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邀尹神经根型颈椎病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活邀尹神经根型颈椎病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活邀尹(神经根型颈椎病)壮医经筋推拿诊疗规范1范围本文件界定了活邀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神经根型颈椎病壮医诊断、治疗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XX行政区域内医院医师壮医诊疗神经根型颈椎病。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活邀尹(神经根型颈椎病)HuoYaoYin(cervica1Spondy1oticradicu1opathy)由于颈部骨骼、软骨、韧带、肌肉的退行性变而累及周围或邻近的脊髓、神经根、血管及软组织,并由此而引起的一组症候群。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病理表现为颈神经根受压,临床表现为与受累神经相符的神经干性痛或丛性痛,
2、伴有感觉障碍、感觉过敏和感觉减弱。神经根型颈椎病在壮医中是属于“活邀尹”范畴,壮医认为,本病是由于外感风寒湿邪,阻滞经脉,以致气血阻闭不通,不通则痛,经脉失养则发生头昏头痛、上肢麻木等病证。4诊断3.1 诊断要点4. 1.1主症4.1.1.1颈、肩、臂、肩胛、背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可伴有头痛、头晕、心慌、耳鸣、失眠等。41.1.2症状常于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41.1.3颈项部肌肉可有痉挛及明显的压痛。急性期过后常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颈部僵硬感等。4.1.1.4由于髓核的突出或脱出、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等改变对脊神经根造成刺激和压迫,在临床上产生上肢无力、手
3、指麻木、感觉异常等根性症状。白睛12点部位脉络自上而下粗乱充血,血管末端有瘀点。4.1.3经筋摸结在头部、颈部、肩背部、双上肢经筋区摸及痛性筋结点。4.1.4辅助检查颈部正位、侧位、斜位X线摄片;颈部CT、核磁共振等对诊断有帮助。42证候分类4.2.1阴证颈、肩、上肢串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慢、冷、有力。4.2.2JI正颈部疼痛,伴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下、小、无力。4.3疾病分期4.3.1 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
4、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托住患肢,影响睡眠。43.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4.3.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重。5治疗5.1 治疗原则“以灶为月俞、以痛为腌”的选穴原则及“解结消灶治病”的治疗原则。5.2 查灶要求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术者站其后,一手协助固定查灶部位,另一手运用拇指指腹、指尖或拇指与四小指的指合力,根据本病发病症状特点及疼痛部位及颈部位的生理状态、筋膜厚薄、结构形态等特点,分别对颈部筋膜浅、中、深三个层次,由浅而深,由轻到重,以切、循、按、摸、弹拔、推按、拔刮、柑掐
5、、揉捏等为主的手法,顺着手三阳经筋循行线路,自上肢至颈项头面的行走方向进行查灶,逐一寻找病灶点,重点为该三阳经循行所经的颈、肩、臂、肘处之筋结病灶。具体包括以下各处筋结:a)手太阳经筋(筋结):尺骨茎突、肱骨外上踝、肱三头肌外侧、大小圆肌、菱形肌、肩胛提肌(上下)、枕大神经、耳根、颍上;b)手少阳经筋(筋结):腕中、旋后肌、三角肌、肩峰、肩胛上神经、颈斜角肌、颍颌关节;0手阳明经筋(筋结):挠骨茎突、旋前肌、肱挠滑囊、肱二头肌短头、肩胛骨脊柱缘、斜方肌、咬肌。查灶过程中注意手法方式为由浅致深,由轻及重,以触及或触压疼痛、僵硬和肿胀等骨骼肌肉处的敏感点为病灶特征。5.3 操作要求5.3.1松筋解
6、结当查至紧张、触痛等“灶点”,或查至所过肌群的起止点或交叉点和应力点时,使用拇指指腹或肘部(前臂内侧、前臂外侧、尖鹰嘴、肱骨内上段),依据各“灶点”生理情况(肌纤维走向、肌张力),施以不同角度、方向、力度的点、按、推、揉、弹拨等手法逐个进行分筋理筋,手法力量宜由轻至重,再由重至轻,以刚柔相济为要,施术时以“灶点”的紧张度及硬度有所降低,或局部松软、发热为适,再行更换灶点继续前行。5.3.2颈椎整复5.3.2根据神经定位检查对应的节段,根据错位的节段进行相对应的分段整复治疗。5.3.2.2 C2-C5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整复:a)令患者取坐位,施术者站立于其后方,将拇指置于触及的患椎棘突旁侧的饱满处
7、并顶住,嘱咐患者缓慢低头,当拇指下感到棘突活动时、判断关节间隙己张开,嘱患者在保持这一前屈幅度的同时将头缓缓向棘突偏歪侧屈曲;b)术者以另一只手托住患者下颇,慢慢往棘突偏歪的对侧旋转,当感到有阻力时即将托住的下颌部稍后仰,当感觉到力点集中在目标椎体上时,在矢状位(前后位)上做一个快速扳动,其力度为有控制的、幅度为稍增大的,同时顶住棘突的拇指发力的方向为往前和棘突偏歪的对侧,常可听到“喀”的弹响声(或操作手法到位而不以闻及弹响声为标准),拇指下亦有棘突弹跳感时,触诊患椎棘突旁的饱满感消失,复位成功。5.3.2.3 C6-C7侧卧位定点旋转扳法整复:a)棘突右偏时患者取左侧卧位,棘突左偏时患者取右
8、侧卧位,平枕,低头30(节段越往下角度稍增大,但不超过45);b)术者站于患者头侧,一手轻拿后头,拇指按于患椎的棘突偏歪侧,抵住作为定点,另一手托住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作支点,将头向棘突偏歪侧转动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按压定点的拇指同时往对侧加阻力轻推,使关节在动中因有定点对抗而复位。复位往往听到“喀”的弹响声,(或操作手法到位而不以闻及弹响声为标准),检查偏歪的棘突恢复居中,复位成功。5.4 疗程经筋推拿隔天1次,5次为1疗程,共2个疗程,疗程之间隔2天。5.5 注意事项5.5.1 疼痛剧烈者手法宜轻柔缓和,可先松健侧再松患侧,眩晕者慎用扳法。5.5.2 严重心脏病、
9、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忌用或慎用壮医经筋疗法。5.5.3 每次复位前后需对患者颈椎的横突、棘突、后关节突分别进行触诊,若未触及到饱满感可不再予行复位,仍有饱满感的可再次进行整复。但总次数不宜超过3次。复位结束嘱咐患者1周内尽可能避免颈部大幅度活动,以稳定复位。5.6 日常调护5.6.1 情志调护让患者了解颈椎病的有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增强治疗信心。观察患者治疗过程中心理情绪的变化,调节心理情绪,保持心理健康。5.6.2 生活调护指导患者正确应用理疗、按摩、药物等综合治疗,以解除病痛。指导患者进行头颈的功能锻炼,方法为前、后、左、右活动及左、右旋转活动,指导患者两手做捏橡皮球或毛巾的训练,以及手指的各种动作。5.6.3 饮食调护宜多食高蛋白高钙食物,如鱼、鸡肉、鸭肉、牛奶、豆制品、虾类,另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