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09200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docx(1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水利发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为全面推进十四五规划的有效实施,按照统一部署,结合年度的水利工作总结、相关工作检查报告以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对规划实施两年半时间的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了中期评估,综合形成水利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总结评估报告,报告从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问题及建议等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具体情况汇报如下。一、规划实施及执行完成情况水利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颁布以来,坚持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不断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大力实施水生态治理与修复,切实加强水资源管理保护,深入推进水利重点领域改革,有效提升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圆满完成了十

2、四五规划确定的前半期目标任务。(-)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探索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明确市及各县区用水总量、用水强度、地下水开采等指标,推动水资源按来源、用途得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安全利用。1 .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指标体系。立足于水资源分布特点和现实用水需求,基于第三次水资源调查成果,以维护河流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所需基本生态用水为前提,明确重要河流主要控制断面的基本生态流量(水量)。加快推进河及重要水源地的水量分配、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等工作,确定各县区及重要产业园区的地表水分水指标、地下水可开采量和水位控制指标、非常规水源利用最小控制量,严控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

3、明确区域用水权益,保护水生态环境。以管控指标为约束,以水资源承载能力为依据,合理规划产业结构布局和用水规模,明确各区域农业、工业、生活、河道外生态环境等水资源利用边界线,引导各行业合理控制用水量。2 .建立分区差别化管理制度。分区域探索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落实对水资源分区管控要求,加大节水控水力度,有效降低开发利用程度。对水资源超载地区,按水源类型暂停相应水源的新增取水许可。临界超载地区要建立预警机制,暂停审批高耗水项目新增取水许可,严格执行用水定额和节水标准。大力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将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用水指标紧缺、用水矛盾突出的区域,鼓励通过水权转让、置换,解决新增用水刚性需求。

4、3 .强化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严格以水而定、量水而行,把水资源作为区域发展、相关规划制定和项目建设布局的刚性约束严格限定在该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范围之内。完善并落实取水许可制度,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技术审查,强化取水许可事中、事后监管,依法查处未经批准擅自取水、超许可水量取水、超采地下水、无计量取用水等行为。严格水资源用途管制,统筹考虑城镇化发展、粮食安全、产业布局等因素,合理配置各县区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和生态用水,压减不合理用水产业规模,发展节水型产业。4 .加强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实施的日常监督,建立激励奖惩机制。加强取用水管理执法检查,依托水资源信息管理系

5、统,建立超用水管理监督机制,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取用水监管能力,从源头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控制水资源利用。(二)严格用水强度控制。健全市、县两级行政区用水效率管控指标体系,把节水作为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严格指标管控、过程管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根据全市水资源现状,制定水资源分配体系,健全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体系,建立用水定额标准动态修订机制。(三)加强重点领域节水。围绕农业、工业、城镇等重点领域节水和取、供、输、用、排水各环节,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加强城镇节水降损。1 .强化农业节水增效。根据独

6、特分布情况,因水制宜,分区推进,优化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提高农业节水水平和用水效益,积极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提高灌区节水水平。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分区规模化推进高效节水灌溉,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集雨补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推广农机农艺和生物节水等非工程节水措施。健全完善量水测水设施,加强农业用水精细化管理,降低农业用水损失。2 .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完善供用水计量体系和在线监测系统,加强生产用水管理。大力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工艺和技术。

7、实施节水管理和改造升级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实行差别水价、树立节水标杆等措施,推动高耗水企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和达标再利用。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加快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内容的水资源循环利用改造,加快节水及水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创建一批节水标杆企业和节水标杆园区。3 .加强城镇节水降损。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将节水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改造和管理各环节,实现优水优用、循环循序利用。落实城市节水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推进城镇节水改造。推广海绵城市建设模式,构建城镇高效水系统。开展供水管网检漏,加快城镇供水管网改造,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

8、建立精细化漏损管控体系,协同推进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和专业化管理。强化公共用水和自建设施供水的计划管理。公共机构要开展供水管网、绿化浇灌系统等节水诊断,推广绿色建筑节水措施,在公共建筑和居民家庭全面推广使用节水器具。从严控制洗浴、洗车、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4 .强化节水机制创新。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市场调节、社会协同的节水工作机制,激发节水内生动力。完善节水监督机制,加强水资源信息公开,市、县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区域用水总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重大信息,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探索建立节水激励机制,鼓励产品生产者和销售者使用节水产品认证标志,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消费者购买高

9、效节水产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节水项目建设和运营,推广合同节水管理服务模式。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利用水利官方网络媒介,开展节水宣传活动,将节水纳入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内容,向全民普及节水知识,建立完善节水教育基地,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四)加强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坚持节水优先,挖潜力、强骨干,立足市水资源空间均衡配置,积极融入国家水网和水网,集中力量建成一批策略性、全局性重大水利工程,推进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工程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大水网,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构建完善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供水保障体系,优化完善多源调剂、统筹兼顾的水资源调配格局。加强多水源联合调度、水资源策略储备

10、,提升全市水资源统调联配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1 .加强区域水网互连互通。积极融入国家及省级水网,加快构建丰枯互济、旱涝调适、区域互补、生态涵养的市县两级水网工程体系。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布局,统筹考虑需求与可能,以区域内自然河湖水系为基础,加强区域水网互连互通。以丰年水补枯年水,以余区水补缺区水,规划建设水库向城及周边县区联合调水工程。推进市中心城区水系连通工程、县五河连网沟治理工程等5项河湖水系连通工程。2 .加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充分挖掘现有工程应急备用能力,统筹考虑当地水源及外调水源,合理确定城市应急备用水源方案,多措并举构建城市应急备用水源体

11、系,切实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城市重点水源与应急备用水源间的连通,提高城镇供水可靠性,力争遭遇特大干旱或突发水安全事件时,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和必须的生产、生态用水可得到保障。在完成市第二水源地及输水工程建设的基础上,加快第三水源工程建设;推进县城区供水水源工程、水库备用水源引水工程等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3 .加大非常规水利用。加强再生水、集蓄雨水和矿坑水等非常规水多元、梯级、安全利用。加大再生水利用力度,加快推动城镇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农村污水资源化利用。稳步探索市政用水补充机制,推动相关产业规模应用、集群培植、循环利用、高质量发展。加强雨水利用,新建小区、城市道路、生

12、态园林等,配套建设雨水集蓄利用设施。推动非常规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进一步扩大配置到工业、生态环境、城市杂用、农业等用水领域,逐步提高非常规水利用比例。4 .强化水资源科学调度。健全水资源调度管理制度,合理配置、科学调度当地水和外来水各类水资源。科学制定引调水工程年度水量调度计划,完善水量调度计划动态执行机制。加强骨干河道及重要水源地水量调度管理,制定、等重点河流水量调度方案,规范流域用水秩序,合理配置流域水资源。(五)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聚焦防汛薄弱环节,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实施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推进重要堤防和蓄滞洪区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治和重点涝区治理,构建以河道、水库、堤防和蓄滞洪区

13、为架构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提升干旱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超标准洪水应对能力。1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开展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对因沿河城镇级别、人口等保护对象发生变化的重要河段,适度提升防洪标准。推进河湖防洪治理与水资源调配和水生态环境相结合的综合治理。实施2000平方公里以上骨干河道防洪治理。加快推进50020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道治理。适时启动200平方公里以下河道治理工程。综合治理10条流域面积在50200平方公里的中小河道,规划治理河长500公里。5 .实施供水提标工程。根据供水提标工程规划,开展其支流的堤防达标建设和河道整治,提升对城区和沿岸乡镇的保护水平,十四五期间,推进项目审批立项

14、等前期工作,加快推动提标工程实施,逐步将河口以下段、分洪道及新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论证实施二通道,对重要河道回水段进行治理。6 .加快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开展水库、水闸等工程设施隐患排查和安全鉴定,对现有病险水库、水闸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消除工程安全隐患。建立常态化除险加固机制,对达到安全鉴定期限的水库、水闸按年度开展安全鉴定,对其中存在病险的及时组织实施除险加固或降等报废。加强小型水库雨水情测报、大坝安全监测设施建设和日常维修养护。7 .推进重点平原洼地新片区治理。加快推进重点平原洼地新片区治理工程进度,统筹治涝与防洪、灌溉的关系,完善排涝体系建设,提高重点涝区排涝能力,治理重

15、点平原洼地IOOO平方公里,对10条骨干河道、50条干沟进行治理,新建、改建或维修200多座水闸、涵洞、泵站及生产桥等。8 .建设水文监测工程。进一步落实水文监测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在市行政区域内,新建、扩建、改建、除险加固治理的水库、河道、大型调水工程、蓄滞洪区、大中型灌区和重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等工程建设规划中根据需要建设水文监测工程。(六)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共同推进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加强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不断改善河湖健康状况,建设美丽河湖、秀丽,继

16、续打造人民满意的幸福河湖。1 .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强化水体保持预防监测,依法划定水土流失重要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严格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完善水土保持生态补偿制度,从严控制开发建设活动,稳步提高水土保持率,增强水土保持功能,促进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升生态系统的质量和稳定性。以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为重点,加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耕作措施有机结合,沟坡兼治,综合治理,推进河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水土保持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0平方公里。2 .推进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水环境修复和水土保持工程建设,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着眼于提升生态安全屏障体系质量,聚焦区域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等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坚持区域协调,统筹陆地水面、山上山下、地上地下、上游下游等方方面面的关系,妥善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