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76279 上传时间:2023-12-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13.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疗IT行业市场分析一、需求端:医疗IT行业空间广阔,长线增长可期医疗信息化涵盖范围广,以“三医”1T系统建设为主。狭义上的医疗信息化参与主体为以医院为主的各类医疗机构,具体的产品和业务包括医院管理信息化系统(HIS)、临床管理信息化系统(CIS)、区域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系统(GMIS)等IT系统的建设,是使医疗服务环节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广义上还涵盖医疗支付环节、医药流通环节及其他相关环节的信息化,例如远程医疗、药品信息追溯和医保控费等。中游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商为产业链的主要玩家。医疗信息化产业链上游为医疗设备、基础IT软硬件和基础云服务供应商等;中游为应用软件及解决方案商

2、,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医疗IT企业,是本报告主要讨论对象;下游需求端主要为以医院(公立医院)为主的各级医疗机构,还包括居民个人和卫健委、医保局等卫生管理机构。朋2:医疗KT总化产业集上也中游下豁行业发展历经四阶段,整体建设水平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跟随HISCISGMIS的国际医疗信息化发展普遍路径,中国医疗信息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经历管理信息化、临床信息化、集成平台化、区域医疗互联互通四个阶段,使中国Hrr(HeaIth1nformationTechno1ogy,医疗信息化)从早期的单机单用户发展至部门/全院级应用;从以人、财、物的管理为中心,开始向以患者信息为中心的临床支持和电子病历应

3、用;从局限在医院内部,迈向区域医疗互联互通应用尝试;从基础的业务数字化和流程线上化,逐步探索大数据、云计算、A1等前沿技术对医疗各环节赋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医疗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整体建设水平落后一个时代。美国于2009年颁布HITECH法案,提出有效使用(MU)的概念标准并设置奖惩措施,促使美国的电子病历系统于2015年就已实现高度普及。根据AHA数据,截至2015年,96%的美国医院拥有经过认证的电子健康记录;84%至少采用了基本的EHR系统,覆盖率比2008年增长9倍。之后美国医疗信息化主要用于支撑责任医疗系统的实现,核心是医疗信息互联互通以及控费。现阶段美国HIT市场竞争格局

4、稳固,EpicCerner和MediteCh占据绝对优势,而中国HIT经过30余年的发展,实际进程仅完成全员级电子病历推广且应用水平级别仍低,医疗信息化各细分领域集中度均不高,技术门槛相对较低,参与者众多。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高速增长。根据统计,2016-2023年,中国狭义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从67.5亿元增长至145.0亿元,CAGR为21.1%;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474.3亿元,2023-2025E的CAGR为26.7%。根据IDC数据,中国医疗行业IT支出在2023年达到494.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将会达到920.7亿元人民币。我们认为支持医疗IT未来高增长的需求端逻

5、辑主要有以下五点。图4:20162025年中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狭义)12 .短期内受政策强指引,“以评促建”之后的新一轮发展周期将开启医疗信息化内生需求较弱,因此早期推进缓慢。美国医疗信息化起源于医疗机构自发建设,由于IT技术不是医疗机构的根本竞争力,因此在满足人财物管理的HIS系统建设完成后,医疗机构对CIS、GMIS的后续建设和升级改造的主动性较弱,依赖政府引导:1996年HIPAA法案赋予美国国家生命与健康委员会医疗标准信息标准化建设的使命,是政策面推动的开端;2004年美国布什总统发布13335号总统令,明确要求10年内在全美实现电子病历;带奖惩机制的政策对医疗信息化的推动作用最为

6、明显,2009年奥巴马政府的HITECH法案通过“胡萝卜+大棒”的形式开启美国Hrr强政策周期;此后还有平价医疗法案(2010年)、MACRA法案(2015年)和21世纪医疗法案(2016年)等重磅政策,将深化电子病历发展与支付方案改革相结合。中国医疗信息化遵循相似的发展路线,从“适当推进”到“加快发展”再到“积极全面推进,其中带奖惩属性”的政策起积极促进作用。自2009年新医改首次将医疗信息化写入政策以来,每一个五年规划期间,国家接连颁布规范标准类、鼓励支持类等多种政策;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出台具体措施紧密跟进。2018年底发布的电子病历评级政策是医疗信息化“以评带建,以评促改的开端,后续陆续

7、构建了智慧医疗(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互联互通四大评价体系,并与医院绩效考核挂钩,极大地保证Hrr实施效果。2023年底,由国家卫健委、中医药局、疾控局等多部门最新印发的顶层设计类重磅政策“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对“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深化区域医疗互联互通、智慧医疗等发展作出明确指引;早前发布的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千县工程”县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32025年)等多项要点、时点较为清晰的政策,预期也将在疫后重回建设正轨;叠加2023年“数字中国”大背景,开启医疗IT行业下一轮景气上升周期。3 .老龄化社会下,日益增长的全民健康需求是医疗IT长线发展的

8、根本逻辑老龄化社会将催化大量的医疗健康需求,然而我国医疗存在严重的供需矛盾。我国已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23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老龄人口基数大、慢性疾病患病率高,2018年我国65岁以上人群患慢性疾病比例为62.3%o根据“十四五”健康老龄化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78%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在时代趋势下,以医院为主的各类医疗机构的业务规模、管理复杂程度和医疗服务供需缺口可预见将大幅扩张,而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仍存在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资源分配不均、人员供给不足、协作效率低等痛点。图6:中国65岁及以

9、上人口数量及占比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万人)占总人口的百分比为缓解医疗资源总量不足的问题,国家推进医疗新基建。以新建各等级医院为例,截至2023年底,全国三/二/一级医院数量分别达3275/10848/12649家,合计数同比增长4.37%;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44.8万张,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增加至6.70张,而根据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2023-2025年),2025年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指导性目标为7.40-7.50张。医疗新基建将带来医疗IT系统新建及扩容改造等需求。我国医疗资源存在严重错配,人民“看病贵、看病难”。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2023年,总数占比为12%的三

10、级医院承担了60%以上的医疗服务工作量,即承担22.3亿人次就诊;我国东部地区医疗资源显著多于中西部;农村及边缘地区医疗需求大但优质医疗资源严重匮乏。解决问题的办法为推进区域医疗信息化,设立医联体/医共体,推进分级诊疗,由此将带来一系列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需求。医护人员供给不足、医疗效率低等院端管理与服务的压力,也可通过全业务场景的数据化构造精细化运营管理体系来解决。医疗信息化是满足人民医疗健康需求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其价值愈发凸显,即有效帮助医疗机构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提升民众就医体验,逐步成为医疗机构未来的核心竞争力。4 .技术衍生新机遇,信创催生新商机医疗卫生信息化行业逐步从过

11、往以流程建设为主,向以患者为中心的面向诊疗过程发展,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延伸出各类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临床诊疗行为为导向的临床信息应用系统产品的需求。前沿科技赋能医疗信息化建设。根据调查,物联网、大数据、AK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信息化建设在未来两年将实现更深层次的融合。前沿技术将创新医疗诊断与决策的方式和渠道,变革医疗信息共享和服务模式,推动智慧医疗持续发展。例如,相较于传统的信息化本地部署,“医疗云”具有成本低、易运维、部署快三大优势;5G低时延保障远程手术精度,深化远程医疗服务能力;“AI+大数据”可通过算法及模型将海量且高速累积的健康数据进行分析,辅助临床

12、诊疗;物联网通过“人机交互”、“双机交互”实现覆盖用户全生命周期的数据感知和处理,并催生可穿戴医疗器械、智能病房等新兴行业。图9:2023-2023年度中国医院未来2年内将采用的新信息技术医疗信创建设如火如荼。经过了“2+8+N”党政行业的试点阶段,目前信创建设已推广到医疗、教育、金融等8大重点行业领域。医疗信息系统业务量庞杂,确保医疗信息系统安全自主可控刻不容缓,医疗信创年度招标成交金额飙升。信创硬件先行,软件随后,涉及医疗环节诸多业务流程。2015年之前,医院所购买的系统大多基于Win7XP开发,随着医疗信创的持续深化,此前基于WindoWS所开发的系统有望迎来国产化更迭。5 .突发公卫事

13、件暴露行业短板,凸显医疗IT价值历史上两次突发公卫事件极大促进中国HIT进程。2003年非典疫情暴露出我国公卫系统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推动包括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与决策系统、医疗救治信息系统以及卫生监督执法信息系统在内的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2023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仍然存在着短板,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运用信息化手段支撑疫情防控,公卫信息化、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建设及改造加速。以公卫龙头创业慧康为例,2023年其公卫订单同比增速近40%。疫后公卫信息化建设需求有所放缓,但完善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区

14、域公卫一体化仍是政策主线,公卫IT市场将持续增长。疫情“放开导致短期内医疗系统压力骤增,医疗IT的疏导作用显现。2023年底“二十条”、“新十条”、“乙类乙管”等政策陆续推出标志疫情防控逐步放开,新冠病毒社会面感染人数迅速增长,各地医疗系统压力加剧。以北京为例,自“新十条”发布不到一周之际,12月11日北京全市发热门诊就诊患者达2.2万人次,是一周前的16倍;120急救电话呼入量急剧增加,12月9日达3.1万次,为常态时的6倍。为了满足人民就诊需求,在2023年6月还明令禁止的互联网医疗首诊(此前互联网诊疗仅被限定在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于同年12月在关于做好新冠肺炎互联网医疗服务的通知中明

15、确新冠症状患者的互联网首诊放开。虽然政策具有临时性(目前多个省市已收回首诊权),互联网医院建设与运维热度暂时消退,但长远来看互联网医疗的想象空间依然巨大。6 .长期来看B端医疗信息化投入有保障,C端付费意愿提升目前医疗IT行业以B2B为主,以医院为代表的医疗机构和医保局等监管机构话语权强势,是绝对的买方市场。主打B2C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如京东健康、阿里健康等)仍以“医药电商”为主要变现模式,难以摆脱“卖药”的刻板印象;由于居民的医疗消费习惯高度依赖医院和政府,在线问诊、健康管理等在线医疗服务的整体付费意愿不高,尚未成为互联网医疗企业成熟的规模化盈利模式,亟待探索与发展。医院作为医疗IT行业下游

16、的大B端,大多制定了固定的IT预算。根据调查,20232023年,有87.76%的医院每年均制定固定的信息化建设预算,三级医院这一比例达到更高,为96.35%,预算情况较2019-2023年有所提升。2023年,约66%的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占年度总收入的比例不超过1%,投入比例在1%5%(含)的医院占比约为19%,投入比例在超过5%的医院仅占比3.48%。而多年前信息技术在美国医院的研发投资已占医院年收入的2%4%1对标美国,我国医院对Hrr的投入水平还有提升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来源多样,可分为本院自筹、财政投入、合作与借贷和其他。其中,本院自筹方式的三级/二级/其他医院占比分别为98.1%94.4%77.0%;财政投入方式的三级/二级/其他医院占比分别为36.9%31.4%41.7%;合作和借贷方式三级/二级/其他医院占比为12.3%8.4%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