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贝多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贝多芬.docx(9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外音乐家生平介绍贝多芬由于2023-3-1020:27编辑贝多芬贝多芬于1770年12月16日生于德国波恩,祖父是科隆选侯的宫廷歌手和乐长,父亲也是选侯的宫廷歌手。贝多芬的父亲尽力想把他培养成为莫扎特式的神童,因此,四岁时就强迫他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八岁公开表演。在管风琴师C.G.内费的指导下,贝多芬开始学习巴赫等德国大师的作品,使他真正认识了德国的民族音乐,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在1787年慈母病逝后,贝多芬进入了波恩有名望的F.V.布朗宁夫人家庭任音乐教师。在那里,他结识到许多思想进步、学识渊博的教授、文艺家和政府中的开明人士。他们谈论艺术、哲学和政治,使年青的贝多芬开始受到进步思潮的影响
2、,初步树立起艺术要效劳于善良、正义和人道主义的艺术观。十九岁时,他获准进波恩大学听课,攻读康德的哲学论著和古希腊文学,在那里接触到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启蒙思想,对他的世界观、艺术观产生了很大的影响。1792年,贝多芬离开了自己的故土定居于维也纳,是年跟海顿学习作曲。1795年开始出版作品。1800年左右,贝多芬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是贝多芬的一部习作,是他九部交响曲中最古典化的一部。1802年,贝多芬创作了(第二交响曲),从这部交响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正力图形成使自己的创作与所追求的崇高理想结合起来的创作倾向。(第三交响曲)(英雄)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部180
3、4年创作的作品,摆脱了海顿与莫扎特的影响,无论在思想和艺术上都是一大飞跃。这部作品吸取了法国革命音乐的音调,它与革命时代的感情相融合,奠定了贝多芬音乐创作的英雄性、群众性风格和“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根本思路。1802T815年间,贝多芬虽受包含耳疾在内的各种精神上的打击,但他还是创作了大量的音乐作品:第三交响曲到第八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钢琴协奏曲及序曲、奏鸣曲等等,这些作品对以后欧洲音乐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815年以后,贝多芬完全失聪了,他变得孤僻、易怒,但并没有失去信心,他这时的音乐创作带上了深思的性质。伟大的(第九交响曲)的完成,标志着贝多芬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顶峰,显示出贝多芬的
4、艺术思想更深刻、更细致、更成熟。这部作品表达了贝多芬的“自由、公平、博爱及“全世界人民团结拥抱起来,像兄弟一样,经过困难的斗争,才能获得真正的愉快的理想。1827年3月26日,贝多芬病逝于维也纳。下葬的那一天,全部学校停课哀悼,两万人参加了葬礼,他的墓碑上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的音乐,占特别地位的是他的交响曲。从这些交响曲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交响曲从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过渡到舒伯特、门德尔松的各个时期开展概况,也可以了解到贝多芬创作的根本思维和精神面貌。
5、贝多芬的交响曲,全面继承了德国音乐的优秀传统,吸取了法国大革命音乐的各种成果和富于英雄性的音调,因此,他的音乐具有鲜亮的时代感,同时,他又吸取了德、奥民族音乐的精华,他的作品又具有更明显的民族性。贝多芬的交响曲以表现革命斗争的英雄为中心,他把英雄的主题放在他交响曲创作中的首位。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第五交响曲)、1第六交响曲)、(第七交响曲)、(第九交响曲)中,我们都可以看出这些作品从各个不同的侧面描绘了英雄的活动与思想、英雄与革命斗争、英雄与大自然、英雄与人民、英雄与胜利、英雄与他的内心世界等等,这些富于英雄性的音调,把英雄塑在人民中间,表现了他们为完成正义的事业而战斗,甚至牺牲自己,
6、直到赢得斗争的胜利。贝多芬的交响曲创作多采纳扩充的奏鸣曲形式,他的创作构思宽广、宏伟,思想深邃,形象比照鲜亮,丰富多样,在曲式的处理上都到达了作品整体上的高度统一,在创作之中把原交响曲中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改为谐谑曲,把歌剧中对人世间矛盾冲突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的戏剧性表现手法运用到交响曲中,在第九交响曲)中甚至参加了合唱,扩大了交响曲的表现能力与气氛。其它,在交响曲的创作中,贝多芬在配器方面作了大胆的创新,确立单簧管在乐队中的地位,在(第九交响曲)中使用四支长号等等,形成了一个新颖的风格,开始了一个新的领域,用这种创新的音乐形式充分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进步思潮,将欧洲古典乐派的音乐
7、开展到了最顶峰,开创了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贝多芬作品赏析1、(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op.67)(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的交响曲中最富于哲理性和戏剧性的作品之一,早在1804年(第三交响曲)脱稿之际,贝多芬就已构思创作了,只是他改变方案先完成了(第四交响曲)。1807年(第五交响曲)总谱出版。1808年12月22日在维也纳皇家剧院由贝多芬指挥第一次演出了第五、第六交响曲。(第五交响曲)是(第三交响曲)之后又一部英雄性、史诗性的作品。贝多芬称第一乐章主题是“命运在敲门,因此后人称之为(命运交响曲)。“命运这个主题是指当时令人窒息的德国封建社会,贝多芬揭示的“通过斗争,到达胜利,是
8、指从黑暗到光明,从与苦难“命运抗争和与封建势力博斗,上升为愉快和胜利。(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艺术风格的代表作品,它的结构严谨、完整,手法简练、明快,开展紧凑、均衡,主题形象鲜亮、生动。作为一部英雄性交响曲来说,它的矛盾冲突、情绪对置及紧张的戏剧性,比以前的作品更集中、更统一、更锋利。各乐章之间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全曲情绪激昂,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种浑然一体的宏伟气概,代表着贝多芬的艺术风格。有人曾经说过:“贝多芬就是在这部交响曲中成为巨人的。(第五交响曲)共分四个乐章。第一乐章热情的快板,2/4拍子、奏鸣曲式。这一乐章展示了一幅斗争的场面,音乐象征着人民的力量如洪流般以排山倒海之势,向黑暗势力
9、发起猛烈的冲击。乐曲一开始出现的强有力的富有动力性的四个音,也就是贝多芬称为“命运敲门声的音型,这就是主部主题。这一主题是向前冲击的音乐形象,推动着乐曲不断开展,也在以后的各乐章中不断出现、开展。这一主题激昂有力,具有一种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气概,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场面,表达了贝多芬内心充满愤慨和向封建势力挑战的坚强意志。当各种乐器进行轮回模仿,相继掀起一次比一次紧张的浪潮之后,圆号奏出了一个命运动机的变体,它表达了一种必胜的信心。这是一个连接句,它从前面紧张、威严的音乐场面中,引出了富于唱歌性的第二主题,这是一个抒情的旋律,温柔优美、明朗的音调与前面形成比照,它抒发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望与
10、追求的感情。在这里,严峻的命运动机退居到低音声部并以伴随形式出现,使温柔的音乐里带有不安的色彩,推动音乐继续开展。乐曲最后在明朗的气氛中,以果断、热烈的音响结束了呈示部。经过富于表现力的两小节休止后,随着命运动机的出现进入开展部,音乐又回到了不安的音调,困难剧烈的斗争又开始了。这时的第一主题非常生动,它无休止地反复,调性不断转换,力度不断强化,随后出现鲜亮有力的号角般的第二主题。这两个主题用各种手法交替变化开展,如比照复调的手法、一再的转调等等,增加了音乐的不稳定因素,使音乐更加丰富。最后,命运的动机又闯了进来,并以最强的音响不断重复,形成了开展部的戏剧性X,音乐直接进入再现部。再现部中,呈示
11、部那种斗争的场面再度出现。在第一主题与连接部之间,双簧管奏出了一段缓慢的哀鸣音调,第一主题的开展突然被打断。可是,冲动不安的情绪又马上恢复,只是当第二主题出现时才稍为平静。然而,光明与黑暗的斗争并没有结束,在庞大的尾声中越来越剧烈。这时,音乐开展的气概锐不可挡,鲜亮的力度比照,紧张的和声开展,形成全乐章的最Xo乐章结束时,第一主题动机那强烈的音响,进一步刻画了勇于挑战的英雄性格,显示了人民必定战胜黑暗势力的坚强信心。第二乐章:ba小调,稍快的行板,3/8拍子,双主题变奏曲式。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宏伟而又辉煌,同第一乐章形成了比照。它表达了人们的感情世界,战斗后的静思同对美好理想的向往相互交错
12、,最后转化为坚决的决心。乐曲开始时,在低音提琴拨弦伴奏下,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第一主题,它深沉、安祥、优美,蕴含着深厚的力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接着,单簧管和大管奏出了具有战斗号召性的第二主题。这个主题的音调与第一主题很接近,并与法国革命时期的歌曲有音调上的联系。这是进行曲风格的英雄主题,它起初抒情而沉思,转入C大调由全乐队强奏后,成为一支宏伟的凯旋进行曲,充满着酷热的朝气,鼓舞着人们永往直前。以后音乐的开展是这两个主题交替出现的六次不同的变奏。这六次变奏,贝多芬运用不同的节奏音型,调性转换、乐器变换等各种手法,表现出英雄在剧烈斗争后的沉思和战胜黑暗的坚决信念,以及充满活力的激情。例如第一变奏
13、以第一主题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把音乐变得起伏和冲动不安。第二变奏以三十二分音符的连续出现,增强了动力性,表现出英雄战胜黑暗的坚决信念。最后一次变奏,像英雄的凯歌一般,具有豪迈的英雄气概和乐观情绪,这一乐章的尾声,对第一主题作了简单的展开,表现出从深思中获得力量,对未来的胜利充满信心。第三乐章:C小调,快板,3/4拍子,谐谑曲。这个乐章用复三部曲式写成,在调性上,回到了动乱不安的情绪,像是困难的斗争还在继续,它是通向第四乐章的过渡和转换。主部由两个比照性主题构成,第一个主题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因素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急速向上的旋律,有一种向前推动的力量,但又显得有些迟疑。另一个因素是这个根底上的应句
14、,由一连串X组成,它沉着、抑制,又显出不安的情绪。这个主题陈述两次之后,圆号奏出一个非常生动的、号角般的新主题,那熟悉的节奏,使我们一下子就能确认第一乐章的主题在这里以另一种形象出现了,它威严、稳健,具有进行曲的特征。两个不同气质的、锋利对置的主题轮番出现,表现了动乱不安及困难斗争的场面,而且每一次出现都越来越锋利、复杂,富于戏剧性的效果。中间局部以热烈的德奥民间舞曲为中心主题,由C小调转为明朗的C大调,音乐采纳了复调赋格与主调和声的比照手法,情绪热烈而乐观,先由大提琴和低音提琴奏出,它与前面的音乐形成比照,有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造成风起云涌之势,表现出人民的力量一浪高过一浪和越来越强的必胜信
15、念。第三局部是动力性的再现部。第一局部的两个主题都用弱音奏出,进行再现和开展。定音鼓敲击的根本动机节奏型预示矛盾冲突在继续,这是在积蓄着打算最后冲刺的力量。接着,第一主题轻声出现,音乐自由向上伸展,乐队的音域不断扩大,力度由弱到强,调性色彩由暗到明,渐渐开展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力量,响亮的X音导入光芒明媚的最后乐章。第四乐章:快板4/4拍子,奏鸣曲式。规模宏大的第四乐章充满光明和无比愉快的情绪,是欢呼胜利的热烈场面。乐章呈示部的主部主题包含两个局部,第一局部以宏伟壮丽的凯旋进行曲开始,X饱满有力,旋律积极向前,由全乐队强奏。第二局部音乐的情绪与前部连贯,由圆号和木管乐器奏出,音色明亮而柔和,进行
16、曲的节奏,情绪喜悦富于唱歌性。副部主题由弦乐器奏出,建立在G大调上。这是一支以三连音节奏为主,轻松而带有起伏的愉快舞曲。在呈示部的结尾段中,出现了一段与呈示部相联系的新旋律。展开部是以第二主题广泛生动的开展为根底的,不断高涨的音乐,像是无边无际的人群,汇成了愉快的海洋。在接近X时,“命运音型又插了进来,但它已不再刚毅强劲,倒像是对过去斗争的回忆,与第一乐章遥相照顾。再现部根本上重复了呈示部的音乐,新的力量稍有增加。这个新主题,像一股巨浪从英雄心底流出,自信、豪迈而勇往直前。庞大的尾声,响起了C大调光芒明媚的凯旋进行曲,它具有排山倒海的气概,表现出人民经过斗争总算获得胜利的无比愉快。(第五交响曲)是贝多芬交响曲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恩格斯说过:“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2、(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op.68)贝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