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反应热焓变导学案原卷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1反应热焓变导学案原卷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反应热焰变【学习目标】1、理解反应热的概念2、能以中和热的测定为例掌握反应热的测定方法;3、能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解释反应热产生的原因及掌握反应热的计算方法。【学习重难点】重点:反应热、焙变的含义;中和热的测定难点:燧变、的“+”与“一”的理解与应用、中和热的测定【自主预习】1 .体系与环境被研究的称为体系,与体系相互影响的其他部分称为。热量是指因不同而在体系与环境之间交换或传递的o【举例】将试管中的盐酸、NaoH溶液及发生的反应等看作一个反应体系;盛溶液的试管和溶液之外的空气等看作环境。2 .反应热在条件下,化学反应体系向环境或从环境的热量,称为化学反应的,简称反应热。【合作探究】一实验探究
2、: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1)测定原理:环境温度时,根据测得的体系的温度变化和有关物质的等来计算反应热。即利用公式进行计算。(2)实验装置如图:简易量热计示意图各部分仪器的作用a.玻璃搅拌器的作用是使混合均匀充分接触。b.隔热层的作用是热量的散失。c.温度计的作用是测定反应前后的温度。【思考讨论1】测量哪些数据?如何利用数据计算反应热?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度?(3)实验步骤反应物温度测量():测量混合前50m10.50mo111、50m10.55mo111溶液的温度,取两温度,记录为起始温度小反应后体系温度测量9):将溶液迅速混合,用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液的,记录为终止温度3重复实验操作
3、两次,记录每次的实验数据,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依据。【做一做】(4)实验数据处理某实验小组测定数据如下,温度实验起始温度r0C终止温度f2C温度差平均值出一h)c盐酸NaOH平均值温差平均值123设溶液的密度均为1gcm)中和后溶液的比热容c=4.18Jg,C,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该反应放出的热量QkJ,则生成1mo1H2O时放出的热量为kJ。(5)实验结论大量实验测得,在25和101kPa下,强酸的与强碱的,发生反应生成1mo1时,放出kJ的热量。【思考讨论2你认为在中和热测定实验的关键是什么?实验操作中要注意什么问题?【知识检测】【典例1】某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探究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下列判断
4、正确的是()wsttsA.由实验可知,甲、乙、丙所涉及的反应都能使温度计读数上升B.将实验甲中的铝片更换为等质量的铝粉后释放出的热量有所增加C.实验丙中将玻璃搅拌器改为铁质搅拌棒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D.实验丙中若用NaoH(S)代替NaoH(叫),则测出AH变小【变式1】某小组同学以HC1溶液和NaoH溶液为例,进行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图装置进行中和热测定实验,装置中只有一处错误B.测定中和热时,将NaOH溶液分次缓慢倒入装有盐酸的量热计中C.用环形玻璃搅拌棒左右搅拌,有助于反应充分D.完成一次中和反应反应热测定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3次【合作探究】二、反应热与燃
5、变1 .化学反应的实质和特征吸收特征2能t变化放出能量能量NH化学:键断裂IT新化学形成I【思考讨论3】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化学反应通常是在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如何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为描述等压条件下的反应热,科学上引入了一个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一焰(符号为H)o2 .内能:内能是体系内物质的各种的总和,受、和物质的状态等影响。3 .焰与焰变(1)可一与内能有关的物理量,用符号“打”表示正.生成物与反应物的熠值一I忌IA=H(生成物)-(反应物)单位.1bmo1或kJ/mo1(2)反应热与婚变的关系:在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等于反应的,因此常用表示反应热。(3)熠变与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关
6、系放热反应:反应体系向环境能量,反应体系的烯,H为o吸热反应:反应体系从环境中能量,反应体系的蜡,AH为o【做一做】焙变的表示方法在25C和101kPa下,1mo1H2与1mo1C12反应生成2mo1HC1时放出184.6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在25和101kPa下,1mo1C(如无特别说明,C均指石墨)与1mo1H20(g)反应,生成ImO1CO和1mo1H2,需要吸收131.5kJ的热量,则该反应的反应热为:【问题探究3根据H2(g)+Ck(g)=2HC1(g)反应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说明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与能量变化有和关系?4.从微观角度理解反应热的实质以H2(g)+C1
7、2(g)=2HC1(g)反应的能量变化为例说明,如图所示:吸收436kJ共吸收679kJC1-C1吸收243kJH-C1放出431kJ共放出862kJ结论H2(g)+C1(g)=2HC1(g)的反应热H=kJmo,其中,E1表示反应物断裂化学键的总热量,E?表示.形成化学键的总热量,E与E2的差值表示.o上述反应过程表示该反应为.反应。图示:化学反应过程中形成化学键、断裂化学键能量变化可用如图表示:)焰变计算公式:AH=【知识检测】【典例2】各图中,表示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变式2】理论研究表明,在I(MkPa和298K下,HCN(g),HNC(g)异构化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
8、误的是()A.HCN为直线型分子B.升高温度,该异构化反应正向移动C.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D.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的AH减小【巩固练习】1、反应A+B-C(放热)分两步进行:A+BX(吸热),XTC(放热)。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2、1,3-丁二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H+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CHCH3CH2第二步B厂进攻碳正离子完成I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下图所示。已知在0和40C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进程A.1,4-加成产物
9、比1,2-加成产物稳定B.两种产物的化学键种类和数目相同,但1,2-加成产物的总键能更大C.相同条件下,第二步正反应(或逆反应)比较:1,2-加成较1,4-加成更易发生D.从Oe升至40C,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3、中和反应的反应热的测定实验中,若取055mo11的NaOH溶液50m1与0.25mo11的硫酸50m1置于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反应热的测定。,温度计碎纸条回答下列问题。(1)从上图实验装置看,其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O2SO4溶液和50m10.55mo1/1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填“相等”或“不相等”Igcm3,中
10、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C),通过以下数据计算中和反应的反应热H=(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实验次数起始温度终止温度12/NaOH溶液平均值1234(4)上述实验结果与H=57.3kJmo1相比有偏差,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填字母)。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H2SO4溶液的温度c.分多次把NaoH溶液倒入盛有硫酸的小烧杯中4、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步骤一:用量筒量取50m1050mo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步骤二:用另一量简量取50m1055mO1NaOH溶液,并用同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步骤三:将
11、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O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分别和稀盐酸、浓硫酸、稀醋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AH、AH2、H,则AH1、H2,AH,的大小关系为。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V,o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实验序号起始温度终止温度t2c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溶液123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该同学通过实验测出的中和热有误差,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不可能的是O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B,用量筒量取盐酸时仰视读数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D.用测量盐酸的温度计直接测定NaoH溶液的温度【课后反思】本节课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