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docx(7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浙江省龙泉市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报告龙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二C)C)八年十月1综合说明011. 1项目由来011.2 项目区概况061.3 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071.4 项目任务和规模081.5 工程设计101.6 施工组织设计121.7 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131.8 监测141.9 投资概算141IO效益分析141.11 项目组织设计151. 12工程特性152项目区概况182. 1自然条件182.2社会经济状况213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233. 1水土流失现状233.2 水土流失成因243.3 水土流失的危害253.4 水土流失治理263.5 存在的问
2、题274项目任务和规模314. 1工程建设的必要性314.2主要任务、目标与实施年限344. 3总体布局及建设规模355工程设计375. 1坡耕地整治措施375.2溪沟整治措施415. 3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措施445.2 道路配套水保及绿化475.3 生态修复和植树造林486施工组织设计496. 1施工条件497. 2各项工程施工506. 3分年实施计划516.4分标设计527环境保护、安全卫生、消防与节能547.1环境现状547.2设计依据547. 3环境保护设计568. 4安全卫生589. 5消防5910. 6节能598水土保持监测6011. 1监测目的6012. 监测原则6013. 监测内
3、容6014. 监测方法6115. 监测时段及频次6116. 6监测地段6217. 监测资料整编及成果要求6218. 8监测方案的实施629投资概算6319. 1投资概算639.2投资筹措方案6410效益分析7310. 1社会效益7310. 2生态效益7320. 3经济效益7411项目组织设计7511.1组织管理机构7511. 2组织管理措施75I13技术保障措施7621. 4项目竣工后管理761综合说明1.1 项目由来1. 1.1兴建缘由根据2006年12月25日水利部水保2006613号关于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通知,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部署,以农
4、村“生产发展、村容整洁”为切入点,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以改善农村水土流失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着力点,做到水土流失治理与水源和水环境保护、农业集约化生产、人居环境改善相结合,使小流域达到景观优美、自然和谐、卫生清洁、人居舒适,促进地方经济快速发展,龙泉市着手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开展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是人民群众对良好人居环境和清洁水源的要求,是传统小流域治理的发展和完善。近几年来,根据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的要求,全省各地开展了以水土流失防治为主要内容的小流域综合治理。龙泉是瓯江、钱塘江、闽江的上游,是三江的源头。河流上游源头的生态环
5、境保护和建设,对下游的作用十分重要。龙泉市开展了三江源头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建设,按照“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原则,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方式,以突出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为重点,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把水土流失防治与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红(黄)壤丘陵开发等有效结合起来,注重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但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高,需要将水土流失防治措施体系更为综合、更大范围地解决流域内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建立起较完善的生态清洁型小流域体系,将龙泉建设成为“三江流域”的绿色屏障和避暑、观光等生态游的最佳场
6、所。根据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划分,龙泉市属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中的浙西南丘陵山地重点治理区,要求重点治理区要切实实施生态修复和综合治理为主要内容的水土流失治理,同时要做好水土流失预防和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为与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相衔接,全面完成总体规划提出的治理任务目标,近几年来,龙泉市在省、市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开展了大量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受到资金、人员等方面的限制,要全面完成省、市提出的近期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在未来的几年时间内仍需加快治理步伐。根据龙泉市水土保持工作的总体安排,结合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工程建设的要求,龙泉市政府提出了“龙泉市
7、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安排于2009年2010年实施,作为龙泉市和有关乡镇近期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以及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的试点工程,并争取国家、省、市有关部门的支持。龙泉市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位于龙泉市最南部的小梅镇境内。近几年来,项目所在的大梅溪流域共治理坡耕地13.68hm2,适宜治理的坡耕地基本都得到了治理,此外还积极开展了封山育林、营造水保林和经济林、溪沟整治、道路硬化、农村环境整治等措施,同时可利用相对平缓的坡地,规划建设经济树种植物园,如栽种桃、枇杷、石榴、油茶等经济林木,以及药种园、野菜园、食用菌园等特色农业园,起到绿化、观赏、休闲、水果采摘、营
8、养保健等综合效益。但由于受到资金和人力、物力等的限制,上述治理工作仅是在局部、小范围的开展,未形成一定的规模,距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还有很大的距离,距离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等目标尚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通过统一的规划,采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及其它治理措施,开展龙泉市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1.1. 2设计过程2008年5月,受龙泉市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委托,龙泉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所(以下简称“我所”)承担龙泉市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并于2008年6月初编制完成了本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送审稿)。2008年6月
9、17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浙江省水利厅在龙泉组织召开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评审会议。根据审查意见,我所于同月编制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2008年7月21日,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浙发改农经2008480号”文对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了批复。2008年7月底,我所受瓯江水利发展有限公司委托承担了龙泉市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工作。113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9号,1991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2号,1989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4号,2002年);4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号,1998年);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8号,1997年);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7号,2002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2004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国务院令第120号);9)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号);10)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50号);11)浙江省水资源管理条例(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公告第77号);12)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11、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12号);13)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14)关于开展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程建设的通知(水保2006613号);15)水土保持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暂行规定(水保2000187号);16)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监理管理暂行办法(水建管200379号);17)关于印发浙江省水土保持总体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06281号);18)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浙政发200323号);19)浙江省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报告(2006年2010年)(浙水保200630号);20)龙泉市水土保持总体规划(龙泉市水利局,2001年);21)龙泉市大梅
12、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报批稿)(2008年6月)及省发改委关于龙泉市大梅溪水土保持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浙发改农经2008480号);22)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规程(S1277-2002);2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2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GB/T15774-1995);25)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172-94);26)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1190-2007);2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1252-2000);28)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水土保持图(S173
13、.6-2001);29)水土保持工程运行技术管理规程(S1312-2005);30)水土保持工程质量评定规程(S1336-2006);3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1995);32)主要造林树种苗木(GB6000-1999);33)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1-2001);34)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2-2001);35)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2-2001);36)其他相关技术标准、规程规范。1.2项目区概况1.2.1自然条件本工程位于龙泉市最南部的小梅镇,地处低山丘陵地带。流域总面积23.IOkm20本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
14、区,具有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多雨、日照充足等特点,多年年平均气温13.66,年均降雨量1995mm。流域内的土壤为红壤、潮土和水稻土。境内植被属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由于人为活动和自然灾害干扰强烈,天然植被已基本消失,并被次生或人工植被所取代,森林覆盖率75.93%0境内的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耕地为主,此外还包括部分未利用地和园地等。12.2社会经济状况2007年,小梅镇实现GDP共计1.56亿元,区域内以现代绿色生态农业为主,无工业集聚区。本区旅游资源、山地资源丰富,今后将结合生态镇建设重点发展旅游和观光农业等绿色产业。本区基础设施中交通设施相对发达,镇内各村均有公路通达,主要
15、道路的硬化率已达到90吼但农村的污水系统、垃圾收集系统等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对本区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生活垃圾等固体废物污染,农业面源、生活污水等水污染,总体来讲,本区的环境状况较好。1.3水土流失和治理状况1.3.1水土流失现状本区属于以水力侵蚀为主的水土流失类型区。工程区属于浙江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中的浙西南丘陵山地重点治理区,以及龙泉市的水土流失重点预防治理区。据2004年资料显示,本区共有水土流失面积122kA占土地总面积的5.28%,区域土壤侵蚀强度以轻度和中度为主。13.2水土流失成因造成本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方面。本区降水量集中,土壤抗蚀能力弱,容易遭受侵蚀;加之本区属低山丘陵地带,山高坡陡,森林植被群落简单,结构单一,从而加剧了径流对地表土壤的冲刷侵蚀作用,这是水土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