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68609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课程体系改革阶段性验证报告我国中职教育倡导“能力本位”模式,以培养学生实用技术和职业岗位应用能力为主。我校现代农业专业群主要为现代农业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要达到此目的,中职学校就要建立技术型教学体系,通过“精简、融合、重组、增设”等途径,促进课程结构体系整体优化,更新教学内容,以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一、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在采用“能力本位”课程观的基础上,朝“多元整合型”方向发展,形成一种“多元整合”的课程观。具体改革的目标是:1 .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技能真正满

2、足职业岗位的需求。2 .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结合。基础理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知识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3 .强化学生职业能力训练,综合开发学生的职业能力。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实现“双证书”制度。4 .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形成模块化、弹性化的课程体系,适应行业和社会对应用人才规格多变的需求。5 .研究课程设置的方法,由企业、学校联合调整、选定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走“订单式”培养之路。二、课程体系改革的要点课程结构分三个层次,是体现在课程计划方案中的专业定向结构,它反映在一定的学制年限

3、内,学生所面对的专业变化和专业方向的选择;二是指课程中不同性质和不同教学内容要素的各科目在纵向的排列组合结构;三是一门或多门相关课程中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某种方式和准则的编排结构。中职学校专业课程结构要努力实现模块化,把教学改革与教学方式改革结合起来,转变传统的相对封闭的知识教育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思想,变“对口观念”为“适应观念”,变专业对口教育为增强适应性教育。(一)以“能力本位”观课程论为主导新课程体系以“能力本位”课程论为主导,广泛吸收多种课程的长处,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为取向。“能力本位”观课程论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

4、在:1 .以企业(行业)岗位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配置课程和界定课程的依据,摆脱“学科本位”的课程思想,按能力需求精简课程内容。2 .课程体系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淡化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界限,重新整合课程。3 .建立新的质量评价体系,改革考试、考核方法。新课程体系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包括综合素质和行业岗位需求的知识和能力。评价体系由若干模块组成,例如,在技能考核上,结合国家职业工种技能鉴定的教学要求,确定某一专业的技能考核内容,要求学生毕业时获得“双证”,即毕业证和至少一门职业技能工种资格证。在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上,新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答卷考试、考核方法,采取

5、答卷与口试、理论考试与操作考试、答辩和现场测试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对基础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对专业课程,重点考核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 .建立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人才培养模式。依据企业(行业)生产的实际和特点,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中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互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5 .建立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模式,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职业能力标准和国家统一的证书制度为依据,根据产业需求、就业市场信息和岗位技能要求确定专业课程的具体实施内容。专业课程体系由企业(行业)和学校联合调整、选定。6 .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中心,建立实验课课程体系。以校内、外实验、实

6、训基地为基础,部分课程到企业去完成,学习环境与工作环境相结合,部分课程到实验、实训基地完成,学习环境模拟工作环境,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走产学合作的道路。(二)实现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和模块化旧课程结构不仅因门类多而加剧教学学时的膨胀而挤占实践教学的时间,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过度学习”的浪费,割断了学科的联系,难以形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造成“学而无用”。将相关学科适当综合化,既发挥学科课程的特长,又克服了原有单科分段的弊端,可构建人才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培养更多应用型和创造型人才,以适应课程个性化的要求。1 .压缩必修课,增加选修课,精简专业课,加强和拓宽专业基础课,开设经济、管理、资

7、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保证计算机和英语课程三年不断线,使学生有较宽知识面和较强的适应能力。2 .课程设置采用两种结构:一是模块结构。专业设置一个共同的教学计划,学生通过选修某一专业方向的课程模块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如现代农艺技术专业可设置四个专业方向:农艺技术、植物保护、园艺技术、农产品营销。二是一体两翼的课程结构,打破传统的考试课、考查课、主干课、非主干课的体系,建立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拓展课程模块的一体两翼的体系。课程要尽量小型化、丰富化,总学时不能太多,要体现比较宽的专业面,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3 .课程设置要紧扣专业培养目标,满足行业

8、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一方面,课程要满足行业多岗位转换甚至岗位工作内涵变化、发展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另一方面,课程要使学生具有知识内化、迁移和继续学习的基本能力。4 .采取“学习一工作一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社会实践能力,重视实践课程体系,走产学研合作之路,保证理论和实验课教学学时之比约为1:1。5 .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学生具备创造、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环保意识等。()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真正转变以课堂、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教学内容的改革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模式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由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学习态

9、度构成,对于中职学校,课程体系的合理构建决定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方向。1 .在知识领域,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为重点,专业课教学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2 .在职业技能的培养方面,要提高创造性技能的比重,弄清专业覆盖的岗位应具备的能力,以突出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学生进行更多如何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让学生在生产和教学实践中获得理论和社会实践知识。3 .熟悉行业的从业者应具备的工作和学习态度,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教师应创造学习环境,遵循中职的特殊教学规律,让学生在职业训练中学习,在学习中进行职业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新课程体系的优点新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考虑

10、降低教学成本,分析课程体系建立所需的教学硬、软件环境,一切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综合以上因素,新课程体系有以下优点:1 .新课程体系体现了“能力本位”观课程论的教育指导思想,适应现代农艺行业岗位综合能力的需要。2 .新课程体系注重现代农业科技前沿信息,将课堂教学与农业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3 .新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个性的发展,增设经济、管理、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4 .新课程体系注重强化实践性,改革考试、考核方法,以岗位需要为考试、考核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进行岗前训练,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四、课程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思路(一)改革的重点1.根据

11、湖南省农业行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确定培养目标和规格,并据此确定专业教学指导方案。2,原有教学计划及教材的灵活性不够,很难兼顾到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对技术人员的需求变化,新的教学指导方案必须留有充分的选择和发展余地,以满足不同要求和市场的变化。3 .原有教学计划中课程的设置(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满足不了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彻底改变原有模式。4 .原有课程体系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缺乏综合性应用知识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的内容,新课程体系中应增加综合能力训练方面的课程。5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学方案的执行应该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和进度,便于学生的发展。6 .加

12、强学生实训的时间和项目,增加学生就业前的专门化实训,扩展学生的就业范围,增加学生就业的竞争能力。(二)改革的基本思路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设想课程改革尽量达到以下目标:1 .尽可能拓展与企业的联系,使企业更深入地参与到职业教育中来,从市场的需求、人才的规格、知识能力结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到实训环节,从实训器材的配置到实训过程的指导和实践性课程的开设,参与到办学的全过程管理中来。2 .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块满足岗位群体的不同要求,以总体不变局部多变适应劳动力市场的万变。3 .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从市场出发,以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为源头,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最高目标,从实际岗位需求引出课题,提出解决方案。

13、4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要增加有限学时的利用率,及时将先进技术引入课堂,必须有先进的教学手段作保证。五、具体措施(一)服务于当地发展需要,开展课程改革新农村建设需要大量经过规范化管理,具有实用技能的人才,但通过劳动部门考核的达到中级农、园艺工资格的从业人员不多。而当前大多学校设置的课程还停留在传统的以教材为本的基础上,所学专业知识比较单一,缺乏企业需求较大的课程内容。这促使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地区经济发展对现代农艺技术人才的需求。针对地方经济快速发展,我们由一开始主要培养农业生产技能人才的教学培养目标也悄然发生了变化。现在我们新的教学培养目标是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

14、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为现代农业行业、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二)坚持理论实践相结合,推进教学改革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是学校生存发展之本,学有所长,学为所用,真正拥有实用的技能是企业、学生及家长的迫切需求,这给课程改革提出了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在整个的教学计划中,我们通过理实一体教学法,把理论性教学与实践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1 .强化直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面对缺乏专业实践知识基础的学生来说应该因材施教。在专业课教学中,强调实物教学和现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实习基地的实物边讲解边观察边操作,并留有一定的

15、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各项农业生产技能。2 .更新教学手段,加强设施建设先进的教学手段,如:多媒体,理实一体现场教学等,能清楚地展示农业生产的各项技能操作方法,直观、动态性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农业生产是一项技术实践性很强地工作,在教学设施方面,专业教室、实习和实验基地必不可少。我们很注重学习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的培养,以适应农业生产技术不断发展的需要,同时要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比例安排合适,并真正落到实处,并经常组织一些技能竞赛和一些兴趣小组。3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学校自身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体,承担着学校主要的教学任务。我校根据新的发展形势的要求,结

16、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参加各级技术部门的培训。为了培养“双师型”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术考试,并争取获得职业技术职称,学校还鼓励教师到企业去兼职锻炼。一方面,教师可以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和需求。通过学习实践,教师的技能水平得到了提高,优化了人才结构,加快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办学,深化课程改革与长沙周边的农业企业签定校企合作协议,并挂牌为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基地进行实习,缩短与生产实际的距离。通过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校、企关系,促使学生能很快适应现代农艺行业的岗位,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对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企业的第一线上凝聚着大量一流的实用型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