一年,李顺容病重,太后刘娥派了太医前去诊治,顺便册封了她为李宸妃,结果就这么凑巧,李宸妃刚册封完就去世了,这件事不由地让人浮想联翩,就出来很多版本的传言:什么狸猫换太子了,什么太后毒杀李宸妃了。本来太后刘娥想草草把她埋了也就完了,但是宰相吕夷简建议刘太后一定要厚葬李宸妃,万一哪一天事情败露了,大家还都有
6、个台阶下。于是刘太后以皇后之礼装殓了李氏。狸猫换太子的剧照李氏的棺椁一直停放在奉先寺供奉(南宋王金至默记),没有下葬,等到第二年,刘太后薨逝之后,她在位时所压制的力量开始蠢蠢欲动。燕王赵元俨(狸猫换太子中八王爷的原型)就跟仁宗说:其实吧,你不是刘太后亲生的,你亲妈是李宸妃,而且李宸妃是死于非命的。(宋史)。这对仁宗来说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自己忍了刘太后这么久,看着她把持朝政、僭穿衮冕,就是看在是自己亲妈份儿上,现在你告诉我她不是我亲妈!宋朝皇后翟服后来又搞清了自己亲妈生了自己之后一直在低等嫔妃的位置上生活,生前一点福气也没有享受,想想就心疼,以至于太过悲伤,好几天都没有上朝,又发布罪己诏责备自己
7、不孝;追封李宸妃为皇太后,并上谥号:壮懿。为了彻底搞清事实,他以为李宸妃更换棺椁为名,对其之前的棺椁进行开棺,这时候,吕夷简的计策发挥作用了。仁宗打开李宸妃的棺材一开,李宸妃穿的完全是皇后的服制,他一下子愣了,感觉之前自己是对刘太后误会了,她并没有苛待自己的生母,将太子据为己有的事情可能是父皇的旨意罢了。因此,他对刘太后抚养还有怀有感激之情的,刘家的人也没有受到清算。刘太后临死时留下遗诰:尊杨太妃为皇太后,皇帝听政如祖宗旧规,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但是遗诰内容遭到大臣反对,皇帝都二十四了,还不能亲政?死了一个刘太后,又来了一个杨太后,什么时候算个头?刘娥是三月甲午去世,到了四月丙申向天下公布
8、遗诰的时候,就删除了与杨太后共同议政的条目(李煮续资治通鉴长编)。但是杨太后是从小亲手抚养仁宗的人,她对于仁宗的影响是很大的。宋仁宗很少会严厉惩罚其他人,这个跟他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刘太后临朝称制十一年,一直到仁宗二十四岁还不肯归政,死后还想安排杨太后继续控制仁宗,仁宗就一点想法也没有么?怎么可能!他其实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只是不愿意当面跟别人硬杠,心思都揣在里面。李宸妃在电视剧里面还享了福,现实中她先刘娥而死在章献刘太后去世之后,他开了李宸妃的棺材.,看到了生母没有被亏待,仁宗叹日:“人言其可信哉!”(宋史列传第一)。他心里面真的相信刘太后吗?假如据太子是先皇旨意,为何在自己登基之后,刘太后没
9、有明白告诉自己真相,生母李氏长期居于修容之位?这些都说不通的。但是现在自己刚刚亲政,不愿意因为这个事马上搅乱朝局,毕竟刘太后在时,她在朝中的势力太大了。刘娥在时,也是维护自己的皇位的,此时反对刘娥,对他一点好处也没有,所以他还是要维护刘娥的。即便是仁宗对于刘太后本身没有怨恨,但是刘太后生前的一些政治主张仁宗是不赞同的。要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他要建立起一套自己的班子,要渐渐建立起自己的权威来。在刘太后去世前大赦天下,以前被刘娥贬斥的寇准、曹利用、丁谓等人都得以重新起复。仁宗就开始着手,从这些人里面挑选自己可以任用的人。同时,他还要罢免一些刘太后任用的人。枢密使张耆、副使夏竦、范雍、赵稹,参知政
10、事陈尧佐、晏殊,皆章献所任用,悉罢之。(赵与时宾退录)观吕夷简生平,他算是个好官了5,酝酿废后有意思的是,仁宗开始的时候,对于宰相吕夷简是比较信任的。仁宗和吕夷简密谋之后,他一回宫就把这件事跟郭皇后说了。郭皇后说:“夷简独不附太后耶,但多机巧善应变耳。”郭皇后的意思就是:你们商议着罢黜这个罢黜那个,难不成吕夷简自己就干净了?他也是依附刘太后的,他要不依附太后能当四年宰相?只不过这个人鬼滑得很,即依附了刘太后,又叫人说不出个所以然来罢了。这段话的记载很有深意,它反映了这样几个问题:一个是宋仁宗这个皇帝真有意思,你跟大臣商议着要罢黜刘太后生前任用的人,一回头还跟刘太后支持的郭皇后说,这种事一旦泄露
11、出去,对于这个大臣岂不是灭顶之灾?这样做是不老合适的。第二点,郭皇后也有趣,明明知道皇帝要罢免刘太后的人,她自己不是刘太后的人?当着皇帝的面就说吕夷简的坏话,这个情商也是够喝一壶的。第三点,宋仁宗一回头,就罢免了吕夷简,他到底还是忌讳刘太后的,因为郭皇后说的也的确有点道理,吕夷简是否真的归附自己,这个结论还是慢点下的好。吕夷简突然被罢免,着实令他意外,一时间有点慌了,赶快找相关人土打听,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我是裁人的,怎么一会被裁撤了呢?吕夷简这个人不一般的,他在宫里面有人的,有一个内侍叫阎文应,是他的内线,很快阎文应传出消息来了:这事儿是皇后进的谗言。吕夷简就把这个罢官之账记在了郭皇后的头
12、上。及宣制,夷简大骇,不知其故。素厚内侍阎文应,使为中洞。久之,乃知事由皇后。其后再相,赞成废后之议,实原于此。郭皇后如果老老实实地,啥话不说,啥事不管,以仁宗的性格,即便对章献太后有什么意见,也不会容不得她,废后的事情且轮不到她头上。但是她的性格确实太张扬了,之前仗着章献太后撑腰,对于仁宗的私事横加干涉,不准许仁宗接近其他嫔妃。刘太后在时,仁宗知道郭皇后受到刘太后的宠爱,尽管对于郭皇后不喜欢,也不发表什么意见。郭皇后就有了一个幻觉:皇帝是惧内的,他怕自己撒泼。等到刘太后归天后,她还没意识到自己失去了靠山,继续她之前的跋扈行为。仁宗皇帝是怜香惜玉的,之前有刘太后管着不敢太放纵,刘太后去世后,他
13、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宠爱自己喜欢的嫔妃了,当然这样郭皇后就被冷落了。此时的郭皇后二十二岁,自然不甘于此,日日派人追查仁宗的行踪,千方百计阻止仁宗区别的嫔妃那里,渐渐地仁宗心里有点废后的想法,但是还不强烈。毕竟废后是国家大事,万一自己提出废后,必然让大臣说三道四,能忍一时就忍一时吧。范仲淹像6、激烈的废后过程仁宗有两个特别喜欢的美人尚氏和杨氏,下了朝总喜欢去二人处唠唠嗑。郭皇后对此二人看不顺眼,这两位也不是善茬子,宋史记载:(二美人)数与后忿争。忿,惘也(说文);忿,怒也(广雅)。史书用忿争二字描述,可见妃后争吵之激烈,全然有失体统。有一天,尚美人跟仁宗闲聊天时,开始说郭皇后的小话。要么说千万别背后
14、说人,刚好这时皇后来了,都被她听了去。皇后越听越生气,终于不胜其怒,上去就要扇尚氏的大耳刮子,皇帝本能站起来,维护尚美人,结果这一耳刮子正好扇在皇帝脖子上,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To仁宗平时就压了一肚子火,今天又被打了,马上把入内内侍省都知太监阎文应叫来,商议废后事宜。这个阎文应是谁啊?就是吕夷简的好朋友啊,前一段时间吕夷简被罢黜宰相,就是他捎的信啊,现在吕夷简又复职了。他也是看不惯郭皇后的。关于废不废后的事,大家是能离远点就离远点,弄不好惹得一身骚的。阎文应既不想惹事,又不想便宜郭皇后,他做的就比较绝:建议皇帝把自己脖子上的抓痕给吕夷简看(劝帝以爪痕示执政),要早看,否则明天看的话,给秋消了就不
15、好使了。阎文应知道吕夷简跟郭皇后有仇的,他轻描淡写一句话就要借刀杀人了。仁宗本有废后之意,现在又在气头上,经着阎文应一推掇,立刻找了吕夷简。吕夷简的私账上本来就记着郭皇后的仇呢,短短七个月算账的日子就来了,他自然是不肯放过的。拿着皇后误伤皇帝的罪过就废后,后世未免有非议,他给了皇帝两条建议:一、皇后结婚九年没有生孩子,在七出之列,理当废后;二、废后之事自古有之,不算宋仁宗失德。但是废后这个事可不是皇帝个人的事,一旦风吹去出去了,御史谏官必然要纷纷上书,维护国家法统的,没有保障,宋仁宗可不愿意找这个不痛快。他也不会直接下诏,让谏官直接上来打自己的脸,他的做法是吹风,他让吕夷简放出消息去,让大家议
16、一议废后的事,看看大家的反应。这一放风不要紧,御史谏官们真的跟疯了一样,纷纷上书哭爹喊娘地反对废后。这时候就需要一个人站出来为君分谤了,吕夷简就勇敢地挡在了仁宗面前。首先他以宰相的身份下令:先敕有司无得受台谏章疏。台谏章疏果不得入。御史们的上书根本递不到皇帝手里,因此皇帝是没有责任的,责任都是吕夷简这个封堵言路的宰相干的。但是御史们可不能这样就放弃了,当时的右右司谏是范仲淹,权御史中丞是孔道辅,他们两个人带着知谏院孙祖德、侍御史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殿中侍御史段少连、左正言宋郊、右正言刘涣跑到垂拱殿门口跪着,反对废后。宫门口有护卫的士兵看着,他们不敢闯宫,孔辅道拍着大门上的铜环哭喊道:“皇后被废,奈何不听台谏入言。”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