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应知应会明白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个体系应知应会明白纸.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企业两个体系应知应会明白纸【一、三项要求所有人员掌握,二、五、六要求掌握各自岗位内容,四要求所有人大体了解】一、两个体系建设基本要求1、成立组织机构企业应明确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应全面负责风险识另h评价和管控等工作;分管负责人应负责组织分管范围内的风险识另h评价和管控等工作。组成人员应包括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岗位人员。2、实施全员培训企业应分层次、分阶段组织培训学习,掌握标准、程序、方法。企业应制定风险分级管控培训计划,组织员工对危险源辨识方法、风险评价方法、分析过程及分析结果进行培训,并保留培训记录。3、编写体系文件企业应建立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编制企
2、业内部实施方案,编制作业指导书、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安全检查表分析(Se1)记录、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危险源统计表、风险点登记台账等有关记录文件,确定风险识别、评价方法及风险等级判定标准。二、主要职责为健全完善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成立公司“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组长:副组长:组员:领导小组下设安全管理办公室,XXX任主任,XXX为成员,负责公司“两个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制度建设,推进落实,监督考核等工作。1、领导小组组长职责组长是公司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人,对公司落实风险管控措施和隐患排查治理全面负责,具体履行下列职责:(1)组织建立风险
3、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保证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正常运行,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督促、检查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2)组织制定并督促风险管控制度的落实;组织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并督促落实;(3)组织开展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培训工作;(4)保证隐患排查治理资金投入的有效实施;(5)至少每季度组织召开一次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工作会议,推进风险管理体系持续改进;至少每年组织召开一次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评审工作会议,推进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持续改进;(6)负责确定可接受风险的程度及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审批;组织制定并实施重大隐患治理方案,并组织对其治理情况进行评估。2、领导
4、小组常务副组长职责(1)组织制定并督促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实施;(2)负责重大风险的判定及并组织重大风险管控措施的制定、评审,督促重大风险管控措施落实;(3)组织制定风险判定准则和风险分级管控绩效考核制度;组织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4)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风险管控体系的更新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的补充完善;(5)协调和调度各职能部门风险管控工作开展情况;(6)负责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3、领导小组副组长职责(1)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风险管控工作措施落实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按照职责落实隐患排查治理责任;(2)指导并督促分管职能部门开展
5、危险源识别及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3)检查分管职能部门的风险管控体系相关资料的建立情况;督促并检查分管职能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责任落实情况。4、领导小组成员职责(1)组织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和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实,开展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排查,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2)完善本部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隐患治理,并检查治理措施的执行情况;(3)负责排查和辨识新的危险源,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资料;负责的隐患排查治理的闭环管理,并及时更新相关信息资料;(4)负责在重要作业场所公告风险分级管控信息、发放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及隐患排查信息的通报。5、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1)组织或参与拟定安
6、全分级风险管控体系制度、风险判定准则、实施方案;组织或参与编制隐患排查项目清单;(2)组织或者参与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培训工作;(3)组织或参与风险点的排查,汇总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清单;组织或参与拟定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及各部门、各岗位隐患排查责任制;(4)组织风险管控措施的评审,编制风险分级管控指导手册;(5)督促并检查各部门(车间)、岗位风险管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开展情况;负责下达隐患整改通知单,督促整改,并组织验收实现闭环管理;(6)负责风险信息的更新完善;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建档管理、汇总隐患排查治理的数据信息及上报、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文件的修订、完善、优化。6、岗位人员职责
7、(1)掌握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两个体系的基础知识,在班组长直接领导下,直接参与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工作,对本岗位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负直接管理责任。(2)熟知岗位危险有害因素、控制措施、应急措施,严格执行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制度,检查作业场所的设备、设施、环境是否存在危险源、确保工作环境始终处于安全状态。(3)按照隐患排查清单和计划,进行岗位隐患排查,检查出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后,在班组长或者车间领导的具体安排下及时处理。(4)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要及时主动撤出危险区域,待隐患排除后可方生产作业。三、两体系建设培内容标准、步骤、方法(一)动员部署与培训学习阶段(202*年9月1日-
8、30日)(公司中层领导培训一次,全体员工培训一次)1、公司成立“两个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布置任务与分工。同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深入的宣传发动,使公司人人知道“两个体系”建设的有关内容。2、教育培训,系统学习体系文件,即:体系建设的通则、细则和指南,学习省标杆企业体系建设的成果。公司全员进行培训,采用集中上课的形式,对公司全体员工讲解“两个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系统学习两个体系建设的内容,通过学习使全体员工熟悉什么是风险点,什么是危险源以及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的方法;怎么进行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3、编制“两个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准备各种材料、文件及表格。(二)风险分级管控实施阶段(202*年10月1日-
9、31日)(公司中层领导培训一次,全体员工培训一次)1、编制体系制度编制符合公司自身特点的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依据通则和细则要求,构建两个制度,解决开展双体系工作的“技术标准二2、确定风险点、辨别危险源根据统计和识别的作业活动、设备设施等对风险点进行确定,然后辨识危险源(作业活动使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分析、设备设施使用安全检查表法(SC1)分析)。全员参与,自下而上,由各岗位、班组、车间逐级识别确定本岗位、班组、车间的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和危险源的方法可用头脑风暴法。3、形成风险点、危险源清单岗位、班组、车间辨识形成风险点危险源清单后,逐级上报至公司,由公司领导小组指定专门人员进
10、行整理,形成公司的风险点、危险源清单。4、成立评价小组,通过作业条件危险分析法1EC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建立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信息表。5、制定管控措施从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培训教育措施、个体防护措施、应急处置措施五个方面制定具体管控措施。6、建立管控清单针对风险评价结果和在制度中自行确立的分级控制原则,进行分级控制层级划分。按照公司、车间、班组及岗位层次进行分级。建立明确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下发。(三)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阶段(202*年11月1日-30日)1、编制隐患排查标准和计划根据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和公司实际情况,编制公司的隐患排查清单和计划。2、实施隐患排查各职能部门、各单位
11、按照隐患排查清单和计划开展隐患排查,并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按照风险控制措施进行一次系统的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3、实施隐患治理按照通报隐患信息、下发隐患整改通知、实施隐患治理、隐患整改验收等程序对隐患进行治理,填写各种表格,建立台账。(四)整理巩固体系成果(202*年12月1日-31日)完善建设方案、修订两个制度、规范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分级管控记录、隐患排查治理过程档案,对成果进行阶段性整理、归档、上报。四、风险评价准则(公司无重大风险)依据:DB37/T2882-202*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评价方法:采用工贸企业宜选择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1EC)、风险程度分析法
12、(MES)评价风险程度,并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判定原则: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五、风险评价与分级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
13、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著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六、各岗位的风险和控制措
14、施见风险管控措施。附录A.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1EC)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1EC)O1dike1ihooc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1XEX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表C27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判定准则分值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10完全可以预料。6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
15、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3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1可能性小,完全意外: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事件或偏差0.5很不可能,可以设想;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能定期进行监测0.2极不可能;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0.1实际不可能表C.2-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定准则分值频繁程度分值频繁程度10连续暴露2每月一次暴露6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1每年几次暴露3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非常罕见地暴露表C.2-3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定准则分值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停工公司形象100严重违反法律法规和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