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产生于美德——王瑶函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07217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幸福产生于美德——王瑶函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幸福产生于美德——王瑶函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幸福产生于美德——王瑶函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幸福产生于美德——王瑶函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幸福产生于美德——王瑶函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幸福产生于美德——王瑶函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幸福产生于美德王瑶函第三模块自主学习札记小学教育王瑶函摘要:幸福,是指一个人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喜悦,并希望一直保持现状的心理情绪。幸福说到底就是好的满足。幸福感=R*满足感(R:幸福商)。幸福划分为四个维度,满足、快乐、投入、意义。每个维度的幸福都有,但是将浅层次的快乐转化为深远的满足感和持久的幸福感是一件益处更大的事情。对于幸福的诠释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一、阅读学习文献潘蕾琼、曾文婕、黄甫全.第三章“优良品德何以使人幸福”;二、内容介绍全文大纲:优良品德何以使人幸福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能:历史进化论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求:理想价值论优良品德学习使人

2、幸福何以可致:自觉主体论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成:多维交互论美德伦理学复兴优良品德分类体系开发价值目标的美好诉求希望论价值实现的意义建构一幸福识建论主题的反思存在时光再构法主体的能动性存在一自我决定论互动的道德性一感恩论互动的意向性一一持久幸福感模型一、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能:历史进化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砥砺前行,促使美德伦理学复兴,凭借重塑幸福生活的德性基础与伦理信念,探明了人类文化发展得以恒久保有旺盛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动因。进而,积极心理学开发了可操作与可测量的优良品德分类体系,架设起了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得以可能的桥梁。1、美德伦理学复兴规范伦理学一美德伦理学(人应该做什么)(人

3、应该成为什么)复兴的美德伦理学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包括两个基本要素:良好的生活状况和心灵状态。心理学家佩塞施基安(Peseschkian,N.)通过研究发现,人具有认识和挚爱这两种基本能力,且它们是每一个人都毫无例外具备的心理素质,为每一个个体的未来发展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人是机器或动物”一“自我决定的人”意味着当代主流心理学在人性观上的全面突破。2、优良品德分类体系开发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最早提出了智慧(SoPhia)、勇气(andreia)自我克制(sophrosune)和公正(dikaisune)四大核心美德。亚里士多德继而增加了如慷慨、风趣、友好、真实、坦率、宏大和灵魂的伟大等美德条目。

4、积极心理学者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从传统文化和现代思想中归纳出人类普世的六大美德(virtues),并将六大美德进一步细化为可具体实践与测评的二十四种优良品德。二、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求:理想价值论1、价值目标的美好诉求一一希望论希望论(HOPetheory)所创用的价值实现机制,是以人的存在的现实性为根本依据,以人对未来的乐观主义预想为期望形式。目标思想是希望论的核心概念。要符合以下四个标准:1、目标必须内涵充分的价值以激发人们持续的追求;2、目标在本质上是能激发人的倾向性行动或预防性的规避行动的;3、目标实现的难度应具有变动的挑战性,而非是那些一定不能实现或一定能实现的目标;4、目标选

5、择具有个体希望水平的差异性,如高希望水平的人较低希望水平的人倾向于选择更多更难的目标希望的这三个成分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价值实现的意义建构一一幸福识建论幸福识建论强调的是一种积极的元价值思维活动。人对“自我”的认识、理解和控制进一步深化并优化。人更加意识和体验到自我优化发展及其优良品德生长的主动性、能动性,对自我生命存在中幸福元素的感知就更加主动而充盈。三、优良品德学习使人幸福何以可致:自觉主体论1、主体的反思性存在一一时光再构法时光再构法源自于德国哲学家胡塞尔关于“回到事物本身”的著名呼唤,也体现了海德格尔(Heidegger,M.)的“基本本体论”。“基本本体论”强调对问题或人的本质的追问,

6、而这种追问不再是关于“存在是什么”的问题,而是“存在是怎样的”。时光再构法是人对自珍的历时反思性存在进行的本质考量,具体说来,就是根据特定问题框架,引导被测试者回忆、再现一天中快乐与幸福的状态,并对这种状态进行评估的测评方法。2、主体的能动性存在一一自我决定论人自觉意识到自我价值需要及外部世界对自我的价值和意义而进行文化创造,就是对人的主体性的彰显。人的基本自我价值需要潜隐在个体生命中,构成着人的自我生长的内涵,包括自主需要(autonomy)、能力需要(COmPetenCe)和关系需要(re1atedness)。人的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依赖于个体主动而自觉的内外动机的助力。四、优良品德学习使人

7、幸福何以可成:多维交互论1、互动的道德性一一感恩论感恩是人通过对他人的思念和回忆,从而在精神上达到对他人生命的观照。在文化活动的参与、互动中,以感恩价值主导的人的自觉主体性功能表现为三个方面:道德识知功能、道德激发功能、道德强化功能。在基于感恩的文化活动中,人一方面是文化活动的主体,主动的施予恩惠;另一方面又是文化意义理解的主体、接受的主体和表达的主体,主动的感知恩惠、表达恩情。2、互动的意向性一一持久幸福感模型心理学家谢尔登(She1don,K.M.)等人尝试以积极的意向性活动作为引导人本性优化发展的助推器,从而探讨其作用于人类幸福感的文化动力机制,并于2006年提出了持久幸福感模型(sus

8、tainab1ehappinessmode1,SHM)0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现实的存在,既包含自在的“既定”规定性,也包含意向指引下的后天发展性。加利福尼亚大学心理学家柳博米尔斯基(1yUbOmirsky,S.)等人同样认为,有意图的活动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但需满足的关键条件是:1、意向要基于人类的善本性为根本出发点,即具有善良意志的人性基础;2、活动内涵的意向要与个体的性情、需求相契合,即具有自我和谐(se1f-COnCordanCe)的目标追求;3、活动内容的变动性,时间的变更性,即具有动态性的发展本质;如此才可以抑制快速情感适应所产生的阻碍。三、问题疑惑在美德伦理学复兴中,从规范伦理学转向美德伦理学是聚焦的问题发生了变化,从“人应该做什么”成为“人应该成为什么,这两个之间有哪些具体的区别的呢?我所理解的人应该做什么是日常生活中的活动,而人应该做什么应该是思考的高度上升了,考虑的更加长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