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区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邗江区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祁江区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发展成就2016年以来,全区建筑行业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锐意进取、真抓实干,着力推进转型升级,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引导企业科学发展,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了全区建筑业平稳较快增长、效益不断提升的良好态势。1、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十三五”期间,我区建筑业累计实现施工产值2773亿元,由2016年的50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636亿元,年均增幅5.3%;劳动生产率由2016年的39万元/人增加到2023年45万元/人。“十三五”末,建筑业入库税收占全区税收已达10%以上,支柱产业地位继续得到巩固。2、建筑产业化
2、加速推进。区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筑产业转型升级。举办2019扬州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大会和2023扬州绿色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大会,极大地提升我区建筑产业现代化的知名度。建筑产业园获批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园区;丰华建筑、和天下、和天下实训基地顺利通过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验收;翼立方教育中心、绿地健康城、万科四季都会获评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玖珑湾、西区万达广场、绿地健康城等3个项目成功申报市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3、创优创新成绩显著。“十三五”期间,我区建筑企业承建或参与建设了扬州智谷科技综合体、扬州新大剧院、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新校区、扬
3、州大运河博物馆等一批重大工程项目,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绩。创优创新势头强劲,“十三五”期内,共创鲁班奖2项,参建鲁班奖12项,国优工程3项,参建国优15项,专业类国优工程67项,省优工程63项,市优工程222项;省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80项,我区建筑企业竞争能力不断提升。4、产业结构日趋完善。“十三五”期间,我区建筑企业积极调整经营结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522家,其中特级总承包资质企业一家(邢建集团),一级资质企业58家(总承包企业13家,专业承包企业45家),二级资质企业236家(总承包企业36家,专业承包企业200家),三级资质企业165家(总承包企业99家,专业承包企
4、业66家),其他类别企业62家,形成了以房屋建筑总承包为主,各项专业承包、劳务分包共同发展的分工协作体系,经营范围覆盖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水利水电、装修装饰、机电安装、钢结构、石油化工、预拌商品混凝土等27个专业领域。新增一级建造师819名、二级建造师1211名,一、二级建造师总人数突破4000名。5、市场布局更加优化。“十三五”期间,我区建筑业出省施工产值持续增长,2023年已达245亿元,国内市场已涉及到除港澳台、西藏外的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目前已形成产值规模超5亿元省外区域市场15个。同时,境外市场也取得长足进展,中东与非洲区域市场开发不断延伸,五年来境外经营产值累计近18亿美元。6、
5、市场监管日益增强。“十三五”期间,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出台的关于建筑市场监管、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定额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和规范性文件,修改出台了关于促进和扶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同时加强对建筑市场的执法力度,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清理拖欠工程款,开放透明、竞争有序的建筑市场格局逐渐形成。(-)主要问题在我区建筑业稳步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与建筑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区建筑业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一是产业结构有待完善。区内企业发展不平衡,除郝建集团外,规模企业体量不大、发展提速不快,缺乏具有较强行业整合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全区暂时没有具备升特级
6、资质的储备企业,具备工程总承包条件的企业数量偏少。二是企业现代化程度不高。企业管理模式、组织模式、生产模式、经营模式等都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建筑工业化和智能建造水平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三是行业共生发展的格局尚未形成。区内绝大多数建筑企业还是以单打独斗的方式生存,未能协同价值伙伴,创造满足客户要求的完整的价值闭环。四是承建工程类型不够广泛。区内企业承接的房建项目中以开发项目为主,公建项目体量不大,市政、公路、水利等大体量项目缺乏,轨道交通等领域工程还未涉及,智能化、环保、幕墙等高附加值领域市场占有率低。五是要素资源限制发展。大多数企业依旧存在行业高级管理人才和
7、高级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民营中小企业面临融资难题,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三)面临形势“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开启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阶段。由于全球经济的低迷,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将会持续,贸易摩擦加剧、市场风险升温,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多。围绕稳增长的目标,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税政策加速落地,特别是2023年年初先后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都明确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加强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更大的政策力度对冲疫情,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因此,“十四五”时期仍然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期与转型发展机遇期。同时,建筑业也将面临各类高、
8、大、难、新等工程,各类业主对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不足,技术工人短缺、用工成本高,国内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二、“十四五”发展目标(一)行业规模。到2025年,力争实现全区建筑业总产值800亿元,实现出省施工产值310亿元,实现境外经营产值4亿美元,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5%以上。培植1个建筑业总产值250亿元以上、1-2个产值50亿元以上、4-6个产值20亿元以上的企业集团。拥有一、二级建造师6000人以上。(-)产业结构。新增8-10个一级资质总承包或专业承包企业,全区特、一级资质企业总数达到65家以上,形成以施工总承包为主导、专业承包和劳
9、务分包相配套的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三)市场开拓。巩固北京、江苏、东北、广东、陕西等主体市场,不断开拓潜力较大的云南、贵州等西南市场,加快河北、湖北、新疆等地市场的拓展延伸力度,形成新的规模市场聚集板块。到2025年,力争形成产值规模超20亿元区域市场5个,10亿元区域市场10个,中东、非洲等境外市场规模稳定在4亿美元以上。(四)创优创新。“十四五”期间,争创鲁班奖1项,国优工程(含专业国优)20项,省优工程60项,省级以上工法30项,省级以上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50项。建筑产业现代化得到较好地应用和推广。(五)市场监管。建筑市场监管法规进一步完善,信用体系系统进一步推进,市场各方主体行为基本规
10、范,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强化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安全生产意识,规范施工现场管理。“十四五”期间,力争省级文明工地覆盖率达15%以上,市级文明工地覆盖率60%以上;严格控制安全生产事故,杜绝发生特大事故,建筑事故频率控制在15%。以内,死亡率控制在0.05%。以内。三、主要任务及措施(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1、进一步明晰产业结构。通过资质管理规定的市场准入和清出机制,促进全区大、中、小不同规模建筑业企业的比例关系更加合理,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尤其是特级、一级企业,鼓励有条件的一级企业向特级企业过渡,二级企业向一级企业过渡,增强大型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综合竞争力,同时提高专业承包
11、企业在企业总数中的比重。2、推动企业规模发展。积极引导和推动大型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链延伸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面对建筑业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的实际,规模企业要提高资本运作能力,进一步扩大资本经营在企业经营中的比重。要延长产业链,把跨产业经营、扩大多元化经营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战略选择。同时依据市场需求、企业自愿、优势互补的原则,鼓励有实力的大型企业联合或兼并科研设计、工程咨询等企业,逐步形成一批资金雄厚、技术先进、人才密集,集设计、科研、施工管理和融资能力为一体的建筑业企业。3、大力发展高效产业。一是继续改变以利润较低的房建施工为主的状况,重点向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的钢结构、机电安装、建筑幕墙、园林古建、
12、防腐工程等专业发展,增强房建项目横向配套施工能力,着力发展一批科技含量高、经营特色明显、市场前景广阔的企业。二是加快房建企业与交通、水利、通信等企业的兼并整合或强强联合,加强在公路、铁路、机场、码头、城市轨道交通、隧道等工程项目中的合作,积极参与到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工程项目建设中,进一步增强施工能力。三是要提升一批电子与智能化、环保等专业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资质升级、人才引进、科技投入、品牌效应等方式,增强企业在外部市场的竞争能力。(-)加强技术进步和创新1、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行建设领域信息化,加大信息化宣传和培训力度、增强信息化意识,普及信息化知识、培养信息化人才,做好行业内企
13、业间专题培训、信息化经验和技术交流等服务工作,实现信息技术在整个行业中的普及和推广。以企业经营实际和发展水平为基本立足点,规模企业的重点发展领域是将信息化覆盖到企业的主要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共享、建成可覆盖大范围核心业务的项目管理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为企业管理服务提供决策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的规划是满足企业内部信息交换和管理职能的需要,优先引进财务管理系统以及业务管理系统的建设,从而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2、积极推动建筑产业化。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总体目标,大力发展新型建筑工业化,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设各环节应用,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
14、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效益品质,实现全区建筑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健康发展。加大扬州建筑产业园的招商力度,吸引行业内技术先进、实力雄厚的大型建筑集团进驻园区建厂或成立生产研发分支机构,加快推进全区建筑产业化的进程。3、努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体系。引导企业通过开展战略联盟、校企合作、技术转让、技术参股等方式,加大技术研发投入,积极参与专利的创造、工法的编制、新技术的应用等,在工程建设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提高工程科技含量,推进建筑业技术更新和创新。鼓励骨干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重点发
15、展智能型、节能型、环保型等建筑产品。支持鼓励兴办绿色、环保、智能和新型建材企业,加快研发低碳生态建造工艺、技术和材料。(三)提升从业人员素质1、优化人才发展环境。积极引导企业制订人才发展规划,重视对建筑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开展从业人员岗位培训。加强企业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的合作,引导和支持后备人才的培养,鼓励和支持专业培训机构为企业培养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2、加强对项目管理人才的培训。加强注册执业人员法律法规、业务知识、职业操守等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升执业人员素质和执业水平。明确施工现场专业人员岗位要求,加大培训力度,先培
16、训后上岗,提升专业人员职业素质和业务能力。3、加强对一线技能人才的培育。建立健全建筑产业工人培训长效机制,构建适应建筑业行业特点和要求的产业工人培训体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开展建筑业产业工人岗位培训,重点依托建设类中等职业学校、技工学校、建筑劳务基地等,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依托建筑工地农民工业余学校,开展安全生产、职业道德、标准规范培训,形成稳定的建筑产业骨干工人队伍。(四)加快市场拓展步伐1、拓展国内规模市场板块。充分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人脉资源、客户关系以及自身技术、信誉、品牌等优势,进一步壮大北京、江苏、广东、陕西等规模市场,在立足现有规模市场的基础上,加快向周边地区辐射。积极组织骨干企业进入潜力较大的西南市场,加快河北、湖北、新疆等地市场的拓展延伸力度,形成新的规模市场聚集板块。2、努力争取境外市场份额。一是加强对境外市场的针对性研究,通过采用独立承包工程的方式,或者与国际知名承包商、大型央企合作的模式,积极参与境外市场的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