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与班级管理含试题.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3375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3.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与班级管理含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含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含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含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德育与班级管理含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与班级管理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与班级管理含试题.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德育与班级管理满分:IOO分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品德品德,即道德品质,也称德性或品性,是个体依据一定的道德行为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倾向与特征。品德就其实质来说,是道德价值和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的产物。从其对个体的功能来说,如同智力是个体智慧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一样,品德则是个体社会行为的内部调节机制。2、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3、德育过程德育过程

2、即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射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施加影响,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4、课堂管理课堂管理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中的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5、教师角色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育系统中的教师表现出来的,有其特殊地位决定的符合社会对教师期望的行为模式。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要回答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答:科尔伯格认为,人的道德发展是有阶段性的,儿童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每个水平包含两个阶段,因此他的道德发展

3、理论又可以称为三水平六阶段,并提出两种道德教育方法及道德两难故事法和公正团体法。第一水平是前习俗水平,4到10岁,它是通过行为的具体后果和自身利害关系来判断是非,此时儿童无内在的道德标准,他们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主要是看能否使自己免于受惩罚,或者是让自己感到满意,是儿童处在控制的时期。在这个水平中,包含着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第二水平是习俗水平,10到13岁,表现是能了解认识社会行为规范意识到人的行为要符合社会舆论的希望和规范要求,并遵守执行这些规范,在这水平中,又有两个阶段,阶段三为寻求认知取向阶段,又可称为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取向阶段,阶段四为遵守法规取向阶段。一、名

4、词解释,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简言之,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过程。2 .德育过程: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教育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而使其养成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过程,也就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3 .学科性德育课程:又称认知性德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以直接传授和学习系统的道德及思想政治的知识、观念、理论,以促进受教育者

5、思想道德认识、观念、理论乃至道德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正规课程。4 .活动性德育课程:以学生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基础,利用校内外的教育资源,通过学校组织或学生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旨在增进学生的道德认知和实践能力,改善其道德生活而实施的德育课程。5隐形德育课程:学校情境中以间接、内隐方式呈现的,对学生的品德发展能够产生一定影响的德育课程。&道德认知发展模式(瑞士皮亚杰和美国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阶段工: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前习俗水平阶段2:以工具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阶段为以人与人之间和谐一致或“好男孩一好女孩”为定向习俗水平阶段4:以法律与秩序为定向阶段S:以法律的社会契约为定向后

6、习俗水平阶段6:以普遍的伦理原则为定向7 .价值澄清模式:(基本观点)学校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要创造条件,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和方法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并将其公之于众。(构成要素:关注生活,接受现实,激发进一步思考,提高个人潜能)8 .关心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道德教育重在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谅,并在关心人、体谅人中获得快乐。名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学习特征编成班组,由教师根据固定的授课时间和固定的授课顺序,根据教学目的和任务,对全班学生进行连续上课的教学制度。它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管理集体观: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

7、程中,直接或间接通过班级组织中的“管理者”,借助一定的规章制度或班级纪律去约束学生,实现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控制的管理主义的班级集体观。.标准集体观: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求班级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视自己为班级的一员,或在心理上视自己归属为所在的集体。12.自治集体观:指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着眼于学生一定角色的作用,实现自我参与,形成自治意识,将集体规范加以内化或同一化,并创造新的集体规范的班级集体观。13.班集体:是为了加强班级管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而设置或构建的一种教育目标和理想教育实体,也可以说,班集体是教育者对班级未来发展理想状态的设定,它反映了特定社会对班级及其成员发展的要求。.平行影响原

8、则:指的是教育儿童集体与教育个别儿童是同时进行的,学生既从教师那里受到教育,同时也从集体中受到教育,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时,这种影响必定同时给集体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人的教育。15班风:指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是一个班级稳定的,具有自身特色的集体作风。IG.逆反心理:指在一定的外界因素作用下,对某类事物产生厌恶、反感,并导致产生与该事物发展的常理背道而驰的举动的一种心理状态。27.班级个别教育:指班主任针对班级中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或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进行的有的放矢的教育,既包括针对个别学生特点进行的教育,也包括针对不同类型学生进行的教育。.后进生

9、:指那些在正常生理状况下,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智力发展等方面距教育目标的要求相差较远,落后于一般同学的学生。Iq.班级偶发事件:亦称班级突发事件,指在班级教育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不高,但必须迅速作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2。德育原则(6个):工知行统一原则:指进行德育,既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教育,又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锻炼,把提高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结合起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2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指进行德育既要坚持进行正面疏导,启发自觉,调动学生接受教育的内在积极性,又要辅之以带强制性的纪律约束,督促其严格执行,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3严格要求

10、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在学生原有的品德基础上提出进一步的、严格的、坚持不渝的要求,又要尊重、爱护和信任学生,把两者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思想品德。4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指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组织和培养好学生集体,依靠和通过集体对其成员发生教育影响,使学生集体在教育中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在对集体进行教育的同时,又要注意个别教育,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影响学生集体,将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5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思想状况及具体教育情境提出具体的教育要求,选择恰当的内容和方法,有的放矢

11、地进行教育。6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指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协调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使之步调一致、前后连贯,促使学生的思想品德朝着统一方向发展。二、简答,德育的社会性功能:德育的政治功能(通过德育的功能来实现,通过政治关系的再生产、社会政治意识的传播与生产、政治结构的充实与更新、政治行动的引导等方面来体现)德育的经济功能(通过德育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其中最主要的是形成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思想、经济道德,以此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德育的文化功能(保存、传递和活化文化的功能;选择文化的功能;创造、发展新文化的功能)2 .德育的个体性功能:德育的个体品德发展

12、功能德育的个体智能发展功能德育的个体享用功能3 .确定德育目的的理论依据:神学本位论的德育目的观个人本位论的德育目的观社会本位论的德育目的观4 .学科性德育课程的特点:思想性(第一要义)系统性直接性认知性计划性5活动性德育课程的特点:实践性(根本特征)间接性灵活性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影响的间接性、内隐性范围的广泛性发生作用的无意识性7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区别: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构成品德的各要素(如知、情、意、行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运动过程,其实质是一个发展过程。品德思想教育过程即德育工作者根据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学生思想品德

13、形成的过程,其实质是教育过程。8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方法:说服教育法情感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自我教育法品德评价法?简述西方主要的几种德育模式:道德认知发展模式价值澄清模式关心体谅模式社会行动模式品格教育模式Io中小学德育的走向:德育目标:塑造公民德育取向:回归生活德育方式:关注对话德育资源:全面开放德育评价:注重发展.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种类: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制度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学习为中心的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中心的管理模式)12现代的班级管理模式的种类:民主式管理模式小组式管理模式自律式管理模式13 .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途径:专业引领实践反思同伴互助1

14、4 .如何树立民主的班级管理理念:树立服务学生观念,坚信“学生命运的主人是学生自己,班级的主人是全班学生”树立师生互助观念树立相信学生本性和尊重学生个性的观念树立与学生商量和学生集体表决的观念25 .我国学者认为班集体形成阶段的经典观点:松散的群体阶段联合的班级群体阶段初级班集体阶段稳定的班集体阶段优秀班集体阶段IG.如何进行班级组织建设:班干部的选拔与任用重视积极分子的培养发挥学生群体的作用17.后进生的教育和转化策略:纠正心理偏向,确立正确教育观念用心关爱,尊重信任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抓住“闪光点”,扬长避短捕捉教育契机,调动内在积极性弥补基础学力,培养学习兴趣形成教育合力,常抓不懈讲究评价

15、的艺术,善用批评.班级活动的形式:讨论式报告式竞赛式表演式游戏式课题式工乞处理偶发事件的方法:趁热打铁法降温处理法移花接木法以退为进法幽默化解法2。家校合作的途径:家长教育途径(举办家长学校;举行家庭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印发相关的家庭教育资料)家长访校(举办家长会;设立学校开放日活动;观看学生演出、学生体育比赛,参观学生作品展览等)书面沟通教师家访途径家长委员会途径三、论述,德育过程的特点: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影响的过程德育过程是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2 .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3 .结合实际谈一谈一名优秀班主任应该具备的素质:班主任的品德素质(4.对待班主任工作的品德:具有敬业精神尻对待学生的品德:关爱、尊重和信任学生C对待其他教育者的品德:团结协作H对待自己的品德:为人师表)班主任的知识素质(.通识知识h教育知识)班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