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养殖基本技术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刺参养殖基本技术知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刺参养殖基本技术知识一、刺参养殖技术1刺参种苗的中间育成为提供放流与养成用的大规格参苗,需将体长1厘米的参苗经过海上中间育成使其体长达到3厘米,然后再用于放流或养殖。(1)场地的选择以不投饵为条件的刺参中间育成,其场所必须选在有机物和浮泥能够较容易进入并沉积于育成笼内的泥底内湾处。该处必须风浪较小,有机悬浮物较多。所用器材为改良的鲍中间育成笼,金属框架规格为60厘米X60厘米X30厘米,外包网目为1.4毫米的网片,笼内铺设黑色的波纹板。(2)放养密度及育成结果中间育成幼参放养的适宜密度每笼应以400头左右为好。经中间育成后的一部分种苗以每笼30头的密度继续进行不投饵养殖,大约经过一年,平均体长
2、可达8.4厘米,最大个体可达13厘米。(3)问题与展望不投饵中间育成的主要费用开支是设施费。在高密度放养情况下,刺参生长所受的影响可能来自两方面:刺参相互挤压和饵料不足。应开发多段式波纹板笼以增大附着面积,并进一步探索采用天然杂藻或腌制的等外裙带菜等廉价饵料补充投喂,同时研制适于投喂的高效的人工配合饵料,以加快其生长。2 .刺参的养殖技术(1)养殖场地的条件及设施养殖场要选择在风浪小,不受季节风影响的湾内。养殖场所要方便操作。用于养成的笼为聚氨基甲酸乙脂树脂制的圆形鱼筐(为鳗鱼养殖及活鱼运输用的市售品)。每笼外两侧绑缚8个各重800克的坠石,以增加笼重,保持其在海底的稳定。养成笼采用延绳式,进
3、行垂下养殖。(2)养殖结果第一,养殖开始后个体急速生长,以后随着水温的降低生长速度也变慢。第二,个体越大成活率越高,小个体的减耗可能与部分个体从网孔中逃出有关。第三,个体大小比较整齐的笼中,其个体生长差异较小,而未经选别的笼中,个体生长差异较大。第四,从饵料效果看,荒布比石瑾的效果好。石费在低温下虽不易腐败,但易漂浮,有堵塞网眼的可能。第五,近3个月的养殖,体长达到10厘米的个体占25%o二、刺参的放流增殖1放流区的选择放流区的选择原则是:首先,应选择风浪小,水质清新,潮流通畅,无污染的海区。因为海区如有严重污染或海水比重偏低,在洪水季节又有大量淡水流入的河口区,往往会给增殖的种苗带来致命的威
4、胁,这是必须注意的重要条件。就底质来说,放流区应选择在沙泥底的海区,若海区底含泥大则不利于刺参种苗及成参的生长。增殖区最好还要有分散堆积的石块和岩礁。对幼参而言,选择在有大叶藻或其他大型藻类分布的区域更为有利。种苗放流区的水深一般可在3米5米,最好不要超过10米。此外,为了检验放流结果,放流区可选择在条件适宜,而无刺参资源或刺参资源很少的地区,或原来有资源后因捕捞过度而造成现有资源很少或已无生产价值的区域,这样的区域便于观察和检验放流效果。对已选定的放流区必须严格管理,当地渔民及主管部门应积极配合科研部门进行放流试验。3 .增殖的途径刺参的增殖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移殖种参;二是放流种苗。移殖种
5、参宜在适于刺参成体生长的海区进行。原来没有资源或资源已遭到破坏的地区可以移殖种参,但移殖的数量应尽量大些。移殖后要严格管理,使移殖来的种参能在此安家落户并繁殖后代。放流种苗,我国目前主要是放流室内人工培育的种苗,特别是随着人工育苗技术的进步,已能为放流提供较大数量的种苗。4 .放流方法及效果种苗放流时不能在水面泼洒,应将种苗装入事先备好的梯形网箱中。网箱架由铁筋焊成(铁筋直径10毫米),梯形,下底长、宽各为60厘米,顶面长、宽各为50厘米,高为30厘米。梯形铁架放入海底稳定性好,不易翻滚,但为安全起见,可在下底两侧各系上一块重石。网箱框架外可罩上纱布或纱窗网(网孔为0.5毫米)。网箱装入种苗后
6、,由潜水员带入海底,放在事先勘察好的场所,然后在网箱底边开口,让幼参自动爬出并向四周分散。用这种方法放流的好处是,幼参可在网箱内稳定后自动爬出,避免因其未恢复附着力或未附着在附着基上而被潮流冲走,也可避免因泼洒放入增殖区而被鱼等动物吞食。放流后,要由潜水员定期检查参苗的成活及分散情况,以及是否有敌害侵袭,如有应及时清除。此外,还应定期测定参苗生长,观察其活动及移动范围,并测定其成活率等。刺参的收获与加工一、收获1 .收获期刺参的收获时间一般一年分春秋两季,收获春参从4月初(清明节前后)至5月初(立夏前后)。收获秋参从10月中旬(霜降前后)至天寒水凉(大雪前后),不能作业为止。2 .采收方法用潜
7、水捕捞的方法,即从潜水辅助船下潜由潜水员采捕。二、加工1除脏采上的刺参出水后即用刀从头部或尾部背侧剖开,取出内脏,刀口的长度以体长的30%为宜。除脏后的刺参称为皮参。3 .煮参将皮参放入锅内水煮,用水量以浸没参体为宜,但应注意皮参要在水煮沸后才能下锅,下锅后要不停地翻动,以免贴近锅底化皮、损坏质量,同时要及时除去表层的浮沫。水煮的时间约30分钟,其标准是水煮后要达到参体皮紧、棘硬、刀口发金黄色。4 .盐渍煮好的参捞出凉透后,放入缸内,加盐30%搅匀。盐渍保存的时间可达2个月3个月或更长。盐渍后的刺参称为盐水参。5 .烤参将盐水参再进行第二次水煮称为烤参。一般是将水煮开后加15%30%的粗盐,待
8、盐溶化后将盐水参倒入锅内,煮沸30分钟50分钟。烤参的标准是出锅的刺参的表皮立即显干,并有盐结晶出来,如未达此标准则应继续再煮。6 .拌灰烤好的刺参应立即出锅,趁热拌以草木灰。以柞木灰为最好,用这种灰拌的刺参色黑,干得也快,而其他草木灰拌的参,往往颜色不正,干得也慢。7 .晒干拌灰后就晾晒干燥。经反复晾晒所得的刺参应该是刺硬,个体完整无缺,此为参中之上品。刺参的个体发育个体发育一般指多细胞生物从受精卵开始至成体的发育过程,其中包括细胞分化,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阶段。了解并掌握刺参个体发育各阶段的特征对刺参的孵化和养殖工作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了解各阶段的特征,才能准确判断出各阶段幼体
9、的发育是否良好,幼体是否患病,这对病害防治和养殖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一、卵刺参的卵着色很淡,几乎是透明的,长径160微米180微米。成熟个体产卵100万粒700万粒,在人工蓄养条件下的产卵量一般为200万粒300万粒,最高可达IooO万粒左右。怀卵量与个体大小有关,个体大者其生殖腺粗大,怀卵量也多。卵呈椭圆形或近似圆形。从成熟卵巢中取出的卵形状完整,核不清楚,适合于人工受精用。二、卵裂期卵受精约15分钟20分钟后,即在动物极放出第1极体(水温21C23),约经40分钟45分钟后放出第2极体。受精卵约经1小时50分分裂为2个细胞,经7小时左右形成中空的囊胚。三、囊胚期在囊胚末期,囊胚就在膜内开
10、始旋转。囊胚旋转2小时3小时,破膜孵出胚体。胚体刚孵出时近于椭圆形,高约190微米,宽约170微米。四、原肠期胚体大约经24小时28小时后进入此期。此时,胚体向长轴方向伸长,高约220微米,宽约170微米,多数幼体近于水面游泳。五、耳状体期此后,通过一系列的内部细胞群的增生分化,器官的形成,经40小时48小时可发育至小耳状幼体。小耳状幼体经中耳状幼体而发育至变态前的大耳状幼虫后期。此期幼体发育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变态至槽形幼体的变态率。六、樽形幼体期刚形成的樽形幼体与耳状幼体一样,均能活跃地游动,且多集中于水的中上层。以后,随着樽形幼虫的发育,纤毛带的退化,幼体将渐渐移入底层生活。七、5触手幼体期
11、5触手幼体的最显著特征是体骨片的增加。此期幼体即可进行游泳又可附于基质上,靠其触手爬行。八、稚体期5触手幼体继续生长,其骨片形成也在加速,同时在体的后腹部生出第一管足,此时已进入完全靠管足与触手活动营底栖生活的稚参阶段。稚参的培育方法一、稚参的前期培育1 .适宜的附着密度初步认为,稚参的附着密度为1个/平方厘米左右较为合适。如附着密度过大,不仅会使稚参生长缓慢,而且易脱落。如附着密度过稀,则出苗量达不到要求,会增加育苗成本。稚参附着量的计算一般在其附着15天20天后进行,多采用方框计数法,即选取附着板上的9个点,测出每个点上的稚参数(每个点侧面积为4平方厘米或9平方厘米),然后推算每片板上附着
12、的稚参总数,以此类推。2 .稚参前期的培育技术(1)换水与充气稚参前期的换水与浮游期大致相同,日换水两次,每次换水30%左右,以不露出附着器为准,并昼夜充气培养。(2)投饵与防病稚参前期除继续投喂适宜的单细胞藻类外,还要加投鲜鼠尾藻磨碎液,投喂量则随着稚参的生长而增加,初期投喂密度可为20ppm25ppm,以后逐渐增加到40PPm60ppm0由于此阶段投饵量的增加,加之稚参不断长大,其排泄物也逐渐增多,因此易患皮肤溃烂病。为预防此病的发生,每日可投喂0.5PPm的土霉素或四环素。此外,为避免楮足类及海嶂螂幼虫的危害,每隔7天10天应投IPPm的敌百虫药液一次。二、稚参后期培育技术稚参后期培育是
13、指将体长3毫米5毫米的稚参继续培育至1厘米2厘米的过程。1 .培育密度的调整经40天50天的培育,稚参体长大多可达3毫米5毫米,平均4毫米(管足8个)。为确保其正常生长,应再次调整附着密度,使每片附着板上的稚参数控制在300头500头。如附着稚参数量过大,则可采用间插空片的办法加以疏散,即将原附着架的附着板每隔一片抽出一片,然后补上附有底栖硅藻的空片,以使稚参的附着量减半,达到稚参自行分散的目的。2 .培育与管理(1)在此阶段培育稚参时,充气量可适当加大,有利于保持水质清新和保证供氧充足。(2)由于此阶段稚参排泄物的增多及残饵的累积,为防止池底污物的腐败,每周应“倒池”一次。“倒池”后应将原池
14、底冲洗干净。池底的稚参冲出后应用网箱回收并返回原培育池。(3)此阶段除继续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外(可增加到50PPmIoOPPm),还应增投人工配合饵料IOPPm20ppm(以干物质计算)。(4)在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浅水槽和网箱进行流水培育,即将长方形网箱放入水槽内,网箱中亦放置适合的附着器,然后将稚参筛选并放入网箱中进行流水培育。日流水量为水槽容水量的7倍8倍,亦投喂鼠尾藻磨碎液和人工配合饵料。流水培育,每平方米可培育出平均体长2厘米左右的稚参5000头左右,但采用此法时管理上较麻烦,每天均需清除水槽中的污物。刺参人工育苗技术一、设备与场地育苗室配套设备有泵房、沉淀池、过滤罐、高位水槽及饵料室
15、等。另外,要配备适合的管道。育苗室应选择在靠近海边,并适宜建造育苗室的地方,特别是取水口要选择在岩礁底或沙底的地方。育苗室宜选在海水清澈,水质新鲜无污染,并且最好是背风,水深的湾口处。在小潮或低潮时也能取水的湾口是最为理想的。二、亲参的采捕和蓄养1 .采捕:目前,多数育苗单位获取的受精卵仍靠亲参的自然排放。为确保获取足够数量的受精卵,不仅要采捕一定数量的亲参,而且要做到适时采捕。采捕过早,由于室内蓄养条件差,又不投饵,亲参尚未发育成熟的生殖腺在长期蓄养中将萎缩变细;采捕过晚,亲参在自然海区将性产物大量排放,会错过获卵机会。亲参的采捕应在亲参产卵盛期前7天10天,即在自然海区水温达15C17C时
16、为宜。采捕亲参多由潜水员进行,每次在海底拣取的亲参不宜过多,避免因互相挤压而造成排赃。潜水员及其他作业人员的手及使用的容器,要绝对避免油污,因油污会使刺参体壁自溶(俗称化皮),因此需特别加以注意。采捕的亲参个体体长最好在20厘米以上,一般为25厘米30厘米,体重为200克以上,这样才能保证其有较大的产卵量。2 .蓄养与管理:亲参入蓄养池前要去掉已排脏及皮肤破损受伤的个体,以免在蓄养中继续溃烂并影响其他个体。经试验证明,在水温1820时,每立方米水体可蓄养亲参50头左右,但如果亲参个体偏大,可适当降低密度至30头。蓄养期间一般不投饵,每天早、晚各全量换水一次,换水前,应清除粪便及污物,并拣出已排脏的个体。近产卵时,早上换水前应吸底检查是否已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