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市妇女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海门市儿童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门市妇女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海门市儿童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海门市妇女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二00七年十月)“十一五”期间,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持续跨越发展的黄金期、推进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的关键期、提升在全省及苏中地区城市地位的赶超期。加快朝着基本现代化的战略目标迈进,实现海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腾飞,构建和谐海门,必须紧紧依靠包括广大妇女在内的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这必将为妇女及其事业的发展创造更加优良的环境,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加强大的动力。同时,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也使我市妇女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深入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加快妇女事业的发展,根据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江苏省2006-2010年妇
2、女发展规划和海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特制定海门市妇女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一、发展基础“十五”期间,我市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全面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认真实施海门市妇女发展规划(20012005年),较好地实现了妇女发展的各项指标,妇女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市政府将妇女发展纳入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推进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贯彻落实,尊重妇女的社会风气日益浓厚。妇女参与决策和社会事务管理的程度不断提高。全市女干部占干部总数比例由11.76%上升到16%;女党员占党员总数的比例由2000年的14.65%上升至2005年的16.24%。妇女劳动
3、就业、共享经济资源和社会发展成果的权力基本得到保障,创业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女性比重达到51.02%;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比重由2000年的53.9%下降至40.34%;全市城镇参加养老、医疗、工伤保险的女职工数不断增加;城镇企业职工生育保险覆盖率达100%,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得到较好落实。女性受教育程度和女性的社会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市高中阶段女生毛入学率达到90.25%;中、高级女专业技术人员由2000年的0.17万人上升到0.24万人;许多女企业家、女专业技术能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尽显身手。健康状况和生存发展环境得到优化。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99.51%;妇
4、女病普查率由2000年的25.03%上升至80.01%;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85.67%。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和监督机制不断健全。公检法司各部门密切配合,严厉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的犯罪活动;建立了“家庭暴力110报警中心”,开通了维权热线;“万家学法”、平安家庭创建等活动的全面开展,为维护妇女权益,促进男女平等和谐发展,构筑了有效的法律平台。但是,妇女发展特别是妇女事业发展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差距的存在,成为制约全市女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妇女劳动就业仍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参与社会活动程度远低于男性,综合素质急待全面提升,生活和工作环境需要根本改善,各项权益的维护需要
5、切实加强,特殊困难女性群体需要更多关注,女性事业发展的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快步伐。二、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十一五”期间,我市妇女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深入贯彻实施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始终坚持以妇女发展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为战略,以促进男女平等和谐发展为目标,以推动妇女事业的持续发展为重点,继续把与妇女生存、保护和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政治、教育、健康、法律和环境作为全市妇女发展的优先领域,大力改善妇女的教育、就业、维权、社会保障等状况,促进妇女平等参与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明成果,充分发
6、挥广大妇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海门经济社会全面腾飞中的作用。“十一五”期间,我市妇女发展的总体目标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男女两性和谐发展。切实保障妇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优化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推进妇女事业与海门经济社会同步协调持续发展,推动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领域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实现。(一)提高妇女经济地位和社会保障水平。努力消除就业中的性别歧视,女性从业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45%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女性比例低于50%,实行男女同工同酬。提高女性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就业比例。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
7、率达到80%以上。城镇女性从业人员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8%左右。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妇女参保率达到90%。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符合条件的城乡贫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做到应保尽保。(二)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能力。增强各级决策层管理者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意识和社会性别意识。乡镇党委、政府工作部门有70%以上的领导班子配备女干部。乡镇党政领导班子、街道领导班子中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正职女干部数量逐年增加。乡镇(街道)正科职达到10%。70%左右的市属企业和事业单位领导班子中要配备女干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实行男女同龄退二线。各级党代会代表、人代会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女性要
8、在上一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新发展党员中女性比例不低于30%。鼓励女性参与基层民主选举,力争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中各有1名女委员,村党支部正副书记、村民委员会正副主任中有一定数量的女性。(三)提高妇女科技文化素养和竞争能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轻女性受教育年限不低于14年(含学前教育3年)。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和网络,全市15周岁以上女性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不低于13年。提升妇女科学素养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妇女科学素养达标率在原有基础上有较大提高。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和企业用工需要培养女性技术人才,全市技师、高级技师中女性比例在“十五”基础上提高3-5个百分点。农民技术员中
9、女性比例达到30%以上。(四)提高妇女身心健康水平。加强妇幼卫生保健,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2010万以下。孕产妇保健管理率达到95%。妇女病普查率达到80%以上。妇幼保健机构纳入公共卫生体系,市级妇幼保健机构健全率达100%。各级医院产科、新生儿科建设100%达到省定标准。提高妇女生殖健康服务水平,育龄妇女享有生殖健康服务率达到90%以上。(五)提高妇女权益保障水平。组织实施江苏省实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涉及妇女权益的法律法规知识社会普及率达95%以上。严厉打击针对妇女的违法犯罪行为。降低女性犯罪和重新犯罪率,重点控制涉黄、涉赌、涉毒案件中女性犯罪的比例。提高女性人民
10、陪审员参与涉及妇女儿童权益案件审理的数量和质量。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女性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的比例达到100%。(六)优化妇女发展社会环境。加强女性文化宣传教育。市及有条件的乡镇主要媒体设置女性栏目,提高宣传先进性别文化的媒体占有率。“五好文明家庭”占家庭总数的比例逐年上升。减少环境污染对妇女健康的危害,农村河道清淤率达80%以上,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2%。市建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妇女儿童教育活动中心。加快建设各类社会福利院、老年公寓等生活活动场所。三、主要任务(一)妇女与经济:保障妇女平等就业和分享经济社会资源1、明确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落实就业政策,保证就业投入,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和劳动力市
11、场秩序,健全以女性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机制,鼓励妇女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实现就业。2、完善促进女性就业的法律制度,加大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的执法监督力度,执行江苏省就业促进条例,制止招工、招聘中的性别歧视。贯彻落实江苏省工资支付条例,保障妇女在分配领域的合法权益,消除同工不同酬现象,做到违法必究,切实保障女性享有平等的劳动就业与分配权。3、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创造更加良好的妇女劳动者自主创业、企业就业和流动就业的环境,千方百计增加妇女就业机会,扩大女性就业容量。注重提高灵活就业的稳定性。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女大学生就业。
12、4、正确处理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和扩大就业的关系,在加快我市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坚持统筹城乡就业的方针,注重促进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地、异地转移,每年帮助5000名农村妇女转移就业。建立城乡劳动力公平竞争、同工同酬、同等待遇的就业制度,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依法维护进城务工女性的合法权益。5、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她们在发展高效外向、生态观光农业以及在提高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有效地提高农村妇女整体收入水平。保障农村妇女在土地承包经营、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土地征收或征用补偿费分配以及宅基地使用等方面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6、建立鼓励创业
13、、促进就业的服务体系,为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女性提供必要的政策、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的支持和扶持。女性法人代表的比重占15%左右。建立健全政府出资购买培训成果机制、培训促进就业机制、创业就业激励机制和失业预警机制,充分发挥培训补贴、小额担保贷款等就业扶持政策的整体效应,提高妇女创业成功率和就业竞争力。7、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加强对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全面实施江苏省女职工劳动保护办法,推进女职工特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的签订,落实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措施,重点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劳动权益保障工作的督查,切实保护女职工的权益。8
1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行“五保合一”,下大力气抓好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工作,坚持应保尽保,应收尽收。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进一步构建“基本保障、多种层次、广泛覆盖”的医疗保险体系,切实保障广大女职工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失有所救、伤有所保、生有所补。9、加大对特殊女性群体的扶持力度,为低收入家庭、残疾、老年妇女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提高残疾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就业率。(二)妇女与参政:保障妇女参与民主管理和决策1、将性别平等发展的意识纳入决策主流,统筹考虑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明确女干部配备要求。制定20062010年海门市培养选拔女干部、发展女党员工作规划,把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列
15、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党员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定期组织督促检查,确保落到实处。2、贯彻落实“公开、公平、竞争、优先”的原则,在干部的选拔、培养、使用以及公务员录用等方面,建立完善平等竞争机制、公务员管理机制和监督检查机制,探索研究女性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拓宽选拔女性人才的视野,优先培养选拔女干部,促进优秀女性人才脱颖而出。3、全面提高女干部、女性公务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把对各级女干部的培训纳入干部培训的总体计划,强化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提高女干部的交流、换岗、挂职锻炼比例,注重在使用中加强培养、在实践中锻炼女干部。造就和形成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能力出众的女干部、女公务员、女党员队伍。4、在制定涉及妇女利益的政策时,听取各级人大女代表、政协女委员的意见和建议,听取广大妇女群众和妇女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发挥妇联选拔培养女干部的基地作用。5、增强妇女参与民主管理的竞争意识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