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经调节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教学内容:神经调节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掌握降压方射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2、熟悉心血管中枢及其神经支配。教学重点;降压方射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教学难点:心血管中枢及其神经支配教学方法:结合考纲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引出课题淋巴液的生成及意义二、师生互动,探究考点心血管功能的调节1 .神经调节:主要介绍两个典型的反射活动。反射名称敏感刺激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递质效应器及受体效应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动脉血压突然变化颈动脉窦窦神经延髓心迷走中枢心迷走神经Ach心脏M抑制心交感中枢心交感神经NEBP兴奋主动脉弓迷走神经交感缩血管中枢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NE血管a收
2、缩颈动脉体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动脉P02、PC02、【口】变化颈动脉窦神经延髓吸气中枢吸气肌运动神经元Ach吸气肌N2收缩主动脉体迷走神经呼气中枢吸气肌运动神经元Ach呼气肌n2收缩三、巩固练习29、心血管活动的中枢在( )oA、脊髓 B、大脑皮质C、脑桥31、关于减压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A、属于正反馈 B、属于负反馈D、防止或缓冲动脉血压的搏动E、32、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oD、延髓 E、都不是()oC、通过反射活动可使动脉血压降低能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A、心交感中枢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B、心迷走中枢可使心率减慢,血压降低C、交感缩血管中枢可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D、交感神经可使心率加快
3、,血压升高 E、迷走中枢可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3,关万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正确的是A.对正常范围内的血压灵敏B.是一负反馈调节C.可将各种范围内血压波纠正到正常水平D.对搏动性压力变化敏感E.亦称为减压反射(降压反射)15、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部位在()o16,减压反射是()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在于()o18、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和心肌细胞膜上( )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房室传导速度() ,心肌收缩力()。19、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和心肌细胞膜上一一受体结合,可导致心率一一,房室交界传导速度一一一,心房肌收缩力四、备考策略1 .神经调节:重点
4、是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用反射弧将相关知识串起来,可以帮助、理解、记忆该反射。该反射的几个关键点:压力感受器对血压的突然升高或降低敏感,旨在维持血压相对稳定。血压突然升高通过该反射使血压回降;血压突然降低通过调节使血压回升。调节过程中渗透负反馈来维持血压相对稳定。安静时,心迷走中枢兴奋性高,抑制心脏,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压下降。紧张、焦虑、剧烈运动时,心交感中枢、交感缩血管中枢兴奋性高,兴奋心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几个考点?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六、布置作业(-)名词解释1、心血管中枢(二)问答题1、心血管中枢的概念及其分
5、布。2、降压反射的过程及其生理意义。七、课后反思教学内容:体液调节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教学目标:1、掌握体液的种类及其生理意义。2、了解社会心理因素对心血管的影响。教学重点;体液的种类及其生理意义。教学难点:体液的种类及其生理意义教学方法:结合考纲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引出课题淋巴液的生成及意义二、师生互动,探究考点2.体液调节:(1)全身性体液调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激素来源敏感刺激主靶器官及受体生理效应临床应用生理意义肾上腺素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心脏B1心率快、心肌收缩力强,“强心”强心急救药交感神经兴奋性强,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激增,产生应急反应,调动机体潜能,适应骤变
6、的环境去甲肾上腺素血管a血管平滑肌强烈收缩,血压升高升压急救药肾素-血管紧张-醛固系统(PAAS):正常情况下,肾脏供血充分,该系统没有活性,对血压影响不大。遇下列特殊情况,该系统活动增强,综合效应引起血压升高大失血 肾缺血血压下降肾近球细胞交感神经兴奋分泌肾素I肾上腺素t t血管紧张素原(肝)血管紧张素I 一去甲肾上腺素t 一心输出量增多I全身小动脉血压血管紧张素n-小静脉收缩- 外周阻力增大 回升I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肾小管保钠排钾血管紧张素in-分泌醛固醇t 血容量增多(2)局部性体液调节:组织代谢产物、激肽、组胺和前列腺素等舒张局部血管,调节局部血流量,对血压影响不大。三、巩固检测备考策略2 .体液调节:最重要的体液因素是肾上肥桑髓质激素,其中肾上腺素以“强心”为主,去甲肾上腺素以“缩血管,升压”为主。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复习了哪几个考点?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探究?六、布置作业1、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有何作用。2、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有何作用。3、局部性体液因素的种类及其作用。七、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