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技法点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技法点拨.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古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考点技法点拨考点一、文言实词方法指导文言实词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实词解释常用的几种方法:1 .扩词法。即给单个的文言词组词,把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注意:扩词要结合具体的语境。2 .积累法。即注意积累教材中所学的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特殊现象。3 .揣测法。即根据词语在句子中的上下语境推断语义。这种方法切忌脱离文本,随意猜测。课外文言文虽然考查的是对课外文言实词的理解,但是往往与已学过的课文中的文言词汇有联系,遵循的是“考题在课外,答窠在课内”的原则。所以,在复习时,要对这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进行
2、归类整理并识记。考点二、文言虚词方法指导1文言虚词一般都有好几种意义和用法,我们要熟记每一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根据这些虚词的不同意义和用法,结合例句进行归类积累,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把握地完成虚词的相关考题。4 .常见的虚词意义及用法的辨析方法有以下几种:(1)句意分析法。结合语境、上下文和整个句子的含义,在总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代入检验法。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将它代入选项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用法是否相同。(3)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先将这个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代入句子中去理解,然后将其中
3、能确定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另外一句,看句子是否讲得通,以此来筛选答案。考点三、朗读节奏(断句)方法指导1 .结合上下文,理解句意,理解越准确,断句也就越准确。2 .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停顿,对照原句标出停顿之处。3 .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归纳:(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动宾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注:主语是单音节人称代词此处停顿可忽略不计),如“先帝/不以臣卑鄙”;(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代汉语中是两个单音节词,而
4、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节词的,要断开读,如“今齐地/方千里”“今/天下三分”;(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如“人不知/而不愠”;(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8) “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考点四、句子翻译方法指导1 .文言文翻译的两个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2 .文言句子六字翻译法:对、换、留、删、补、调。(1)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2)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3)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的
5、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以及古今意义不变的词语等。(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不译。一些句首的发语词、在句中表顺接的连词、起补充音节或停顿作用的结构助词等,均可略去不译。(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6)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主谓倒装等,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3 .特殊文言句式的翻译。特殊文言句式主要有:(1)判断句。古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
6、”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需要根据上下文判断其是否为判断句。(2)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等标志词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隐含被动义,要根据上下文推断其是否为被动句。(3)倒装句。常见的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和介宾结构后置四种。(4)省略句。常见的是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固定句式。例如“不亦乎”“得无乎”“如何”然则”等。4.句子翻译的基本要求:信、达、雅。“信”就是要忠于原文的内容,不随心所欲、抛开原文、凭空编造。“达”就是要通
7、顺流畅,不要使句子文白夹杂。“雅”就是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规范,在准确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尽量使语句生动优美。考点五、分析人物形象(含比较探究)方法指导人物形象分析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考点。其中包括了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形象意义及对人物的评价,还有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的方法)、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的方法)、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基本点:一是不拔高,也就是不用套话,要从文章出发,不使用一些概念性的语言,这样才能保证形象概括的准确。
8、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考点六、文意理解与概括方法指导1 .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先浏览全文,明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作者的看法,以便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 .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仔细分辨,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辨哪些语句吻合题干所涉及的内容。3 .联系全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上综合理解文意,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整体分析,从而探究出问题的答案。4 .答题时要抓住要点,语言简练,观点明确,结构完整,表达充分。考点七、较探究(含写作手法)方法指导1 .内容对比分析对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的基本内容(观点、事件
9、、段意、人物形象等)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比较作品的不同情感倾向,比较写作手法及艺术特色的异同等,以及用文言文比较阅读材料链接相关资料,在比较的基础上结合课内所学进行探究。认真分析题目要求和比较的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文字,逐项进行“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共同的特点,揭示一般规律。“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材料,弄清各自表达的内容,找出各自的个性,揭示个性特征。(1)求异型,首先认准“同”的是哪个方面,然后同中求异,找出相应的内容。(2)求同型,先明确“求同”的指向,了解要答的是哪一方面的共同点,然后从“异曲”中感悟“同工”之妙。
10、(3)互解型,先明确所要解释的对象,再弄清从哪里去寻找相应的解释。(4)综合型,前一题的答案往往是解答后一问题的先决条件,因此解题的关键是循序渐进。联系全文,整体分析,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答题时尽量用上语段原句。2 .写作手法对比分析(1)表达方式:描写、议论和抒情是考查重点。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白描等):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议论:使文章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抒情:直抒胸臆,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间接抒情,含蓄委婉,富有
11、韵味,感染力强。(2)表现手法:侧面描写(烘托):用一个事物陪衬另一个事物,使后者更突出。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绘形容,以突出形象,增强艺术效果。抑扬:先从反面着笔,加以贬抑或褒扬,而后透露出真实意图。使情节跌宕起伏,摇曳生姿。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思想借助于对某事或物的描摹、议论更含蓄地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虚实结合:虚写和实写相结合。可丰富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八考点八、拓展延伸方法指导解答此类题目的具体办法是:紧扣文本,以文本的构想作为答案的出发点;审清题意,以题目要求作为答案归宿点,一定要紧扣选文内容,运用选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某一个细节,结合自己的理解及生活实际进行解答,做到语言简洁明了,通顺流畅,言之有理。解题技巧1 .议论评价型:首先阐明自己的见解,再结合选文内容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的阐述。2 .启示感悟型:结合自己的体会谈获得的启示。(不能脱离文本随性而答。)3 .建议献策型:要结合选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来谈。4 .形象分析型(对比阅读):先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进行整体对比分析,再针对人物形象的异同点以及自己的喜好加以阐述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