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建议有哪些保护文化遗产的建议1、国家应尽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科学、技术、行政、法律和财政措施,确保其领土上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得到保护。2、管理部门应时常对其文化和自然遗产进行精心维护,以避免因其退化而不得不进行的耗资巨大的项目。为此,管理部门应通过定期检查对其遗产的各部份时常进行监督,还应该依据现有科学、技术和财政手段精心制订能逐渐包括所有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和展示的计划项目。3、任何所需进行的工作应根据其重要性,都事先并同时进行彻底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同各有关领域的专家一起进行,或者由有关领域的专家单独进行。4、国家应寻觅有效的办法,对受到极其严重危(Wei)险威胁的文化和自然遗
2、产的组成部份赋予更多的保护。此办法应考虑所涉及的且相互关联的科学、技术和艺术问题并能制定出合用的管理对策。5、此外在适当情况下,这些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组成部份应恢复其原实用途或者赋予新的和更加恰当的用途,只要其文化价值并没有因此而受到贬损。6、对文化遗产所进行的任何工程都应自在保护其传统原貌,并保护它免遭可能破坏它与周围环境之间总体或者色采关系的重建或者改建。7、古迹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由时间和人类所建立起来的和谐极其重要,通常不应受到干扰和毁坏,不应允许通过破坏其周围环境而孤立该古迹:也不应试图将古迹迁移,除非作为处理问题的一个例为方法,并证明这么做的理由是出于紧迫的考虑。8、未经专门行政部门批准
3、,一律不许兴建新建造物,也不许对位于保护区或者附近的财产予以拆除、改造、修改或者砍伐其树木。10、对蓄意破坏、伤害或者毁坏被保护的古迹、建造物群或者遗址、或者具考古、历史、或者艺术价值的遗产的人,应根据各国宪法、法律和权限于以惩罚或者行政处罚。此外,对非法挖掘设备应予以没收。11、对其他任何破坏保护、保存和展示受保护的文化或者自然遗产组成部份的行为负有责任者应赋予惩罚和行政处罚。它应包括根据已有的科技标准将受到影响的遗址修复至原状的规定。保护文化遗产向政府提建议1 .延续历史,传承文化,切实保护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为独特的创造性和对特定历史时期文化的典型表现
4、性。因此,保持真实性和整体性是两个基本要素。应在遗产地风貌区保护、文物修缮等方面注意坚持这两条原则,防止过度开辟、修旧如新等倾向。北京旧城整体保护仍面临严峻形势。故宫缓冲区虽然已经划定,皇城保护规划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也已发布实施,但能否落实是关键。政府必须下决心坚决遏制住旧城内目前依然十分强劲的房地产开辟势头,切实加强对故宫缓冲区的保护,切实落实总规提出的对旧城实行整体保护的原则,真正保护好故宫这份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2 .明确管理主体,加快遗产保护立法。目前北京的遗产地存在管理部门分散、各行其是的现象。应学习借鉴国际上的先进经验,抓紧研究遗产地管理体制的改革,尽快建立起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门的世
5、界遗产保护机构和科研机构。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是目前做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法律依据,必须坚决贯彻落实好。北京市已发布长城保护管理办法,使长城保护在法制建设上大大前进一步。其他遗产地的专项立法亦应加快步伐,使遗产保护真正做到有法可依。3 .合理开辟,适度利用。强调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性、社会公益性和传世性,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共识。在这方面,我们应尽快与世界接轨,坚决扭转将世界遗产的性质界定成旅游资源的错误倾向,更不能将遗产保护地变成经济开辟区。应限定每天的参观人数,更新单纯追求门票收入等陈旧管理理念。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区县应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放宽眼界,斗胆决策,逐步通过体制和机制改革,改变公
6、益性管理单位差额补贴的经济运行方式,保护经费由政府全额拨款,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保护与眼前利用间的矛盾。4 .保护技术有待提高。我国遗产地的高层管理人材以及专业技术人员缺乏,保护技术相对落后,亟待提高。应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重视引进先进保护技术和手段,鼓励遗产地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技创新,探索适应我国、我市情况的新技术、新方法。5 .加强研究,扩大宣传教育。世界遗产保护是群众性事业,应扩大宣传,积极发动和吸引更多的人共同参预。应重视和发挥志愿者及民间社会组织在遗产保护工作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发挥首都优势,整合中央和地方科研力量,开展对各遗产地乃至整个世界遗产保护事业的研究,组织编纂出版一批有较高
7、理论价值的专著;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提高他们保护、珍爱祖国文化遗产的自觉意识。北京师大附中组织学生调查北京世界遗产现状,与专家座谈,撰写论文,这一经验值得推广。6 .作好后备项目的申遗准备工作。在防止重申轻保偏向的同时,要作好新项目申遗的准备工作,以申促保,以保备申,使申遗的准备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序。遗产保护和利用的意义文化遗产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创造的具有文化价值的财富遗存,它包括了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文化遗产是人类改造自然的产物,它反映了历史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见证。通过对文化遗产的研究探索,我们可以窥见人类自诞生以来的生活面
8、貌。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是人类过去生活的反映,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循环的特点,一旦消失,就可能永远不能再现,因此,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义及其重大。在现代国际竞争和地区竞争日益激烈的事态下,各国都把经济的增长放在国家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惟独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才干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有席之地。所以拆旧建新的趋势日益加快,各种古老的建造物、遗址被现代化的机械夷为平地,各种文物被无情的摧毁。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文化遗产也被商业化的操作,把经济利润的最大限度的获得看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在许多旅游地,商家为了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不顾环境的承受能力,过量的游客蜂拥而至,这非但改变了
9、文化遗产保护的初衷,更为严重的是给文化遗产带来极大的负担,往往遭至遗物的破坏,加快了遗存的损耗速度,缩短了文化遗产的生命。这主要还是人们对文化遗产的认识不够深刻,对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认识不足。因此,加强对文化遗产的合理、正确的保护,加大对文化遗产知识的宣传工作就显得及其迫切和重要。文化遗产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内容丰富多彩。1972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十七届大会通过的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文化遗产分为文物、建造群、遗址三类,2003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32届大会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又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但不管怎样分类,人类文化
10、遗产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历史文化城镇和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份,在上个世纪70到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先后通过的关于保护历史小城镇的决议、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等等一批重要的历史文献,都对历史小城镇、古村落的保护提出了相关规定和措施。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台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我国于1985年成为缔约国,并逐步建立了以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保护区为主的遗产保护体系。1986年,国务院在发布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时,就已经提出要对文物古迹比较集中的小镇、村落进行保护。2002年新出
11、台的文物保护法中又明确提出历史文化村镇的概念,并以法的形式确认了名镇(名村)在我国遗产保护体系中的地位。世界上所有文明古国都对历史的古镇和古村进行着成片的保护。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的大余湾村于今年9月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评定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它的内涵包含了文化遗产的所有分类,但是值得可惜的是,目前这个历史文化名村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合理保护。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内容就是保护众多分散在泛博名村的文物古迹和历史建造,延续名村的传统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地方历史文化传统。大余湾村北木兰山、东望木兰湖,距今已有630余年的历史,保存着明清建造40余栋,作为一个历史上的村
12、落,它几乎放映了一个未受现代化影响前的农耕文明的整体面貌,从房屋建造、农作工具到风水理念,都透现出中国古代社会的农村面貌。通过对大余湾村保护的意义的探讨可以看出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意义。首先,保护文化遗产,可以使祖先创造的物质有效的保存下来。大余湾村现非但完整的保存着40余座明清时期的建造,目前保存完好的有10栋,保存较好的有31栋。此外,与古民居建造共存的文物有雕花木床、钦赐寿匾、谕旨木盒、石碾、石磨、石碓、织布机、纺线车、太师椅、古磁器,以及余氏宗谱、余氏名人著作等。这些都是大余湾人在改造自然,与自然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文文化,是祖先顺应自然创造的物质文化。它们是大余湾人也反映了一部份中国人
13、在历史上活动的轨迹。保护这些文化遗产就是尊重我们的祖先、尊重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历史、尊重中华民族自己的文化。其次,在现代世界文化逐渐走向汇流的社会,保护文化遗产,保存和发展祖先留下来的财富,体现自己民族文化的特点,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但是,正如我们看到的那样,我们古老的许多文化都在现代化的冲击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象大余村这样存留完整、丰富的古代文化遗存,中国并非随处可见。大余湾建造风格神奇,大余湾先民将建造特色概括为:前面墙围水,后面山围墙,大院套小院,小院通各房,全村百来户,串通二十巷,家家皆相通,户户隔门房,青石板块路,滴水线石墙,顶有飞琉瓦,檐伸鸟兽状
14、,室内多雕刻,门前画檐廊。此外,大余湾村前以涧溪作沟壑,再砌石墙为屏;村后以西峰山作依托,又筑石墙为障,村庄左右均有石墙相围,悄然构成一城郭,可防贼御寇,村内巷巷相通,各户相连,呈现一套完整的安全居家体系。大余湾村的风水观念是该地建造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份之一。左边青龙游,右边白虎守,前面双龟朝北斗,后面金线钓葫芦,中间如意太极图。指的是村子左边蜿蜒的山脉连接稻田像青龙浮游于水面,村子右边一座山包像一只白虎鸟瞰前方,村前有两座山包形似乌龟爬行,相邻山峰上有大块花岗岩犹似北斗七星挂天空,村后西峰山山脊如同一条金线,串联着葫芦状的小山包村,前有进水出水两条溪流汇集于村中的池塘形状恰如一张太极图。值
15、得注意的是,风水观念不仅是大余湾民居所特有,在中国古代的许许多多的建造、坟墓中,都有体现。风水理念外表上看来是一种迷信,但它体现出中国古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中国许多的庵观、寺庙都建在名山上,体现的就是这种风水理念,这种天人合一、中庸的哲学思想。其三,有效地保护文化遗产,并加以合理的旅游开辟,有利于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当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的开辟并非水火不相容的,只要处理得当,两者都可以得到良性发展,文化遗产可以成为当地经济的一个持续增长点。但是,首先得认清文化遗产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文化遗产的开辟必须以有效地保护为先,惟独文化遗存保护好了,这个经济
16、增长点才不会在短短几年或者十几年里枯竭。文化遗存的旅游开辟非但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而且使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文化,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副秘书长杜越提出,遗产地最主要的特征应该是开放。祖先留给我们的遗产,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参观、学习和传承,因此旅游是必要的。它已成为游客提高文化品位、增长知识阅历的重要一环。在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地适当的发展旅游业,非但旅游的适度收入可以为保护遗产提供经费支持,为遗产管理提供经济保障,而且游客的到来促进了各地文化之间的交流,宣传了当地的文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欧洲部主席迈克蒂尔德罗斯勒说:世界遗产地的旅游业给全球几百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给无数旅游者带来了快乐和休闲。文化遗产的旅游合理开辟,可以带来极大的利益,但也可能给遗存带来极大的损失,会浮现那种结果关键在于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大余湾村现有人口380人,近百户人家,但是大部份家庭都不是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