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舟山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舟山市“十三五”工业发展规划“十三五”时期是深入推进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积极打造“四岛一城一中心”、加快取得突破十分关键的五年。当前,全市工业经济面临着以智能制造、创新驱动为引领的战略转型,工业仍将是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区建设的重要支柱。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着力培育支撑新区未来发展的海洋经济大产业是新区建设的核心任务。大力发展临港大工业,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工业发展新跨越,是“十三五”舟山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本规划根据舟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浙江制造2025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编制,并与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生态功能区规划等相关规
2、划相衔接。规划主要任务,一是提出“十三五”时期舟山市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二是提出工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举措,三是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本规划范围为舟山市市域,规划期限为20162023年。一、发展基础和环境条件(-)发展基础“十二五”期间,全市坚持“政策撬动、创新驱动、集聚带动”的工业经济发展思路,出台系列政策引领船舶修造、水产品加工等传统支柱产业的转型升级,以创新驱动引领全市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以集聚发展带动工业经济空间布局的进一步优化。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正逐步成为我国东部沿海
3、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总体而言,工业“十二五”规划实施情况良好。工业经济增速相对平稳。2015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达2154.0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681.93亿元。“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为11.2%,增速位居全省前列。工业主要行业均保持住稳定较快增长势头,2015年,船舶工业、石油化工工业、水产加工工业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12.9%.13.9%和6.6%,工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十二五”时期,全市临港工业比重逐步提升,至2015年,规上工业中的临港工业实现总产值1420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4.4%,较一五”末提升了6.9个百分点;装
4、备制造业发展迅速,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比超过65%,位于全省各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取得突破,2015年全市规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80.87亿元,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新能源等产业蓬勃发展,成为拉动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船舶产业竞争能力提升。2015年,船舶工业实现总产值923亿元,造船完工量422万载重吨、新接订单397万载重吨、手持订单1601万载重吨,船舶三大指标占全国份额均保持在1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强大竞争力的船舶企业(集团),8家船舶行业龙头企业占到全市造船完工量的95%左右,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龙头船企推进数字化、智能化船舶造船,加快设计创新和自主开发,船舶工业在
5、全国、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15年,全市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4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9家,院士工作站18家,5家企业研究院被列为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部规上产值比重超过40%,远高于“十一五”末20%的水平;工业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应用取得明显进展,2015年,全市实现新产品产值255.87亿元,新产品产值率达15.2%。(二)发展环境世界处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导入期,全球工业经济正面临深刻变化。以绿色、智能为特征的新技术产业革命正在兴起,世界各国都力图抢占互联网、大数据、新能源、生物产业、健康产业、海洋经济、环保产业等
6、新产业制高点。此次科技革命不断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产业转型升级带来新机遇。与此同时,发达经济体力图通过实施先进制造业、工业4.O等计划,重塑其在高端制造业方面的优势;东南亚、南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地区则力图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发达国家重塑制造业的“高压效应”和产业向低收入国家转移的“替代效应”下,我国需要寻求独特的制造技术和制造业升级路径。中国步入经济增长新常态,中国制造2025引领制造强国战略。“十三五”是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关键时期。随着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产业政策的不断推进,供给侧改革将成为国家经济改革的主旋律。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历史性
7、交汇的关键机遇期,制造业将成为我国塑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的重点、难点以及出路所在。国务院审时度势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我国将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领域,实施五项重大工程,既要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又要在应对新技术革命中实现高端化的跨越发展。浙江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创新引领转型实现工业经济新跨越。“十三五”期间是浙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将率先探索与社会经济新阶段相适应的发展新理念、新常态、新动力、新结构和新经验。在工业经济发展领域,“十三五”阶段及更长一段时期内,浙江工业化发展的总体路径是要抢先抓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带来的重大机遇,充分利用省内制造业及互联
8、网产业的领先优势,加快推动浙江工业化沿着“服务化互动、信息化融合、绿色化转型”三大智能化方向升级转型,全面增强浙江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与未来竞争优势。舟山地处两大国家战略叠加地,全面开放姿态引领新区工业赶超发展。舟山位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两大核心战略的叠加地。新区战略优势将进一步凸显,为全市工业经济赶超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十三五”期间,舟山将实施全面开放战略,加速推进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建设,打造大宗商品加工基地建设,提高国家战略物资安全保障能力;努力推进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大宗商品储备、加工、交易、配套服务等一体化功能布局;按照全市“四岛一城一中
9、心”建设要求,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大做强临港产业基地,在大型炼化一体化、临港重型装备制造、大宗物资加工等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三)问题与挑战“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速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和经济运行质量等主要经济指标也稳中向好。在多重困难和挑战相互交织的背景下,全市工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但是同时也应看到,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全市工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工业总产值增速等部分指标离“十二五”规划目标尚有差距,全市工业发展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发展后劲不够足。“十二五”期间,全市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12.1%,低于15%的规划目标。工业新开工项目数量不多、规模偏小,后劲不足
10、的问题较为严重。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舟山市工业经济产业集中度过高,船舶修造、临港石化和水产品加工三大产业产值占比超过70%,出现传统行业对工业经济增长支撑能力下降,新的工业增长点尚未形成的问题。三是创新能力不够强。2015年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为1.4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高新技术企业仅54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对区域经济的支撑性作用有待提高。四是投资效率不够高。“十二五”期间,全市平均投资效率为1.52,低于2.43的全省平均水平,工业投资效率亟待提高。五是企业效益不够好。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全市工业企业盈利能力较弱,部分行业工业企业尚未根本性扭转经营困难的局面。六是信息化水
11、平不够高。除船舶工业企业以外,全市工业企业生产装备自动化、重要信息系统应用和电子商务应用等信息化应用相对滞后,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体尚处于起步阶段。“十三五”时期,我市工业经济发展面临着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支柱产业支撑力下降,工业增长后劲不足的增速下滑挑战。过去二十年,舟山市工业增加值对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贡献率保持在45%左右,其中以船舶修造、水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临港工业成为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进入“十三五”时期,传统支柱产业积累的一系列结构性、素质性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将进一步凸显,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支撑拉动作用大为减弱。而后续技术含量高、产业带动性强的产业大项目缺乏,全市工业经济增速存在
12、继续下滑的风险。二是传统制造业转型缓慢,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的动力断层挑战。受到世界经济持续低速增长和全球贸易持续保持较低水平的影响,我市传统制造业如船舶制造、水产品精深加工、大宗物资加工等产业发展压力依然较大,行业整合提升任重道远。而海洋电子信息、海洋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引进落地进度较慢,尚未能形成可持续的经济新增长点。三是稳增长与调结构并行,引资扩量与引智增质并举的挑战。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平衡好存量和增量问题,加快调整产能严重过剩产业与加速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新型产业并行不悖,形成区域工业经济增长新动力。将招商引资扩大产业增量、招才引智提升产业质量作为“十三五”工业经
13、济发展的两大抓手,不断增强项目谋划能力、项目招商能力和项目建设能力,将引进与落实重大工业项目作为提升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主要抓手和主要驱动力。抓住全球产业发展低谷期人才资源重组的机遇,引进和储备海洋科技创新人才,以创业创新带动全产业链的整体创新,不断提升工业经济效益与发展质量。二指导思想、发展主线与主要目标(-)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党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中国制造2025”制造强国行动纲领,以及加快建设浙江制造强省、打造舟山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实现“两化”融合和“军民”融合发展,促进智能制造
14、、服务制造、集约制造转型,着力推动“2+6”重点产业发展,形成以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打造中国沿海重要的临港工业基地和海洋战略性产业发展先导区。(二)发展主线工业经济发展关系着舟山能否跳出“中等收入陷阱”,是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十三五”时期,全市将围绕2大千亿级产业和6大百亿级产业,实现工业经济增量提质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园区集聚与集约发展,形成具有一批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一是“大项目带动、基地化发展。推动工业经济增量提质。临港大工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经济,对于大规模投资、大项目支撑的依赖性十
15、分明显。我市具备发展临港大工业的良好区域优势和资源条件,在绿色石化、先进装备制造等领域依然具备很强的承载能力和投资潜力。“十三五”依然需要把落实重大工业项目作为提升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的主要抓手和主要驱动力,不断增强项目谋划的能力、项目招商的能力、项目建设的能力。全力推进实施一批投资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示范带动强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一批先进临港工业基地,这是培育全市工业经济形成新的增长点,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量提质的基本要求。二是“智能化生产、服务化互动”,引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先进制造业是我市经济的重要基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的主战场。以智能制造作为先进制造业的主攻方向,
16、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引领我市船舶工业、纺织工业、专用设备制造等传统工业行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工业经济由产品导向向服务导向转变,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在空间上的协同效应,以全市现有的工业园区为依托,构建“制造一服务关联”的跨产业集群。三是“园区化集聚、绿色化生产“,实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我市作为海岛城市,在海洋资源丰富的同时,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资源较为稀缺,不可避免地带来各类生产要素成本较高的问题。以系列“特色园区”和特色“工业小镇”作为产业承接载体,引导企业向园区和工业小镇集聚,有效避免产业分散布局所带来的土地资源、岸线资源的低效利用,同时实现绿色化、生态化生产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十三五”期间需全面统筹全市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利用,理顺利益关系,实现共建共享,最大化发挥产业向园区化集聚所带来的外部经济性,同时依托特色工业小镇,推动产业融合和资源综合利用,形成新的工业集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