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给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贺信心得体会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给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贺信心得体会2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学习给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贺信心得体会(2篇)目录学习给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贺信心得体会1学习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思想心得体会3学习给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贺信心得体会近日,第三届文明交流互鉴对话会暨首届世界汉学家大会在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开幕。习近平主席发来贺信并指出:“在人类历史的漫长进程中,世界各民族创造了具有自身特点和标识的文明。不同文明之间平等交流、互学互鉴,将为人类破解时代难题、实现共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指引。这为更好融通中外文明、增进理解友谊合作指明了方向。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文明因互鉴交流而多彩。世界各国、各民族不同的历史国情、民族习俗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2、,共同构成异彩纷呈的世界文化景观,谱写熠熠生辉的文明篇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明交流互鉴,先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世界勾勒出多元文明发展的前路,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者、践行者的博大胸怀、责任担当。文明交流互鉴有助于更好传承发展世界各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的演进中,世界各国孕育出始紫嫣红的优秀文化,凝聚着各民族深深刻入文化基因的价值追求与精神标识,共同创造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思想结晶与宝贵财富。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没有优劣之分,只有特征之别。唯有在坚持独立自主、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始终以平等的
3、姿态取长补短,才能更好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创新发展,助力人类社会共同进步。进入新时代,我国一直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创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非文明对话大会等系列对话平台,我国建构对话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丰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支撑和实现路径,不断推动各国文明交流互鉴走深走实,更好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文明可以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沉溺于文明冲突论,忽略各文明间和睦共处的可能性,势必会造成无意义的冲突、分
4、裂与对抗,在无尽消耗中破坏利于发展的稳定局面;无视多元文化内涵的历史背景与国情差异,妄想以单支文明、单一模式一统天下,也只能湮灭于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滚滚浪潮之中。唯有共同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常葆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方能实现文明间和睦共处,开创不同发展模式,推动全球秩序和平稳定,不断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风云变幻。面对各类全球性风险挑战,更需要世界各国兼容并蓄、开放包容,各个文明交流互鉴、共同发展,打破不同文明间的隔阂藩篱,共同营造平等尊重、多元共生的新
5、型全球文明生态体系。学习关于文明交流互鉴重要思想心得体会当今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深度调整,人类文明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层出不穷,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发展鸿沟日益突出,兵戎相见时有发生,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阴魂不散,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成为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怎样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2019年5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中指出:“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I,希望各国秉持开放精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
6、同构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可以说,没有文明的交流,隔阂与误解就难以消除,冲突可能进一步加深,民心相知相通也难以获得实质进展。“文明交流互鉴”倡议的提出,是中国探寻世界新秩序、参与构建全球体系的鲜明体现,是更好参与全球治理、建立更加合理的世界秩序贡献的中国方案。我们要不断为世界的和平发展贡献完善全球治理的中国智慧,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一、文明交流互鉴是实现全球治理的基础人类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文化和文明,具有多样性、民
7、族性、时代性特征的文化与具有悠久性、持续性、兼容性特征的文明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不同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与合作,不同文明形态之间进行融合与互鉴,促进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尊重世界多样性和差异性,各种民族文化和而不同、兼蓄并包、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通过协商对话,求同存异,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大发展大繁荣。现在,全球治理处在变革的历史转折点,呼唤新的思路和模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新文明观,超越固有的观念维缪,夯实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文明交流互鉴作为我国参与构建世界秩序提出的重要倡议,是人类命运共
8、同体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运用,是面对全球性发展难题给出的中国智慧。亚洲文明,自古以来便在交流对话中不断前行。数千年来,沿着丝绸之路,文明火种在广袤亚欧大陆上传播。张骞出使西域,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印度,文明传播薪火相传。正是在交流互鉴中,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今天,亚洲文明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进,亚洲各国人民之间交往日趋密切,亚洲文明交流互鉴焕发新的活力与生机。习近平总书记就亚洲未来文明的发展与梦想提出建议,他指出:“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
9、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我们应该增强文明自信,在先辈们铸就的光辉成就基础上,坚持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续写亚洲文明新辉煌。”这一梦想不仅是希望我们能够拥有和平安宁、互相尊重、文明繁荣、文化灿烂的亚洲,更是希望各国合力推进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经济全球化,共同创造更美好的物质文化生活。二、文明交流互鉴是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实践路径由于东西方国家之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的隔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关于国家利益与治理话语权上的矛盾,使得各国在构建治理体系、制定治理规则上陷入了难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
10、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文明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对话交流,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文化交往逐渐成为国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交流互鉴作为国际文化交往中相互认识、沟通、尊重的主要渠道,是各国协力创造文明兼容并蓄、世界和谐共处的重要方法,同时也是推动全球治理朝公平公正、合理有序发展的重要实践路径。从现实来看,“一带一路”的实施已经为文明交流互鉴的发展提供了路径模板。在经济方面,中国对外实施援助项目,扩大了对外投资,减小贸易关税壁垒,为各国之间的贸易自由化提供了有效途径;在外交方面,中外友好关系进一步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11、,在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了中国担当;在文化方面,我国与沿线各国实现了广泛的文化交流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借鉴、汲取其他国家优秀文化成果的同时,也不断地自我完善。这一切都为文明交流互鉴的进一步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文明交流互鉴的倡议将在未来得到更多国家政府与人民的认同,文明交流互鉴将是改变固有思维观念、走出“文明冲突论”误区的最佳路径。唯有促进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明文化的联系与沟通,才能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能让各国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三、全球治理共建的实现有助于推动人类文明进入“百花齐放”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人们对美
12、好事物的向往,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阻挡的。我们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2000多个大小不同的民族,超过5000种语言,为了保证人类众多文明健康有序的发展,必须建立起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学习借鉴为准则的国际文明新秩序。而全球治理共建的实现,为国际文明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保障。在构建全球治理体系的道路中,由文明差异引起的冲突和对抗依然存在,不同文明之间的隔阂、偏见也远未消除。但“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多元多向、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人类文明大花园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全球治理共建的实现将为这一花园栽培灌溉,共创文明繁荣。今年6月28日,在日本大阪举行的G20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出进一步开放市场、主动扩大进口、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全面实施平等待遇以及大力推动经贸谈话等五项举措,彰显出中国的大国风范与行动担当。“中国有信心走好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创造世界经济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努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推动各国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为建立和完善全球治理体系与规则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