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最新: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摘要为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修订提供相关的核心方法与基本流程促进我国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修订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制度化,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负责组织专家,通过检索和梳理当前国内外相关的指南制订/修订方法学文献以及两次面对面专家座谈会,更新2016版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更新后的内容主要包含六个部分:目的、总则、程序与方法、传播、更新与修订,以及实施与评价。规定了指南制订/修订应包含10个主要步骤:(1)启动与规划;(2)确定指南类型;(3)注册;(4)撰写计划书;(5)成立工作组;(6)管
2、理利益冲突;(7)调研临床问题;(8)检索和评价证据;(9)形成推荐意见X1O)撰写与发表。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3版)将为我国行业学会、协会等制订/修订指南,研究人员评价指南,医务人员使用指南,期刊发表指南提供符合国际标准、适应中国实践的循证指导和建议。2015年4月,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组织相关专家讨论形成了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1,并于2016年1月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该文件对提升中国指南的质量,推动临床诊疗实践的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医疗质量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16年至2023年的5年间,国内外临床诊疗指南(简称指南)数量快速增长,方
3、法学也有了新进展。当前中国每年在期刊发表的指南数量已超过200部这其中还不包括专家共识、诊疗规范和技术标准等类型文件2,3,4o国际上,2023年全球发表的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相关指南已接近100部50近5年国内外指南方法学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包括,以让推荐分级的评估、制订与评价(theGradingofRecommendations,Assessment,Deve1opmentandEva1uations,GRADE)”成为必然选择(MakingGRADEtheIrresistib1eChoicefMAGIC)为代表的快速推荐的产生6、以卫生保健实践指南的报告条目(theRepo
4、rtingItemsforpracticeGuide1inesinHeaIThcare,RIGHT)为代表的指南报告规范的研发7、以中国临床实践指南评价体系(Appraisa1ofGuide1inesforREsearch&Eva1uationinChina,AGREE-China)为代表的更符合中国指南方法学评价标准的构建8,以及国际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Practiceguide1ineREgistrationfortransPAREncy,PREPARE)的应用9o此外,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真实世界研究近年来也在指南制订中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0,11,120尽管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但指
5、南的质量进步仍然缓慢。牛津大学学者在TheBMJ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全球制订的新冠肺炎指南普遍存在参与指南制订的专家代表性不强,证据检索不全面,利益冲突声明不完整,对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的关注度低等问题1312023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发表的指南也存在相似的质量问题J77篇指南的AGREEChina和RIGHT平均得分为33分左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42分14O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指南的质量,规范指南的制订和修订过程,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中华医学会负责我国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制订/修订工作。中华医学会专门成立了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制订/修订工作委员会,并增设支持委员会,提
6、供循证医学及指南制订方法学方面的支持,参与制订/修订的相关工作。使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在体例、名词、术语等方面保持科学性、规范性、完整性、一致性、持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指定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负责制订/修订的基本方法及程序和制订/修订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基本方法及程序的更新工作。中华医学会学术会务部于2023年4月27日和5月31日,两次召开专家座谈会,充分讨论了更新方法和内容。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3版)是在2016版1和充分听取两次专家座谈会意见的基础上,整合了国内外指南最新方法学进展,撰写成稿,以期对制订/修订指南提供参考。中国制订/修订临床
7、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3版)在原则和体例上与2016版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内容包括目的、总则、程序与方法、传播、更新与修订、实施与评价共6部分。一、目的更新2016版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基本方法及程序,为制订/修订指南提供参考,进一步提升指南制订/修订的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制度化。二、总则(-)使用者参与指南制订/修订的人员,指南的管理者、评审者、研究者以及所有关注指南制订/修订的人员。(二)指南的定义指南是针对临床问题,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在平衡不同干预措施利弊的基础上,形成的为患者提供最佳医疗服务的推荐意见150(三)制订/修订指南采用的方法指南制订/修订过程需采纳国际和国内循证
8、指南制订/修订的方法,确保其符合高质量指南的标准。(四)最终形成指南的要求通过提供明晰的制订/修订程序,保证制订/修订指南的流程化、标准化;通过明确、清晰的推荐意见形成流程,保证所有发布指南的规范性、可信性、可用性和可及性。(五)制订/修订指南的管理所有中华医学会及各级分会制订/修订的指南均由中华医学会统一管理,涉及申报、备案、撰写、表决、发布、试用反馈、实施后评价等环节。三、程序与方法(-)启动与规划指南制订/修订前应充分了解同领域是否已有指南,以及指南制订/修订的证据基础。若同领域有相同或相近指南,指南制订/修订组织者应对已有指南进行评估16,170评估意见应着重于已有指南的科学性、透明性
9、与适用性。对于质量较高、适用性好的指南,中华医学会应组织传播和应用,或改编后推广和实施;若无同类指南,或指南质量和适用性较差,可启动指南制订/修订程序。指南制订/修订规划需报中华医学会备案。规划阶段应明确指南制订/修订的目的、使用者、目标人群、时间安排及资金来源等问题。(二)确定指南类型不同类型的指南其目的不一样,制订/修订的方法与流程也不一样。在启动一部新指南之前,发起者应该先明确要制订/修订的指南所属类型。1 .标准指南:该类指南是针对某一主题的临床实践问题而制订的,是最为常见的指南类型。标准指南并不需要完全覆盖各种疾病和(或)所有问题,一般关注的问题数量在10个左右,推荐意见在20条以内
10、。此类指南通常需要在612个月完成,本文所述方法适用于该类指南的制订/修订。2 .完整指南:该类指南应该全面覆盖某一卫生主题或疾病。包括该主题各个方面(如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测等)的相关推荐。关注的问题和推荐意见的数量可为几十到上百。此类指南通常需要在12年内完成,本文所述方法适用于该类指南的制订/修订。3 .快速指南:快速指南的主题通常为公共卫生紧急事件(例如,突然暴发的传染性疾病),短期内必须有相应的推荐意见指导临床医师和患者应对疾病。该类指南关注的问题和推荐意见的数量一般在个位数,制订时间在数周到数月。本文所述方法不完全适用于该类指南的制订/修订。读者可参考快速指南的相关方法学文章18,
11、1914 .改编指南:一部高质量的标准指南需要大量的资源为基础,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改编现有高质量指南更具有成本效果。如果针对所研究的临床问题,目前已有发布的相关指南,可在评估其质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临床情况进行改编。本文所述方法不完全适用于该类指南的制订/修订。读者可参考改编指南的相关方法学文章20,21z22o但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有部分指南,是基于国际指南的推荐意见和证据,同时考虑了我国的临床实践,进行整合而成,既非传统意义上的原创指南,也非严格意义上的改编指南。对于该类指南亟须有相应的方法学来进行规范。(三)注册指南的注册是指在指南制订之前,通过公开的注册平台登记指南的题目、目的
12、、制订人员、制订方法和利益冲突等重要信息,并允许公众免费获取,以促进指南制订的科学性和透明性。此外,注册可避免指南的重复制订,促进指南的实施和传播。注册的核心条目包括:制订者的基本信息,制订背景,证据检索、合成与分级的方法,资助来源与利益冲突管理等。在发表指南时,应该在国际指南注册与透明化平台(http:/www.guide1ines-registry.org)进行注册,并在发布和投稿时提交注册号。(四)撰写计划书指南计划书是说明指南如何制订的计划性文件,包括指南的基本信息、背景、制订方法、证据、推荐意见和相关步骤。正如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的计划书一样,指南计划书有助于制订者更加高效率和高质量推
13、进指南的制订,同时也增加了指南制订过程的透明性和科学性。对于期刊编辑、评价人员和临床医师而言,对比指南的计划书,有助于了解一部指南制订的全过程,判断最终发表或发布指南的质量。指南计划书的撰写也应该遵循相应的报告规范。制订者可参考RIGHT的部分核心条目进行撰写,包括:工作组的构建,利益冲突的管理,临床问题和患者意愿的调研,证据的检索与评价,推荐意见共识的方法等7o发表指南时,应指明该指南此前是否撰写过计划书,通过哪些渠道可以获取计划书的内容,以及哪些步骤或内容发生了改变,或未按计划书预定的要求完成。(五)成立工作组参与制订指南的人员,除了临床专科医师外,还应纳入与该指南相关的其他学科的人员,包
14、括循证医学专家、卫生经济学专家、患者代表等230如果该指南涉及到临床用药和护理的推荐意见,还应该纳入临床药师与护师。多学科专家组可在更加全面和客观地遴选临床问题、检索和评价研究证据、得出推荐意见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减少临床专家在经济和专业方面潜在的利益冲突。此外,是否拥有多学科的制订团队,也是评价指南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的重要指标。一般情况下,指南应设置首席临床专家和首席方法学家,成立包含指导委员会、秘书组、证据评价组、推荐意见共识组和外审组等在内的指南工作组。不同领域和专业的指南,其工作组的类别、大小、人员组成和职责不完全一致,可根据指南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对其工作组进行增减或合并。(
15、六)管理利益冲突指南在制订过程中,当主要利益(公众利益)受到次要利益(个人利益)的影响时,便会产生利益冲突24o利益冲突可能会引起有益的效果被高估而危害性被低估,是指南制订过程中重要的潜在偏倚来源,可能导致指南的信任危机25o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存在经济利益冲突的专家,在临床问题的确定、证据的纳入与评价、推荐意见的形成等阶段,更倾向于做出有利于所推荐干预措施的判断和决定;而存在非经济利益冲突的专家,则更倾向于做出有利于自己专业或领域的判断和决定。每部指南都应该建立独立的指南利益冲突管理委员会,制订相应的管理办法。所有参与指南的人员均填写利益冲突声明表,在指南制订过程中及时更新利益冲突情况,在指南
16、发表时公布声明表。(七)调研临床问题指南中临床问题的来源、数量和构成,不仅决定了指南篇幅和推荐意见的内容,也会对指南的传播和应用产生影响(当临床问题与一线临床医师相关性高,问题表述清楚明确时,指南的实施效果会更好,反之亦然临床问题主要来源于对指南使用者(特别是一线临床医务人员)的调研,也可从当前的文献(相关指南,系统评价或临床研究)中获得。无论是来源于调研还是文献,都需要对原始问题进行去重、合并,按照其重要性进行排序,并尽可能解构为人群,干预,对照和结局(popu1ation,intervention,comparison,andoutcomezPICO)格式。T殳情况下,疾病负担大,社会关注度高,问题争议大,诊疗差异大或有重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