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3—2025年.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市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32025年)为贯彻落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32025年)(国发(2023)11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政办2023)59号)精神,更好地发挥气象在防灾减灾救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和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提升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健全气象防灾减灾机制,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
2、财产安全、助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气象保障。(二)工作目标。2023年,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更加完善,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和响应机制基本建立。到2025年,气象监测精密度、气象预报精准度、气象服务精细度及气象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全市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暴雨及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45分钟以上,全市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和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稳步提升,气象服务供给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显著提高。二、主要任务(-)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和气象防灾减灾能力1 .筑牢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各县区要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气象灾害防御知识培训,将气象法律法规、气
3、象灾害防御等知识纳入市县党校教育培训课程。组建气象防灾减灾科普宣讲团队,多层次全方位开展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应对气象灾害的工作能力。(市委组织部、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县区落实,不再列出)2 .提升重点行业、部门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气象灾害高影响单位要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本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气象灾害防御责任人,建立健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制度。组织开展气象知识培训和气象灾害应急演练,提高气象灾害防御处置能力。各级教育、气象等部门要加强对大、中、小学生气象灾害防御和安全意识教育。(市委宣传部、市气象局、市科技局、市
4、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教育体育局、市科协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3 .提升社会公众气象灾害防御应急避险能力。加快建设气象防灾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气象科普主题公园。各县区、各部门要利用“世界气象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等重点时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科普活动,推进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向厂矿、企业、农村、社区、学校延伸。各县区要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气象法律法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的宣传,帮助社会公众多渠道获取气象灾害防御科普知识和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科学防范气象灾害。(市委宣传部、市气象局、市城市管理局、市科技局、市科协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二)健全气象灾害防御体制机制4
5、 .健全气象灾害防御组织体系。各县区要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指挥体系建设,明确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承担的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机构和职责,统筹推进气象信息员、社区网格员、灾害信息员队伍共建共享共用。(市气象局、市应急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5 .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和响应机制。各县区政府要加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应急联动和全社会响应机制。建立以预警信号为先导,基于重大气象灾害红色预警信号高风险区域、高敏感行业、高危人群的停课、停工、停产、停运、停业机制,加强高级别气象灾害预警的防范应对。(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
6、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商务局、市气象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6 .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制度。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规程,健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运行协调机制。完善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手段,通信管理部门协调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属地全网快速发布“绿色”通道,推动新技术的应用,提升发布速率。新闻部门要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24小时紧急播发制度,及时、准确、无偿传播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及防御指南。(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气象局、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提升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预警能力7 .提升灾害性天气精密监测能力。加快
7、推进气象雷达工程和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建设,近地面1公里高度气象雷达监测覆盖率达到90%以上。优化天气站站网布局,加密升级和改造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实现气象监测乡镇全覆盖,重点提高主城区、灾害易发区和粮食主产区等气象灾害监测能力。到2025年,全市灾害性天气监测率达到95%以上。强化与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的合作,加强风云3号卫星遥感产品的应用。(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8 .提升灾害性天气精准预报预警能力。开展无缝隙网格预报,进一步提升预报预测精准化水平。开展递进式气象服务,重要天气报告提前35天、重要天气预警报告提前1-2天向同级党政主要领导及有关
8、部门报送。加强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技术研究,暴雨和强对流天气预警时间提前到45分钟以上。探索趋势性、阶段性和局部灾害性天气预报,逐步提升“三个一”精准预报能力,努力实现提前1小时预警局部地区强天气、提前1天预报逐小时天气、提前1周预报灾害性天气。(市气象局负责)9 .提升灾害性天气精细服务能力。构建“云+端”业务服务模式,努力探索气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强化城市高影响天气监测预警服务,做好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保障工作。围绕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粮食安全气象保障服务。发展智能研判、精准推送的智慧气象服务。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市气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发
9、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等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三、重点工程(一)精准化气象防灾减灾工程。提高立体化的监测网络全面覆盖,建设更加精准的无缝隙网格预报,建设协同高效、集约智能、优质精准的城乡安全运行气象保障体系,强化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进一步提升气象防灾减灾及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支撑保障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二)X波段相控阵雷达建设工程。提高雷达观测覆盖率,提升暴雨、大风、冰雹、龙卷等中小尺度天气监测能力,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准确率和提前量,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淇县政府)(三)地基遥感垂直
10、观测系统工程。加密垂直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布设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和风廓线仪、毫米波测云仪、气溶胶激光观测仪等设备,实现各类设备优势互补和同址协同观测,形成大气温、湿、风、气溶胶和水凝物等气象要素三维立体监测网,提升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捕捉能力。(责任单位:市气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四)基层气象台站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在淇县、浚县国家气象观测站实施“三中心一基地”建设,完成气象监测预警中心、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中心和防灾减灾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功能建设。(责任单位:市气象局、淇县政府、浚县政府)四、组织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将气象高质量发展
11、和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市县相关规划。各县区要积极安排部署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作,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气象局要密切协作配合,及时研究解决气象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发挥气象双重领导和双重计划财务体制优势,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二)推动工程落实。建立市县两级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市直相关单位要抓好气象防灾减灾项目实施,项目所在地市县政府要发挥主体责任,积极落实项目资金,推动项目顺利实施。(三)强化督导检查。加强对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作的督导检查,建立督导机制。要将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与防汛等工作同调研、同监督,督促指导各县区、各部门落实承担的任务,确保实现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