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遂昌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docx(3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遂昌县循环经济发展规划IXI刖遂昌县位于浙江省西南部,地处钱塘江、瓯江两大水系上游,界于长三角经济圈与闽三角经济圈的交汇区。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8.6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879元,迈入了人均GDP2000美元的门槛,三次产业结构从2000年的27.4:42.6:30.0转变到2007年的14.4:47.9:37.7。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空间布局较为分散、资源要素相对短缺、支撑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已成为制约遂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循环经济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发展模式,是一个把生产活动组织成“资源一
2、产品一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已成为当前突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瓶颈双重压力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强调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力争以最少的资源消耗、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浙江省先后编制完成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提出实施“811环境污染整治行动和循环经济“991行动计划,并继续开展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丽水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3、会的若干意见,积极开展循环经济“1030工程建设,从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生态农业、清洁生产和园区生态化改造、生态乡镇等四个方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抓住国家、省、市大力推动循环经济的战略机遇,制定发展规划引导县域循环产业链构建,对实现遂昌县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规划主要依据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污染减排工作的通知、丽水市循环经济十一五规划、丽水市节能降耗推进计划(2006-2010年),以及遂昌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遂昌县域发展总体规
4、划、遂昌生态县建设规划、遂昌县生态功能区规划、遂昌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遂昌县矿产资源规划、遂昌县电镀行业发展规划、遂昌县热电发展规划等编制。规划范围包括遂昌县全部行政区域,总面积2539平方公里。规划期限,近期为20082010年,展望到2015年。一、发展背景和现实基础(一)发展背景1、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党的十七大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我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离不开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切实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推进遂昌经济
5、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从根本上扭转增长粗放、结构失衡、环境成本较高的发展模式,从更高层次确立全县发展目标、发展内涵和发展路径,走出一条符合遂昌比较优势和长远利益的发展道路。2、发展循环经济是缓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遂昌山地多、平原少,能直接用于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土地仅占县域面积的百分之一,发展空间严重不足。人均耕地仅0.69亩,已低于联合国确定的人均0.8亩警戒线,且灌溉水田只占耕地的33.5%,耕地质量总体上较差。水资源虽然相对充裕,但时空分布不均且源短流急,利用率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所需战略性资源和生产原料大多需由外部输入。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充分提高资源利
6、用效率,是遂昌突破资源供给瓶颈的必然选择。3、发展循环经济是维护优越生态环境的有效手段。省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重视保护和合理开发浙西南丘陵山区,形成以主要森林资源和重要江河源头保护区为重点的绿色屏障”,赋予了遂昌在大尺度空间范围的生态保护功能。近年来,全县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但由于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生活污染物排放量不断增加,按照三类水出境的功能要求,目前松荫溪可利用的环境容量已很小。发展循环经济,将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排放,以最小环境代价实现经济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使遂昌逐步走上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支撑能力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4、发展循环经济是提升县域
7、竞争能力的迫切需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不断加快,国际竞争日益加剧,资源环境因素在国际贸易中的作用日渐突出。优美的生态环境和独特的资源禀赋是遂昌最难以替代的区域财富,也是富民强县”,建设生态文明,实践创业创新、谋求跨越发展,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基石。随着县域开放型经济的不断发展,推行绿色制造和绿色标准,已成为扩大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引导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开发环境友好技术和环境标志产品,获得进入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为本地企业建立和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应对发达国家环境贸易壁垒和反倾销奠定良好基础。(二)有利条件1、
8、经济基础日趋扎实。随着工业强县、项目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工业经济快速增长,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0.18亿元,形成了以特种纸、五金、化工、竹木加工、竹炭制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实现农业总产值8.88亿元,茶叶、竹木两大主导产业发展迅猛,神龙绿谷高山四季豆、小忠龙藏竹笋等20个产品获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称号,龙谷丽人茶、石练菊米等9个产品获国家有机产品认证,黄沙腰烤薯等4个产品获国家级获绿色农产品称号。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旅游业发展迅速,南尖岩、飞石岭、神龙谷、遂昌金矿国家矿山公园等旅游景点相继建成开园,2007年旅游总人数达80.86万人次,旅游总收入2.91亿元。扎实的经济基础
9、,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较为充分的资金、技术、人才支持,有利于污染整治、废弃物回收等环保项目的顺利开展。2、生态建设稳步推进。作为全国生态第一市的所属县,遂昌积极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目前,我县完成创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市级生态乡镇8个,市级生态示范村14个,“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取得显著成果。累计完成创建省级绿色社区2家,绿色家庭4户,绿色学校6所,绿色企业2家,省级绿色医院1家,省级绿色矿山1家,省级绿色饭店2家。编制完成生态建设规划、生态文化县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先后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县城等荣誉称号。县域生态环境质量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清洁能源利用率达3
10、9.5%,大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水体质量大部分在二类水体以上,森林覆盖率达82.3%o结合县域丰富的矿产、水能、旅游等自然资源,更有利于形成相互交织的资源利用生态链,为发展循环经济创造更为丰富的内容。3、典型示范日趋增强。近年来,遂昌积极支持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遂昌工业园区列入全省首批生态化建设与改造试点,部分典型企业的循环经济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中,元立集团集冶炼、连铸、轧材、金属制品加工为一体,产业链之长为国内之最;绿原木业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下脚料投作为燃料,实现了企业供热无煤化;遂昌金矿的原矿综合回收率达到99%以上,位列全国黄金矿山企业首位。晨峰板业的锅炉余热利用工程,永新化工的乳化炸
11、药冷却系统安全节能改造等一大批节能项目得以实施,正圆特钢、凯恩特材、池禾化工、天元板业等企业,在污染物减排、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也取得显著成效。全县已有5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认证,K)家企业通过IS0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7年底全县COD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5783.23吨削减到5300.05吨,累计削减率8.35%;SO2排放总量从2005年的3625.74吨削减到3335.67吨,累计削减率8.00%,资源节约型、清洁生产型、生态环保型的产业发展格局正在形成。4、治理力度不断加大。扎实开展行业污染专项整治,以造纸行业污水综合治理回用工程、冶金企业粉尘治理工程为抓手,在造
12、纸、不锈钢、电镀、采掘等重点污染行业推广先进清洁生产工艺、设备和技术,全县烟尘、工业粉尘、化学需氧量、有毒有害物质等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遏制,其中遂昌金矿正式成为省级“绿色矿山切实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全县已有相关企业6家,全年利用次小薪材、三剩物等达30多万吨。积极开展墙体材料改革,全面推广散装水泥,公建工程已基本杜绝粘土实心砖,使用以新墙材的新建工程已占县城新建工程总面积的80%以上。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工作,茶叶、蔬菜、食用菌、水稻制种、菊米、果用瓜等生态高效农业发展迅速,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5、发展氛围日益浓
13、厚。按照丽水市委提出的“三市并举战略,从规划着手推进循环经济,遂昌相继编制了遂昌生态县建设规划、遂昌县生态功能区规划、遂昌县电镀行业发展规划、遂昌县热电发展规划等,制订出台了遂昌县节能降耗工作实施意见、遂昌县关停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工作实施意见、遂昌县开展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专项检查实施意见、遂昌县生态县建设与环境污染整治百日攻坚活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地方性政策,初步形成了经济社会生态循环、产业间循环、企业内部循环以及社会废旧资源处置再生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体系。先后开展了全县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清查工作,加强了对新型墙体材料和散装水泥专项资金的征收管理,公布年耗标煤3000吨、耗电1000万千瓦时以上
14、的企业名单,县政府与年耗标煤IOOO吨以上工业企业全部签订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书,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导向作用明显增强。政府还开展多形式宣传活动,有效引导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向循环型和节约型方向转轨。(三)制约因素1、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县域经济总量较小、工业基础薄弱、产业层次不高。其中,建筑五金、竹木加工、不锈钢等支柱产业均属资源高消耗型产业,2007年全县万元GDP能耗为1.27吨标煤,高于丽水市0.78吨标煤平均水平和全省0.83吨标煤平均水平。此外,农副产品加工、食品、造纸、采掘、化工等行业还是主要的水环境污染源,炼钢、热电等行业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农村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不高,布局不尽合理,污
15、染防治和资源化水平低,容易对自然水体造成污染。2、生杰产业链尚不完整。工业发展过度倚重少数骨干企业,且未形成围绕骨干企业,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作发展的产业链和企业群,主要工业行业间产业关联度不高,难以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对资源、废弃物和副产品进行循环利用的相对封闭的产业链。建筑五金、造纸、竹炭加工、矿山综合利用等生态产业链尚属起步阶段且以企业内部循环为主,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仍显薄弱,行业技术水平和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水平亟待提高,共享性信息平台建设比较滞后。农业测土测方施肥、间作套种、立体种植等先进生产方式还在开发与试点之中,畜禽种养结合型产业链尚处于初级阶段,沼气使用范围狭窄。对服务业
16、发展循环经济的认识尚不到位,覆盖城乡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不健全,清洁生产推广力度不足,旅游生态化管理水平有待提高。此外,由于山区难以建设大型生态化工业园区,也不利于企业相互之间形成共生产业链,对发展循环经济的空间条件和整体环境形成很大程度限制。3、技术支撑体系不够健全。与省内先进县(市)相比,遂昌科技教育水平相对偏低,人才储备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利用外资和国外技术发展新产业的能力较弱。尽管在新型电源电池、矿产资源深加工、绿色食品加工等领域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能耗低、污染少的新产品,但占全县工业经济的份额极低,难以从根本上提升遂昌产业层次和技术水平。县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2007年县城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不足30%,除县城外的乡镇镇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