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480288 上传时间:2023-12-1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题(网友回忆版)一单选题1.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原始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江南博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其代表人物是O。A.孟禄B.斯金纳C.沛西能D.巴甫洛夫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心理学家孟禄,他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一种无意识模仿,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模仿心理是教育的基础。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把人类有意识的教育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否认教育的社会属性,导致教育的生物学化,是不科学的理论。单选题2.在教育史上倡导“泛智”教育思想,并提出班级授课制的著名教育学家是()。A.康德B.赫尔巴特C.夸美纽斯D.

2、培根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是泛智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萌芽于其大教学论。他提出的“泛智”思想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以及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等教育原则。单选题3.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围绕义务教育的强制性、免费性和()三大主题展开,以保证所有适龄儿童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A.普及性B.全民性C.义务性D.公共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与学校必须予以保障的学校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公共性、普及性、全面性、基础性等特点。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围绕初等教育的强制性、

3、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单选题4.教学设计一般包括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措施设计和评价设计五个主要方面。A.教材设计B.时间设计C.教法设计D.结构设计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教学设计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评价等要素进行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教学设计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和教学评价设计五个方面。单选题5.按照知识的特征,可以把知识分为不同种类,其中的一类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它主要用于处理与个人认知活动和个体调控自己认识活动相关的问题。这种类型的知识被称

4、为()。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结构性知识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程序性知识,又称操作性知识,是指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即有关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程序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单选题6.学习压力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指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学习压力状态实际上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即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和()。A.压力体验B.压力反应C.压力源D.压力

5、强度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学习压力是指人在学习活动中所承受的精神负担,包括三个层面的因素:压力源一一来自环境的紧张刺激,如考试压力、作业压力、课业负担等;压力体验一一个体的内部紧张状态,包括焦虑、紧张、挫折、强烈的情绪体验等;压力反应一一个体的反应,如躯体反应、各种行为反应等。单选题7.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最好的教育目标应该是培养“充分发挥作用的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A.罗杰斯B.布鲁纳C.奥苏贝尔D.斯金纳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非指导性教学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于20世纪中期提出,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标,以学

6、生为中心,以知、情协调活动为主线,将情感作为教学活动基本动力,把教学活动的重心从教师转向学生,旨在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单选题8.教学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做到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意识与潜意识、科学与艺术的统一。这一教学原则反映的是个体发展的()特征。A.顺序性和阶段性B.稳定性和可变性C.不均衡性D.整体性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个体发展的整体性即个体的一般发展,是指个体所有方面的发展,包括智力发展,情感、意志、道德品质、个性特点和集体主义精神以及身体的发展,即全面的整体的发展。教学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即遵循了个体发展的整体性特征。单选题9.同

7、看一部电影或同上一堂课,不同的人,其感受也不同。这种现象说明人的心理具有()。.客观性B.主观性C.现实性D.能动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个体心理对客观现实的反映特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主观性,强调“人心不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的关键词是“不同”;能动性,强调人作为高级动物的能动性,理解的关键词在于“不是消极被动”“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预测”“改造”等。单选题10.个性的核心成分是()。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个性是指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包括性格、气质、能力等要素。其中,性格是人在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个性

8、心理特征,是具有核心意义的个性心理特征。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与其意识倾向和世界观紧密相连,体现了人的本质属性。单选题I1受喑示性和独断性是与意志的()相反的品质。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且能够主动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符合既定目的的意志品质。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受暗示性(盲从)和独断性。单选题12.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分析与综合B.比较C.抽象D.概括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其中,分

9、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其他过程都由此派生出来。分析是将事物的组成部分和个别特征通过神经活动区分开来;而综合则是将事物的各个成分和个别特征联系起来,结合成为一个整体。单选题13.一段长的学习材料,往往中间部分的记忆效果差。这是由()造成的。A.前摄抑制B.倒摄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D.内抑制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干扰抑制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这些干扰,记忆就能够恢复。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前摄抑制是指先前的学习与记忆对后继学习与记忆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继的学习与记忆对先前学习材料的保持与回忆的干扰作用。一段长材料的中间部分容易

10、受前后所学内容的干扰,回忆效果较差。单选题14.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A.普莱尔B.皮亚杰C.霍尔D.陈鹤琴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德国生理学家、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是儿童心理学真正的创始人,他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每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观察,最后把这些观察记录整理成一部著作儿童心理。儿童心理于1882年出版,被公认为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单选题15.初入学的儿童常常是“d”与“b”“p”与“q”不分,把“9”看成“6”,等等。出现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是儿童的()发展不完善。A.整体知觉B.形状知觉C.视敏度D.方位知觉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方位知觉是指人

11、对物体空间关系位置和对自己在空间所处位置的知觉。低年级学生在知觉中常常表现出笼统的、不精确的分析与综合的特点。例如,刚入学儿童对字形的感知是注意形状而不注意方位,因此常把“b”与“d”“p”与“q”相混淆。这是由小学生方位知觉发展尚不完善导致的。问答题1教育制度参考答案: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的总和。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管理体制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等。学校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体系中最严密、最有效

12、的基本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问答题2.国家课程参考答案: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之后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其特点为:国家课程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框架的主体部分,涵盖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在决定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问答题3.有意义言语学习参考答案:有意义言语学习即有意义学习,是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是原有观念对新观念加以内化的过程。其实质与条件具体如下:实质:实质性

13、的联系,指非字面的联系,即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实际意义都是相同的;非人为性联系,指内在的、非任意的联系,是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观念建立起的某种合逻辑的联系;条件: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问答题4.能力参考答案: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能力有两种涵义:实际能力,指个人现在实际“所能为者”;潜在能力,指个人将来“可能为者”,它不是指已经发展出来的实际能力,而是指可能发展的潜在能力。能力的分类有:按照倾向性,可划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按照功能,可划分为认知能力、操作

14、能力和社交能力;按照参与其中的活动的性质,可划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问答题5.什么是教师申诉制度?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参考答案:(1)定义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制度。(2)特征法律性。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特定性。教师申诉制度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非诉讼性。教师申诉制度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问答题6.简述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本观点。参考答案:社会本位论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强调社会的重要性,主张教育目的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其鼎盛时期是在19世纪到20

15、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孔德和涂尔干等。基本观点具体如下:(1)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与人本位价值取向相对应,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从社会需要出发,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2)个人的一切发展有赖于社会,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社会是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个人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除了社会目的外,无其他目的,离开社会需要,教育就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4)教育是国家的事业,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使受教育者社会化。(5)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教育结果只能以其社会功能的好坏来衡量。总之,社会本位论的教育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最高宗旨对保证教育的地位,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但它否认了教育目的受人的发展规律制约的特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和不科学性,也容易造成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压抑。问答题7.如何在课堂中有效地保持学生的有意注意?参考答案: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自觉性较好,保持时间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