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55680 上传时间:2024-01-26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75.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亲,该文档总共4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docx(4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目录第一篇开启科学发展的新征程-1-第一章“十一五”辉煌成就-1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4第三章“十二五”宏伟目标-6-第一节指导思想-6-第一TJ发展战略-8-第三节总体目标-10-弟一扁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13-第四章构建现代产业体系-13-第一节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13-第二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17-第三节推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20-第五章建设创新型城市-21第一节构建科技创新体系-22第二节优先发展教育-24-第三节实施人才强市工程-25第二篇-z1/ITTJ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26第六章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26-第一节提升中心城区功

2、能-26第二节加快建设小城镇-27第三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8第四节有序推进农民转市民一30第七章优化空间发展格局-31第一节构建市域发展新格局-31第二节优化生产力布局-32-第三节完善基础设施网络-35-第八章推进区域合作-37-第四篇着力构建和谐社会-38-第九章保障和改善民生-38-第一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38-第二节促进就业创业-39-第三节完善社会保障体系-40-第四节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41-第五节全面做好人口工作-43-第六节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43-第十章推进文化兴市战略-44-第十一章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45-第一节创新社会管理方式-45-第二节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3、-46-第三节保障公共安全-47-第五篇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48-第十二章推动绿色发展-48-第一节提高资源利用效率-48-第二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9-第三节持续改善环境-50-第六篇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50-第十三章加快改革开放步伐-50-第一节深化经济管理体制改革-51-第二节完善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51-第三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52-第四节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52-第五节壮大民营经济-54-第十四章加强规划保障-54-第一节加强政策调节-54-第二节实施重大项目-56-第三节推动规划有效落实-56-序言“十二五”时期(2011-2015年),是新沂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更高水

4、平小康社会和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更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跻身苏北第一方阵”的攻坚时期。根据中共新沂市委关于制定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新沂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本规划立足“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战略要求,阐明“十二五”期间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是今后五年新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全市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第一篇开启科学发展的新征程第一章“十一五”辉煌成就“十一五”时期,全市人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徐州市委决策部署,以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

5、市、第三大工业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全面实现苏北领先”的要求,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增创发展新优势,保持了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较快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就,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二五”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发展速度持续加快,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1.2亿元,是2005年的3.1倍,年均递增15%;人均GDP达到26419元,是2005年的3.2倍,年均递增16.9机实现财政收入40.2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7.6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7.9倍和8.3倍,年均分别递增51.2%和52.8%o主要经济指标的总量可

6、望迈进“苏北十强”、首次跨入“全国百强县”。“十一五”期间,先后获得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县市、中国金融生态城市、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项目投入持续加大,产业结构明显优化。“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从2005年的100.1亿元增加到2010年210.2亿元,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7.8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投资432.9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倍。项目的大投入推动了工业的大发展,2010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达到402家,比2005年末增加303家;规模工业实现产值386.3亿元、销售收入381.7亿元、利税4

7、6.5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5.9倍、6倍和12倍。同时,现代高效农业扩量提质,服务业的后发优势日益突出,以“一山一湖一古镇”开发为重点的旅游业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26.8:39.9:33.3发展到一五”末的15:42.8:42.2,其中二、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5%,较“十五”末提高了I18个百分点。城乡统筹持续推进,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达115亿元,特别是重点实施了“5090”和“70100”城建重点工程,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城市建成区面积由“十五”末的28.4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36平方公里,城镇

8、化率达到45.7%,比2005年提高了8.8个百分点。48公里城市外环线的建成,拉开了118平方公里中等城市框架;环湖大道、古镇大道、山水大道、249省道拓宽等200余公里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完善了城乡交通路网。人民公园的改造、迎宾公园的建成以及城中引河景观带、沐河景观带的实施,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品位和档次。骆马湖、新沂河、沐河等治理工程的实施,使我市防洪保安能力得到加强。同时一,中心镇和康居示范村建设不断加快,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全面延伸,城乡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幸福指数明显提高。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1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31元,分别比2005年

9、增加6673元和3206元,年均分别增长15.2%和年5%o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启动,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教育布局持续优化,农村教育教学条件日益改善;公共卫生城乡均等化初见成效;科技事业成就显著,科技贡献率明显提高;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加快发展,先后荣获首批“江苏省体育强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江苏省文明城市”等称号。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区域合作明显拓展。机制体制创新不断推进。积极探索实施差别化考核、村级集体资产“三资四化”新机制、农村一权一房抵(质)押贷款和党群一

10、体化建设“四大创新工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积极开展承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湾”地区产业转移的招商活动;主动与香港国际贸易促进会、美国华商会、上海福建商会、江苏浙江商会等国内外行业组织加强联系,定期邀请客商来新考察,推介我市投资环境。201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6亿美元,其中自营出口154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35.9%和30.3%;全年实际到账注册外资6854万美元,年均增长49.6%。“十一五”期间,共争取中央扩大内需投资项目47个,获得中央投资8871万元,拉动地方投资8.9亿元。总体上看,“十一五”时期既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取得巨大成绩的

11、五年,更是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项目建设持续突破、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群众得益最多的五年。第二章“十二五”发展环境“十二五”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国际形势更趋复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着诸多不确定因素。从国际环境看,全球经济出现恢复性增长,但经济进一步复苏压力加大。传统经济发展相对乏力,以低碳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加速推进。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处于“后危机时代”经济结构的大调整期,处在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的第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攻坚期,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关键期。从省内环境看,我省处于全面建成高水平小康社会向基本现代化迈进的新阶段,将在更高层次上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苏北振兴。

12、纵观国内外形势,“十二五”时期仍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省委省政府将继续实施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战略、徐州融入长三角经济区、东陇海沿线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沿运河发展带与淮海经济区纳入国家规划层面、徐州率先成为国家高铁枢纽等为我市的跨越发展带来多重机遇的叠加效应。具体表现在:一是交通区位优势进一步彰显,我市承接产业转移将面临新契机。随着胶新铁路复线、新长铁路复线和兰新高铁客运专线的相继规划建设,我市的交通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增强,新沂将在苏北县市中率先跨入“高铁时代”,快速融入“海洋时代”O进一步推进我市接受连云港等沿海地区的辐射带动,更大规模地承接上海、苏南等发达地区产业的产业转移。二

13、是新兴产业成为新增长点,我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将跃上新台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倒逼”之下,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沂以徐州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为契机,吸纳创新性的资源,为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新环保、服务外包五大新兴产业集聚升级构筑新平台。三是区域振兴为加快发展提供新动力,我市综合竞争力提升将面临新机遇。沿东陇海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域、长三角北翼的重要发展轴带,将加快推进我市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进程。四是区域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推进,我市领先苏北将迈出新步伐。“十二五”期间,徐州将着力构建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加快推进淮海经济区核心区一体化进程。我市将充分发挥

14、苏鲁接壤地区中心城市的地缘优势,增强集聚力与辐射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实现跻身苏北“第一方阵”的目标。与此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经济总量依然偏小,发展步伐还需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矛盾依然存在,经济发展方式仍需进一步转变;对外开放水平还不高,开放领域和层次仍需进一步拓展和提高;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统筹发展水平仍需进一步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还不高,增收空间仍需进一步拓宽。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十二五”工作中切实加以解决。第三章“十二五”宏伟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

15、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咬定建设“东陇海线上第三大城市、第三大工业城市”的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三农富市、工业强市、商贸旺市、城建靓市、品牌立市、文化兴市”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蓝天、祥云、群星、阳光“四大引领计划”,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开放为动力,着力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着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着力加强环境保护,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开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新局面。坚持以跨越赶超为工作基调。牢牢把握新沂工业化转型和城市化加速的历史定位,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赶超意识,乘势而上、大干快上,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坚持以转型发展为战略主线,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力争在加快发展中推动转型,在推动转型中优化增长,以“转得快、转得实、转得好”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强大动力。以“祥云计划”为引领,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经济、社会、文化、行政等领域改革,积极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调动一切有利于加快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