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烟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5年.docx(3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烟台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深入贯彻数字中国战略,落实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加快推动我市经济发展向以数字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活动转变,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数字强省建设规划(2023-2025年)关于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烟台)以及乡村振兴、创新驱动、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战略关于信息化建设的部署要求,为推动烟台率先突破、走
2、在全省前列,巩固提升核心引领地位,打造数字山东建设示范区,特制订本规划。本规划实施期限为2023-2025年。一、基础条件我市先后被评为“宽带中国试点城市”“中国信息化50强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城市”“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好客山东云游齐鲁智慧文旅试点城市”以及省两化融合试点城市、山东省2023年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预试点城市、山东省2023年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招远市、蓬莱区)。综合分析全市信息化发展现状,烟台具备建设数字经济强市的良好基础,通过以“四新”促“四化”,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迈上中高端水平,开创数字经济强市建设新局面。(一)发展现状1信息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
3、。截止2023年底,我市骨干高速城域网总长度近597.7万纤芯公里,互联网城域出口带宽达4640Gbps0全市固定宽带互联网用户达250.06万户,同比增长10.09%;移动电话用户873.34万户,同比增长2.32%,其中4G用户数693万户;5G移动无线基站1323个,基本上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2 .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全市信息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400亿元,增长8.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58.28%o信息技术产业集聚态势明显,开发区、高新区等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占全市的80%以上,全市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营业收入9.03亿元,增长71.2%,软件
4、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139.9亿元,增长25.4%。3 .产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深入推进两化融合,大力推动“互联网+工业”,24家企业被列为国家两化融合贯标试点,46家企业被列为省两化融合贯标试点,在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中,我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到80.44、居全省第三位,顺利完成烟台市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型二级节点建设。烟台惠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烟台持久钟表集团有限公司被工信部确定为互联网与工业融合试点企业,万华化学工业园和玲珑橡胶工业园区列入省智慧园区试点。烟台留学人员创业园、橙色云协同创新平台入选2019年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并于2023年通过中期评估。OTech(橙色云)
5、协同创新数字智慧园区入选2023年度省级示范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烟台化学工业园、烟台高新科创智慧园区入选2023年度省级成长型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烟台1861文化创意产业园被列入2023年度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名录入库园区名单。山东捷瑞数字产业园区入选2023年度省级数字经济园区。2023年,全市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162.63亿元,增长15.5%,上云企业758户,兑付资金951万元,上云企业数和兑付资金数均居全省第一位。农村电商蓬勃兴起,全市农村网络卖家超过11万家、居全省第二位,2023年、2023年烟台苹果和烟台大樱桃的网上销售额分别达到26.1亿元、27亿元,樱桃产业电商化程度
6、在樱桃产区排名第一,栖霞观里镇、福山张格庄镇入选首批“山东省电商小镇”创建单位,2019年福山区、海阳市入选全省“村播计划”试点县,并于2023年获“淘宝直播村播学院”授牌;福山区、蓬莱区于2023年被认定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 .电子政务向纵深推进。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程成效初显,政府数字化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2023年,全市23个部门的531个审批事项开通网上办理,市区两级共梳理发布行政许可事项5604项,市级40个部门(单位)的421个、区级4758个、乡镇103230个公共服务事项已录入省政务服务网,96项部门服务事项接入“爱山东”统一政务APP平台,实现便民服务“掌上查、掌上
7、办”。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基本实现互联互通,核心业务信息化应用加快建设,“一次办好”改革全面推进,初步实现公众和企业网上办事“一号登录、一站受理、一网通办”。5 .信息惠民水平大幅提升。城乡教育文化资源共享网络基本形成,率先在国内开通基于IPv6的普教系统城域网,完成“班班通”工程建设,全市中小学校基本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1万余个教室全部配备交互式电子白板或触摸式一体机等设备。全市开通“一卡通行”定点医药机构5542家,实现定点医药机构全覆盖,跨省刷卡定点零售药店2683家,开通全国住院联网结算医疗机构290家,省内门诊慢特病联网结算医疗机构228家,跨省普通门诊联网结算医疗机构530家。建立了“
8、三厅四端”(经办大厅、基层服务大厅、网上服务大厅和单位端、手机端、自助服务终端、医保定点端)的立体式社会保障服务渠道。建成上线全省首个智慧文旅公共服务平台“烟台文旅云”,实现“国家、省、市、区、企”五级文旅相关数据信息融合共享,围绕“智慧服务、智慧营销、智慧管理”3大功能,形成了具有烟台特色的“1+3+N”(1个智慧文旅大数据中心、3大功能、N个信息服务应用)智慧文旅公共服务模式。建成全市养老管理和服务平台,实现与社会救助、残疾人补贴等业务系统的互通共享。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成效明显。6 .社会治理手段更加丰富。天网工程和智慧警务系统初步建成,全市社会面监控探头总数达6.
9、4万个,接入卡口3247路,城市重点区域视频监控联网率达100%。建成智慧交通管理云平台,通过可变情报板、手机APP、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实时发布,城区早晚高峰期主干道车速提高了15.45%、停车次数下降13.9%,道路通行能力提高13.5%,市区2375台公交车辆实现了智能调度监管、GPS定位和自动语音报站。2023年,七区城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共受理案件29.41万件,实现手机移动终端“一网通”和“全业务”办理能力。实现对重点污染监管企业、污水处理厂、河流断面、饮用水源地、重金属河流段、VOCs和城市空气等自动监测数据的接收、存储、审核、分析、显示等功能。7 .数字发展环境持续优化。初步建
10、立数字强市、大数据发展、“互联网+”等政策体系,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完善。国家、省、市信用平台、信用官网已形成互联共享机制,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初步完善。网络空间法治化加快推进,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力打击。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取得积极进展,媒体数字化建设成效明显。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全面落实,网络安全防护和处置能力显著提升。建立烟台市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工作的统筹协调。(二)发展形势从国际看,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前景广阔,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相关战略,将发展数字技术视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从全国看,我国信息化建设步入全方位、
11、多层次推进的新阶段,跨行业、跨地域融合创新加速,前沿技术更新迭代加快,我国数字经济增速位列世界第一,规模跃居全球第二;从省内看,济南、青岛两市数字经济虹吸效应明显,产业、人才、资金不断积聚,潍坊、临沂等市发展迅速,大有后来居上趋势,根据中国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白皮书,2023年我市在全国242个城市的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指数排名第20位,较2023年上升12位,位居青岛、济南之后在全省排名第三;从全市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凝心聚力、创新发展,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一带一路”、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烟台片区、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战略、黄渤海新区发发展战略等多
12、重机遇叠加,为烟台数字经济建设提供了契机。但是,我市数字经济建设还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一是数字产业化程度低,数字经济企业数量少、体量小、产值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缺少支持其发展的政策土壤,电子信息制造业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问题,在产业链分工中处于被动地位;二是产业数字化困难,传统产业企业缺乏数字化转型的内生动力,基础差、路径窄、成本高,数字经济高端复合型人才匮乏,人才培育难、引进难、留住难,难以支撑数字经济产业化发展;三是数据价值化程度较低,数据的采集、抽取、清洗、转换、利用等方面仍存在很大技术空缺,数据确权、数据定价、数据交易等机制规范尚不健全,数据资源应用广度和深度仍有较大提升空
13、间。二、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烟台重要讲话精神,把烟台数字经济建设作为落实数字中国、数字山东战略的具体实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为统领,以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着力增强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网络安全基础支撑,着力培植壮大数字经济,着力提升数字政府治理和信息惠民服务水平,协同推进乡村振兴、经略海
14、洋、对外开放等重大战略深入实施,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将烟台打造成数字经济聚集地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全面提升数字经济时代烟台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力争在建设制造业强市、海洋经济大市、宜居宜业宜游城市和现代化国际滨海城市中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二)基本原则坚持顶层设计。充分发挥烟台市作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的资源优势,以市数字强市建设领导小组、市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机制等为依托,对烟台市数字经济发展进行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创新引领。以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业务创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驱动烟台数字经济建设,加快推动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协同创新
15、,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导向、产学研紧密合作的创新体系。坚持数据驱动。发挥数据作为新时代最重要生产要素的驱动引领作用,推动数据价值化、开放化、共享化、交互化,促进数据流通,打破“数据孤岛”,以数据资源挖掘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坚持安全可控。包容审慎,坚守底线,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法治建设、标准制定、技术支撑和市场监管,实现网络安全与数字经济发展良性互动、互为支撑、协调共进。(三)发展目标2023年,烟台数字经济建设全面起势,全市经济社会各领域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和城市治理、民生服务、产业发展实现全面深度融合。到2025年,构建形成数字基础设施
16、支撑有力、数据资源体系完善、数字经济实力领先、数字化治理和服务模式创新的发展新体系,基本建成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示范区和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新高地,为全市新旧动能转换、乡村振兴等战略全面实施提供强力支撑。全市数字经济规模占GDP比重力争年均提高2%以上,烟台数字经济建设水平跻身全国、全省前列。1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升级,光纤入户水平国内领先,城乡普遍提供千兆级接入能力,5G和IPv6网络规模、用户规模、流量规模位居全国、全省前列,形成全国、全省领先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支撑体系,有力支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和生产生活应用。2 .数据资源体系完善。各领域数据资源有效汇集,数据标准规范基本健全,跨层级、跨部门的数据资源共享机制全面形成。大数据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在各领域形成一批成效显著、模式创新的示范应用,数据资源汇集、交互和应用全国、全省领先。3 .数字产业化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