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3 怎么培养5岁3个月好动男孩做事能专注认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73 怎么培养5岁3个月好动男孩做事能专注认真?.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怎么培养5岁3个月好动男孩做事能专注认真?家长育儿问题:江西扬子妈G5.3:我家扬子现在5岁3个月了,是个男孩,特喜欢动。只要是没睡着,就不停的动东西。玩具玩过了以后,就用铁锤把它锤烂,跟他说留着以后想玩的时候再玩吧,他就说,我已经不喜欢这个玩具了。写作业也是,开始写得很好,往下写就越来越潦草,坐正来读书也读不了两分钟。请陶然老师支支招吧,怎么应对这样的小宝贝呢?陶然老师解答:好,感谢江西的扬子妈妈。宝贝是5岁的男孩,非常爱动,尤其是没有睡觉的时候,就会去乱动东西。大家会发现他有一个举动,就是玩具玩过之后,他觉得这个东西已经没有用了,就要用铁锤把它锤烂。我们从这一个角度去思考,为什么孩子会有这
2、样的心理?首先,我们来看一看,到底什么是玩具?我们家长理解的玩具是什么?大家觉得什么东西是玩具?现今所指的玩具到底是什么概念?我们很多的家人也不太清楚,只觉得儿童玩的就叫“玩具”。其实,玩具就是一切可以拿来玩的物品。我们通常会觉得它和儿童或宠物有关系。真正的玩具,它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实际上,玩具在我们人类社会的生活中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大家听清楚这个词,“寓教于乐”的一种方式,这就叫玩具。玩具可以是自然的物品,比如泥巴、沙、石头、树枝这种非人工的自然的东西。它是不是玩具?它也是玩具。其实我们的玩具不只是限于街上买卖给儿童玩的这些东西,凡是儿童能玩的、听的、看的、触摸的所有的东西,它都叫
3、玩具。就像我们孩子的学习就像玩儿一样。大人学习易经,学习易经卡片是学,而小朋友就叫玩,它也是一种玩具。包括在我们诵读的过程中,他也可以像玩儿一样拍着手去读,其实,玩具就是一种能够打开智慧天窗的工具,它一定不是我们孩子玩一玩就想把它扔掉,或想把它砸掉的一个物件。我是不太建议妈妈们给孩子买太多现在市场上的这些玩具。玩具太多,会导致你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其实玩具距今的历史都有五千多年了,比如,从前的兽骨、象牙等制作成的玩偶,还有很多的球形的东西、拖拉的小玩具等等。像我们小时候玩的陀螺,甚至能够表演一些动作,发出一些声音的机械玩具。而现在孩子玩的基本上都是一些电动玩具,甚至是电子游戏。科技的发展是越来
4、越厉害,玩具的设计是越来越厉害,设计玩具的人也是相当厉害。但是现在很多市面上的玩具,它没有办法让我们孩子去动脑,没有办法让孩子去动手。我建议家长在给孩子选择玩具的时候,要很清晰地知道你要给孩子选什么样的玩具。像这个妈妈描述的,这个玩具玩过之后,我把它砸烂,可想而知,这个是什么玩具?它只是一个物件。我们小时候玩过什么?比如我们会自己制作风铃、风筝、风车我们会去玩七巧板的游戏,去滚铁环,而现在的玩具不是这样的。其实你会发现我们从前玩的那些玩具很简单,但是它的制作却非常不简单Q从这个问题来看,首先我们要清楚地知道现在我们要给孩子一些什么样的玩具。很明显地发现扬子妈妈的这个宝贝,他的玩具一定是不少的。
5、而且从这个宝贝的表现来看,他属于这种特爱运动、特爱动的宝贝。这样的孩子非常聪明,他的学习是通过玩就能够吸收很多东西。我们要搞清楚我们的孩子是属于什么样的类型,通过这种类型,我们要给他更适合的教育方式。为什么我们的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开始写得很好,往下就会非常潦草呢?因为他根本不愿意写,5岁3个月的孩子,其实他根本不愿意写作业。然后他听一听就能够去背。他的记忆力非常好,他看一看他就会。或者他们特别喜欢动东西,我们就要培养他的动手能力,慢慢地过渡到精细的动手能力。既然他喜欢动,我们就要顺应他的自然。他在不太愿意写的时候,我们就让他听,其实“听”也是一种学习,只是学习的方式不一样而已。比如我们的孩子坐
6、在那里读书,读不到两分钟,我们就让他站起来读,我们还可以边走边读,边拍手边读,各式各样的方法都是可以的。这样我们就能够更好的教育孩子,让他自然的天性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让他找到有兴趣的、能够专注的,这样的孩子一样能非常专注。最重要的是我们让孩子把注意力集中在哪里?一定是集中在他能发挥的长处上面。大家认同吗?所以我们不要这样跟孩子说,你好好地坐在这里,你就是好孩子,你不坐着,你就是一个坏孩子,甚至是不遵守纪律的孩子。很多学校的教育会这么去框,老师觉得这个孩子应该这样,他就这样去框。那么妈妈怎么做呢?面对这样的孩子,我们一定要顺应他的天性,慢慢耐心引导的同时,你再去引导他走向规范。但是这样的孩子,你不要要求他像某个孩子那样,能够坐到50分钟、60分钟,他做不到。因为孩子的天性不一样,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我们一定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循序渐进,看他现在是什么样的阶段,再向前走一步。教育就是去不断激发人最大潜能的过程。作为家庭教育,妈妈对孩子的爱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表扬和批评,更重要的是用心、用灵魂去感知我们的孩子,他到底能够往哪里去走?他的天性,他的性格能够发挥最大的价值是什么?因为家长最懂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别人。所以我们要顺应自然,遵道而行,这样孩子也能有一个很好的教育路程,因为他有一个智慧的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