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歌行归园田居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资料.docx(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汪茹教学目标:1诵读这两首诗,体会其形式特点;把握朗读节奏,并背诵这两首诗。2.理解诗歌内容,把握其中的思想情感,并赏析它们的表达技巧。教学重难点:体会曹操漏“忧”的超越以及从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进取的精神。体会陶渊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的精神。导入:展示两张图片,比较风格差异一、初读课文,听名家范读,谈感受二、二读课文,把握诗眼思考:两首诗的诗眼是什么?其内涵是什么?相关链接一诗眼诗眼是一首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字。或者说,诗眼就是指在诗歌中起画龙点睛作用的关键字。“诗眼”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其位置并不固定,可以在题目中,也可以在
2、诗中。诗眼内涵短歌行归园田居三、三读课文,关注形象问:这两首诗歌分别塑造了抒情主人公什么样的形象?明确:短歌行具有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而又求贤若渴的志士形象归园田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向往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的隐士形象探究:1.读短歌行可知,曹操是积极入世的,是决心建立一番功业的。而读归园田居(其一)可知,陶渊明是厌恶俗世的,是逃避仕途的。请分析一下,他们二人不同的人生态度产生的原因。(联系身份背景)明确:(1)二人人生态度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出身及地位。曹操作为汉末军阀,拥有巨大的权力和能量,他是曹魏政权的缔造者,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处在这一位置上,自然是要把建立一番功业作为人生目标。而陶渊明出身
3、于一般官宦家庭,家境一般,年轻时也曾胸怀大志,但动荡的社会、龌龊的官场却是他改变不了的。理想与现实形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使其厌恶官场,向往自然。(2)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陶渊明和曹操的人生态度正是“穷”与“达”的体现。虽然,他们的选择不同,但归根结底,他们的“进”与“退”仍然是儒家思想在他们身上的体现。四、四读课文,分析手法1 .短歌行一诗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诗人的抱负,诗中引用了很多典故来表达诗人的决心。请找出诗中用典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一出自管子形
4、解“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出自史记周鲁公世家2 .除了用典,短歌行一诗还用到了比兴手法。请找出诗中运用比兴手法的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明确:“明明如月,何时可掇?”一一明月喻指贤才并起兴,表达贤才难得而忧虑不绝的心情。“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一一比喻贤才尚在徘徊选择之意,以此起兴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一一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并以此起兴,意在表明诗人以开阔的胸怀接纳贤才,唯才是举。3 .归园田居中“尘网”“樊笼”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分别比喻什么?表明了什么问题?明确:(1)“尘网”“樊笼”比喻官场,写出了官场的污浊
5、、肮脏、压抑,以及对人性的束缚。这两个比喻,表明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从而表达了他对官场极大的厌恶。(2)“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的自比。这两个比喻,意在说明自己误入官场后深受束缚,极不自由,表明了他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田园的心志。4 .归园田居诗人是如何描写田园美景的?请从写景顺序和艺术手法上分析。明确:(1)先写近景,再写远景,远近结合。(2)动静结合。(3)白描手法。5 .归园田居中诗人在描写田园生活情景时选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明确:(1)诗人选用了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这些农村最常见的景物。(2)这些景物营造了一种
6、宁静安谧、淳朴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地体味到诗人那淡泊恬静的生活追求。五、当堂训练对比阅读短歌行与龟虽寿,完成后面的问题。(1)这两首诗的主旨有何异同?答案:这两首诗均表达了人生短暂,年华易逝,要在有生之年建功立业之意。短歌行表达诗人求贤若渴的心情和任用人才、实现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龟虽寿则表现了诗人自强不息、老而弥坚的豪迈气魄和积极进取精神。(2)这两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异同?答案: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兴手法,短歌行以“明月”“乌鹊”“山”“海”等作比;龟虽寿则以“神龟”“滕蛇”“老骥”等作比。除比兴手法外,短歌行大量用典;龟虽寿则托物言志,诗人以老骥自比,表达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六、探究讨论:谈谈短歌行中曹操表露的思想感情有何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