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4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苏州市金融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时期, 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 、 推进产业升级 、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苏州加快转型升级 、 率先基本 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三区三城”的攻坚时期。为更好发挥金 融业的支撑带动和服务保障功能, 做强做大金融产业, 从整体上 提升金融综合竞争力, 依据中共苏州市委关于制定苏州市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苏发201063 号)、 中共苏州市委关于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决定(苏发 2011 10 号)和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苏府 2011 66 号),结合我市金融业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一、“十一五”期间我市
2、金融业发展回顾“十一五”期间,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全市金融 系统紧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以改革为 动力, 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和市场体系, 不断增强金融业的社 会服务功能, 金融业务规模进一步扩大, 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健 全, 地方金融实力进一步提升, 金融中介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金融创新进一步丰富, 金融环境进一步优化, 金融在现代经济发 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进一步显现。(一) 金融业务快速增长。 “十一五”期末, 全市金融业增 加值由“十五”期末的 132 亿元提高到482 亿元,年均增长 29.6%; 2 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26
3、%, 比“十五”期末 提高了 2 个百分点; 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12.98%, 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5 个百分点。图 1: “十一五”金融业增加值及其占比情况 (单位:亿元)金融业务快速增长。“十一五”期末, 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 存款余额 14225 亿元,贷款余额 10832 亿元,双双突破万亿。较 “十五”期末均增长两倍, 成为全国首个贷款余额超万亿的地级 市, 分列全国大中城市第 8 位和第 10 位。保险业务快速增长。全 市实现保费收入 193 亿元(按原口径),同比增长 30%,是“十 五”期末的 2.6 倍,居全国大中城市第 9 位。保险深度为 2. 11%, 较“十五”
4、期末提高 0.24 个百分点,保险密度为 3027 元/人,是 “十五”期末的 2.44 倍。资本市场稳步发展。全市累计上市公司 达 52 家, 累计募集资金 358 亿元。全国首支国家级人民币母基 金总规模 600 亿元的国创母基金在苏设立,首期 150 亿母基 3 金已正式启动。全市各类股权投资机构 148 家,管理资金规模 450 亿元,累计投资项目 803 个, 累计投资金额 143.7 亿元。(二) 金融机构加速集聚。全市金融业机构类别和数量不断 增加, 初步形成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主体的, 层次分明、门类 齐全的金融组织体系。“十一五”期末, 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 450 多家。其
5、中:银行业机构 47 家, 网点数量 1754 个;保险公 司 56 家;法人证券公司 1 家,证券营业部 60 家;备案创投企业 71 家;融资性担保公司 104 家; 小额贷款公司 50 家。苏州成为 全国首个外资银行在县域设立同城支行的试点城市。(三)地方金融稳步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改革创新步伐加快, 资产规模质量明显提高, 业务拓展能力日益增强。苏州银行成功 改制并挂牌开业,开辟了地方金融发展新篇章。全市 5 家农商行 总资产规模达到 1891 亿元, 各项指标均居全国同业前列。东吴证 券品牌影响力日益提升,投行业务收入占比接近 14%。苏州信托 在做优本地业务的同时, 积极实施跨区发展
6、, 管理信托资产规模 近 160 亿元。国发集团初步构建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担 保、创投“六位一体”的地方金融平台,总资产达到 291 亿元, 为全市地方金融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4 图 2: “十一五”期间主要金融机构数量增长情况(四) 中介服务能力增强。 以担保、再担保为主体的金融中 介服务能力和水平持续提高, 为转型升级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 供了有力的资金支持。融资性担保企业注册资金 143 亿元,新增 融资担保额 577 亿元,在保余额 482 亿元, 分别同比增长 54.2% 和 66.2%,2010 年担保规模占全省三分之一, 在全国20 个大中城 市排名中位居第二。苏州国发
7、担保公司、苏州农业担保公司获得 全省最高星级五星级担保机构称号。再担保体系建设稳步推 进, 市级再担保基金已正式投入试运行, 全年完成再担保金额 10 亿元。(五) 金融创新成效明显。科技金融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全 省首家科技小贷公司苏州融达科技小贷公司顺利开业; 交通 银行苏州科技支行正式挂牌, 金融与科技的融合进一步加强。小 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成效显著。全市累计获批开业小额贷款公司 5 50 家,开业公司数占全省的22%,乡镇(街道)覆盖率已达到 44%, 注册资本总额 108 亿元,占全省的 31%。(六) 金融环境不断改善。金融监管和协调职能得到强化, 风险防范和社会信用意识不断提高,
8、金融生态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金融机构信用评价体系逐步完善, 社会信用环境持续优化。健全 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制定完善金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有效维护 金融债权, 不断强化行业自律, 依法合规经营意识明显提高, 风 险防范体系更加健全。反洗钱、反假币、处臵非法集资等工作深 入推进, 有效保障了金融市场秩序。 2009 年, 在中国社科院金融 研究所发布的全国城市金融生态评价 和全国城市金融发展 水平研究报告中,苏州分列第 6 位和第8 位。 6 专栏 1:“十一五”时期金融业发展成果指 标“十五”末“十一五”末增长率总体指标1.地区生产总值(GDP) 总量(亿)40279168.9128%2.财
9、政一般预算收入(亿)317900.6184%3.金融业增加值(亿)132482265%4.金融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3.3%5.3%61%5.金融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10.5%13.0%24%6.金融资产总量(亿)103671900083%7.金融从业人数(万)1.894.1117%银 行8.银行业机构284768%9.本外币存款规模(亿)473014225201%10.本外币贷款规模(亿)347810832211%11.不良贷款比率2.3%0.8%-67%保 险12.保险公司数量2156167%13.保费收入(亿)75193157%14.保险深度1.9%2.1%13%15.保险密度(
10、元/人)12423027144%证 券16.证券公司数量总部 1 家,营 业部 40 家总部 1 家,营 业部 60 家50%上市公司 直接融资17.上市公司数量1552247%18.累计证券融资额(亿)56358539% 7 二、“十二五”时期我市金融业发展环境分析从“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来看, 将是我市全面 建设“三区三城”的关键时期, 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经济结 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期, 这为加快全市金融业发展提 供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未来五年, 金融业的发展环境与过去相比, 无论是宏观微观还是外部内部都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突出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国际局势:
11、 中国金融业迅速崛起。中国金融业经受住 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 国际地位大大提升。但后金融危机 的影响将伴随整个“十二五”时期, 国际金融、贸易市场变数极 大, 现行的国际金融规则和热钱投机炒作也给我国金融业发展带 来极大风险和负面影响。为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事务, 应对国际金 融风险, 致力化解国内因流动性过剩和产能过剩所导致的通胀压 力, 国家势必适时调整改革发展思路和对外开放格局, 加大金融 体制改革的力度,并相继出台与之相应的政策举措。(二) 国内态势:长三角助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国家 出台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付 诸实施。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有助
12、于推动长三角成为亚 太地区的重要国际门户。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步伐加快, 同城化 效应凸显, 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任务更显紧迫, 产业升级与产业 转移将同步进行, 城市形态优化和城市功能提升将成为“十二五” 发展的主旋律。 8 (三) 苏州趋势:金融业发展空间广阔。苏州是全国第二大 制造业城市, 也是开放型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 具有雄厚的产业 基础和良好的发展环境, 为金融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金 融功能较为完善, 现代金融体系初步形成, 金融产业综合实力不 断增强, 发展潜力巨大。与此同时, “十二五”时期苏州将进入 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 工业化、国际化、城乡一体化和城市现代 化加速推进,
13、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 创造了庞 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为金融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十二五”时期, 我市金融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同时, 也 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地方金融综合竞争力还不够强。地方金融 机构发展面临着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内部金融体制创新不足的 双重压力。国发集团受到资金补充的约束, 持续投资能力有限; 苏州银行改制刚刚完成, 业务扩张还面临不确定性; 东吴证券总 体竞争力在全国券商行列中仍然不高, 资本规模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 业务发展受到影响; 苏州信托注册资本规模偏小, 急需进一 步增资扩股和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东吴人寿尚在筹建中, 等等。 二是金融中高端人才严重
14、匮乏。世界上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 10% 以上的人口从事金融业, 而苏州不足 1%。中高端金融人才紧缺是 “十二五”期间苏州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制约。主要表现以下四类 人才的匮乏上: 能够充当“领军人物”的高级管理人才; 精通外 语、法律、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法律、咨询、中介和会计等方 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有国际金融经营理念和从业经验的专业人才, 9 尤其是发展壮大地方法人机构所需的总部型管理人才和高端专业 人才。三是新金融业态刚刚起步。新金融业态代表着金融业创新 发展的新趋势, 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全市现有金融 机构发展不平衡, 传统的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集聚程度较高, 但一些新金融业态, 如基金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 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等 刚刚起步。三、“十二五”金融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率先发展理念为指导, 立足本地实际, 面向未来发展, 紧紧围绕 “三区三城”、转型升级和发展创新型 经济, 进一步解放思想, 着力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推 动金融创新, 抢抓发展先机; 着力壮大金融产业, 健全金融体系, 强化金融功能; 着力完善金融发展环境, 优化空间布局, 加快金 融人才培养; 着力转换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