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585710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全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全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全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全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全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弱电工程主动红外对射接线安装一、主动红外对射主动红外报警器是由发射机和接收机组成,发射机是由电源、发光源和光学系统组成,接收机是由光学系统、光电传感器、放大器、信号处理器等部分组成。由发射机发射出的红外线经过防范区到达接收机,构成了一条警戒线。正常情况下,接收机收到的是一个稳定的光信号,当有人入侵该警戒线时,红外光束被遮挡,接收机收到的红外信号发生变化,提取这一变化,经放大和适当处理,控制器发出的报警信号。一旦有人员或物体挡住了发射器发出的任何相邻两束以上光线超过30ms时,接收器立即输出报警信号,当有小动物或小物体挡住其中一束光线时,报警器不会输出报警信号。主动红外系统一般用在周界防范,在选

2、择主动红外线报警器时,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主动红外线报警器受雾影响严重,室外使用时均应选择具有自动增益功能的设备(此类设备当气候变化时灵敏度会自动调节);另外,所选设备的探测距离实际警戒距离留出20%以上的余量,以减少气候变化引起系统的误报警。多雾地区、环境脏乱风沙较大地区的室外不宜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测器。2、在室外使用时一定要选用双光束或3光束主动红外线报警器,以减少动物、落叶等引起系统的误报警。3、在围墙上、屋顶上或空旷地带使用主动红外入侵报警器时,应选择具有避雷功能的设备。遇有折墙,且距离又较近时,可选用反射器件,以减少报警器使用数量。二.被动红外对射被动红外报警器主要是根据外界红外能量

3、的变化来判断是否有人在移动。人体的红外能量与环境有差别,当人通过探测区域时,报警器收集到的这个不同的红外能量的位置变化,进而通过分析发出报警。人体都有恒定的体温,一般在37度左右。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就是通过采用对人体体温辐射的红外线频段敏感的元件为核心,在感应到立体空间内的热源时产生报警。被动式红外探测器在技术层面上相对而言存在以下弱点:1、容易受到动物体温辐射、阳光照射、热气流温度辐射等多种因素干扰而引发误报警;2、当气温与人体温度接近或高于人体温度时,这一类探测器将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因以上技术层面上的原因,所以被动式红外探测器相对于主动式红外对射探测网较容易产生误报与漏报。不过随着现在生产工

4、艺和技术的进步,只要您能根据自己的实际环境选择使用适合的红外线防盗报警器这种情况会大大降低。1 .总线制系统接线图总线主机与红外对射接线示意图2 .分线制红外对射接线图一、管路敷设1)暗配管用硬质PVC管管材明配选用金属管。2)暗配管管路宜沿最短的路由敷设,尽量减少弯曲。在相邻拉线盒之间,禁止S弯或U形弯。埋入墙体或混凝土构件内的暗配管,其保护层不应小于15mmo二、穿线及线标对应1布放线缆前应对其进行绝缘测试,电线、电缆线间和线对地间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0.5M。,测试合格后方可敷设。2、布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粗线在下,细线在上.3、管内线缆不得有接头,接头必须在盒(

5、箱)处连接。4、所敷设的线缆两端必须做好标记。5、线管不能直接进入设备接线盒内时,线管出线口与设备接线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过渡连接,软管长度不得超过Im,并不得将线缆直接裸露。三、红外对射探头安装及初调1将不锈钢支架固定于墙上,将预留在盒内的导线从管内穿出用剥线钳剥去绝缘外皮,露出线芯IOmm15mm(注意不要碰掉线号套管),将盒内的线缆引出,压接在探测器的接线端子上,将余线缆盘回盒内,将探测器底座用螺钉固定在盒上。固定要牢固可靠。2、主动红外探测器在安装时,收、发装置应相互正对,且中间不得有遮挡物。3、一台防停电电源可带10对红外对射接口,若传输距离超过200m应分段加装电源;红外对射探头需单独供电。其他有关要求见可以根据产品说明书。4、系统中每个边界接口应有惟一的编码与之对应,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编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