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立场》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立场》读后感.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儿童立场读后感“立场”,是人们认识和处理问题时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儿童立场”即是指教育人所处的地位和所抱的态度应基于儿童,从儿童出发。成尚荣先生说,儿童立场不是一句空话,也不只是表面的尊重,其深度在于价值的追寻。儿童立场这本书,就是成先生对他所认定的价值的精彩阐述,他用了四辑文字,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剖析了“儿童立场”作为教育基本面的重要性,还有如何做到的策略引领,更指出了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的儿童研究视角的确认、调整与发展走向。到底怎样才是“儿童立场”?书中第一辑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换句话说,认识和发现儿童就是“儿童立场”。成先生引用了卢森堡的一句话,“
2、一个匆忙赶往伟大事业的人没心没肺地撞倒一个孩子是一件罪行。我特别喜欢这句话,简洁形象,恰恰给出了“认识和发现”的真义一一对于教育者,儿童始终应在自己的前方,在自己的视野里,一个连孩子都要伤害的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革命者,哪怕他从事的是再伟大的事业。可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赶往伟大的教育事业的路上,常常撞倒孩子,正因为此,成尚荣先生提出一个很重要的命题,”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儿童研究”,他用12个字来表达这项研究的主题:认识儿童、发现儿童、引领儿童,这三个短语的根基在“回到儿童中去认识真正的儿童,发现真正的儿童”一一这不就是陶行知先生教师歌所指?成先生提了四点“回到”:一是回到儿童原来的意义上去,二是
3、回到儿童最伟大之处去,三是回到儿童完整的生活中去,四是回到儿童的生活方式和游戏方式上去。细细推敲这四点“回到”,几乎可以说这就是儿童立场一书的核心观点,因为它们所指向所呼应的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儿童是谁?”儿童是谁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决定了教育者可能会是个什么样的教育者,他的教育观必然来自儿童观。成先生提醒我们,在拉丁文中,“儿童”意味着自由者,儿童本来的名字就是自由;儿童最伟大之处是“可能性”,意味着生命伟大的创造;儿童生活在三个世界,现实世界、理想世界、虚拟化世界,让儿童真正生活,就是对这三个世界不偏废更不遗漏;儿童还是游戏者,游戏是生活方式,也是学习方式。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就建
4、立在这样具体的儿童之上,他给了我们很多实践性智慧,比如有一篇小学不小:人生的透镜,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想到,小学并非人生中可有可无的一段,但能够将小学与人生的联结分析得如此深刻灵动,并且诗意盎然,大概非成先生莫属。他从儿童心性、童年根性出发,指出“小学不小”,在其童年的力量推动下,“铺展学习之旅”,在实践中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日本著名作家村上春树在某次演讲时说道:“在一面高大、坚固的墙和一只撞向墙的鸡蛋之间,我将永远,站在鸡蛋的一边。如果借用他的这句话,那么,真正的儿童立场,就是“在一面高大、坚固的墙和一个撞向墙的儿童之间,我将永远,站在儿童的一边“。怎样才是“站在儿童的一边”呢?儿童立场一书二、
5、三两辑即讲了与之相关的有效研究、实践策略、典型人物、学习方式,这些篇章温暖又自在,“教师: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儿童研究:教师的第一专业”“教研:教师前行的罗盘”,别具一格的比喻,是成先生儿童立场的最好寄托。成先生是理论家、实践家,更是行动者,他在长期的研究与访学中,关注学校、关注一线、关注校长、关注教师,因此,他发现了“尝试教育”的儿童理论基础,他看到了周益民老师母语课背后的童心与诗意,他抓住了南京实验幼儿园课程中所应和的儿童成长节拍,他领悟了台大“傅钟”蕴含的思想波澜从儿童中来,到儿童中去,成先生的行动与言论,也就是在召唤更多的老师,理解儿童、尊重儿童、帮助儿童。他不遗余力地写作、演
6、讲,谈儿童哲学,谈儿童文学生活,谈儿童阅读境界,谈儿童学习方式的转变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让儿童成为他自己“一一毫无疑问,这应该是所有时代关于儿童的最大学问,更是这个时代关于儿童的最迫切的学问。成尚荣先生走的学校多,看到的孩子更多,在最后一辑心灵的谷仓与那口藏着的水井中,他回到孩子身边,回到学校现场,更多谈了儿童立场下的校园文化建设,鼓励为人师者从儿童身上汲取智慧,学会等待,善待错误,保护儿童创造的天性、丰富的潜能。这一辑里有不少故事,其中有一则引自塔木德经的“为未来多栽树”深深打动了我,“既然我的祖先为我栽树,我也该为我的孩子栽些树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故事让我们领悟到“为孩子们栽树,就是为未来栽树”一一孩子们本来就是一棵棵走向未来的树,是一个个“未被承认的天才”,教师该怎么做?他说:“让我们重温自己的童年时代,让我们再做回儿童,只有永远和儿童在一起,才会永葆童心,充满生命的活力。”当读到这句话,我一下子就想到成先生本人,难道不是吗?他始终守望儿童世界,和儿童在一起,所以还一直保持童心,在古稀之年,仍然拥有教育的大智慧,创造力勃发。就让我们追随成尚荣先生的脚步,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变成一个小孩,陪孩子们一起站立在课堂中央,只有这样,才是你和我最闪亮的“儿童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