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职业教育五育融合的行动路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代职业教育五育融合的行动路向.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时代职业教育“五育融合”的行动路向“五育融合”是对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实践化、路径化。对职业教育而言,“五育融合”培养工作不仅要紧紧围绕这一概念本身所依循的教育方针、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还要深刻把握好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人才培养工作特点以及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一、打造立德树人引领的“五育融合”新体系新时代职业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推动构建“五育融合”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首先,始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转变人才培养理念、深化培养体制机制。要把检验学校一切工作成效的导向和标准放到立德树人上来,进一步树立全人教育的培养理念和目标,将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与学校办学特色有机结合起来,转变
2、培养模式和方法,并不断深化培养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内外部办学资源整合与协同,加快向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集聚转化。其次,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并以之为牵引做好五育耦合互嵌、融合共生。要紧紧把握新时代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的价值引领、品德培塑、专业训练、技能养成、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要求,在“融”字上下功夫,将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于专业、教学、教材、管理中,对人才培养工作体系加以整体设计、全面重构、系统实施。第三,将德育课程建设作为突破口,全面优化“五育融合”课程体系结构与内容。要将“五育融合”作为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核心理念,做好“五育融合”的课程体系顶层设计,让其在人才培养中相互渗透、彼此融合并向纵
3、深转化,促进高质量人才培养。二、构建评价方式优化的“五育融合”新机制新时代职业教育要以评价方式优化为导向,推动构建“五育融合”的人才培养评价新机制。首先,始终坚持“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发展观和人才成长观。职业院校要全面把握“五育融合”的内在逻辑关联及五育在人才培养中的独特作用,打破学科专业之间、“五育”之间的边界,引领和促进人才培养全过程、各环节、全要素共同发力、提质增效,彻底改变当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等不均衡不全面问题,激活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动力。其次,始终坚持“整体评价”的准则要求,健全德育为先、五育融合的评价体系。职业院校要以学生成长发展为中心
4、,以“五育融合度”为评价单位,构建以德育为核心的高标准“五育融合”培养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办学层次、培养定位、专业领域、地区分布等因素设计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将来自社会、家庭、同学和自我的评价纳入其中,完善符合新时代要求、专业客观、科学合理的多维度内外部评价制度,系统推进人才培养质量“融合评价”改革。三、塑造社会共同行动的“五育融合”新生态新时代职业教育要以社会共同行动为支撑,推动构建多元联动的“五育融合”人才培养新生态。首先,牢牢把握类型教育特色,以“五育融合”推动高质量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面向新时代,整个职业教育领域要以“五育融合”为基本思路,基于未来高品质职业教育图景的构建,将之贯穿不同层次、
5、不同学段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中,一体化全新构建立德树人新机制,将过去分段割裂、各自为战的局部孤岛状态转向有机衔接、彼此融通的整体协同状态,经由纵向贯通、横向衔接、结构优化、协调共生而实现对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重塑和革新,进而布局开放多元、活力充沛、服务社会、适应性强的职业教育体系。其次,始终坚持开放共建原则,用“五育融合”优化职业教育治理。职业教育领域要将“五育融合”作为调动人才培养全过程多主体各要素的牵引力和驱动力,系统透视职业教育内外部治理逻辑、治理机制、治理模式等问题,在育人过程、培养内容、培养方式、教学模式、主体功能等方面,突出整体思维、系统思维、协同思维、融通思维,着力破除学校内部、学校和
6、其他主体之间的壁垒,在社会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同向发力的基础上,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模式,提升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四、形成多元协同育人的“五育融合”新格局新时代职业教育要以产教融合为载体,推动构建“五育融合”多元协同育人新格局。首先,坚持面向市场的要求,推动“五育融合”与“产教融合”有机耦合。“五育融合”是关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开出的“国家处方”,而“产教融合”是关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开出的“国家药单”。它们分别基于不同视角寻求人才培养目标、过程、结果的整体转变,不同的是,前者是后者的基本依循和工作
7、指南。职业院校要加强“五育融合”的系统谋划,制订好行动框架,在推进产教深度融合过程中,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不走样、坚持育人目标不偏移,将“五育融合”与“产教融合”作为一个整体性的动态育人过程。其次,坚持德技并修,推动“课程思政”与“技能形成”双向协同。职业院校要始终强调思政育人和价值引领功能,在德育定向、五育相对均衡协同下,增强课程思政元素的全方位融入,尤其是注重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的培养,强化思想价值、塑造精神内涵、壮大育人力量,促进多学科的跨界融合,突出对个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能力的培养,让“五育融合”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从分到合、从点到体转变。五、培育学生自我
8、管理的“五育融合”新动能新时代职业教育应以强化学生自我管理为内驱,推动构建“五育融合”人才培养新动能。首先,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系统构建学生自主的课堂体系。职业院校要在把好教师主导的第一课堂这个教学活动主阵地的基础上,系统设计并扎实推动学生主导的第二课堂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经验、能力和需求等组织“五育融合”活动,将第二课堂打造成“五育融合”的重要载体,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亲自实践、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中解决问题、塑造价值、培养能力,真正感悟到五育的复杂建构。其次,面向未来职场需要,积极打造学生五育发展平台。随着技术的不断变化,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综合素质结构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职业院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五育”及相关要素融合建立起畅通的渠道,形成一体化融合育人链条,搭建整体式融合育人平台,让学生沉浸式地参与其中,主动适应并推动“五育”内融合、“五育”间融合以及跨越融合。第三,面向工作世界变化,落实岗位实习实训自主管理。新时代的职业教育要回归育人本质,要回应工作世界的变革,职业院校要将“五育融合”的要求嵌入到岗位实习实训环节,让五育在真实的工作岗位、生产车间等工作场所中不被窄化、遮蔽甚至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