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25422 上传时间:2024-03-07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docx(5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大象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2.5水与地表形态教学设计【教学分析】通过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水循环的过程。本课首先呈现小水滴在旅行过程中看到的地形图片,有沟壑、峡谷、冲积平原、三角洲I。以此为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它们是怎样形成的?学生根据原来学过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这四种地形的形成原因作出猜120想假设。教材借助探究小组的观点给学生提供参考:可能与水有关,因为流动的水是有力量的;沟壑的形成可能与雨水冲刷有关,因为雨后土壤上形成的水沟和沟壑的形状特别像。同样,峡谷的形成也可能是河流冲刷出来的。为了进一步验证猜想假设,探究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引导学生设计模拟实验:在木板上搭建一个

2、斜坡,在斜坡上均匀铺上土壤、泥沙、石子,模拟山坡;用矿泉水瓶洒水模拟流水,记录流水对坡顶部、中部、底部和平地的影响。引导学生将模拟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熟悉的地形相结合,借助沟壑、峡谷的示意图,理解不同地形的形成过程,总结得出结论: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在流动的过程中,对地表产生了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着沟壑、峡谷、冲积平原等不同的地表形态。沟壑、峡谷等地形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地表形态,因此学生可以根据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制订研究方案,通过模拟实验搜集证据,并通过画示意图的方式处理信息并进行分析,以便更加直观地理解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塑造。【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知道流水在改变地表形态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

3、作用。(2)科学思维:能通过设计模拟实验探究流水对地表的影响,并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结论。(3)探究实践:能运用统计图、示意图等方式记录流水对不同坡度土壤的作用,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4)态度责任: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教学准备】材料准备:方形水槽、石子、泥沙、土壤、水、木板、矿泉水瓶、三脚架、夹子、水盆、喷壶等。【教学过程】(1)复习回顾,引出课题。师:在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中我们学习过,高大的山脉、辽阔的平原、凹陷的盆地、深深的海沟等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运动的结果。那么除了地壳运动影响地表的形态,还有哪些因素也会影响地表的形态呢?生:我觉得还有风,比如说蘑菇石,就是风

4、作用的结果。师:你的知识面可真广,知道风对地表的形态有影响。生:还有流水。因为流水的力量也很强大。比如鹅卵石,经过流水的冲刷,就被打磨得非常光滑。所以我认为流水也是一种影响地表形态的因素。师:说得真好,你能用生活中的例子作出有根据的猜想,这点非常棒。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水与地表形态。(板书课题)情境导入,聚焦问题。师:(出示水套环系意图)我们学习过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之中,水的这种循环产生了云、雾、雨、雪等多变的天气。小水滴在循环的过程中,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地形。(出示沟壑的图片)你能根据图片上沟壑的特点,说一说它是怎样形成的吗?生:我想应该是雨水汇集成小溪、河流,

5、流水冲刷土壤,就形成了沟壑。师:你能够联系学过的知识猜测流水对沟壑形成的影响,非常好。生1我认为是岩浆造成的。生2:我也认为是流水,因为水在流动过程中会冲走一部分土壤,这样被流水冲到的地方就会凹陷进去,没有被流水冲到的地方就相对鼓了起来,从而形成了凹凸的沟壑。师:现在我们有了不同的看法,请问大家更赞成哪一个呢?原因是什么?生:流水。因为如果是岩浆的话,应该是从火山口喷出,呈发散状弯弯曲曲地流向四周,而不是像沟壑这样纵横交错。师:你能够像科学家一样给出有事实依据的解释,真棒!(3)设计实验,合作探究。师:我们猜测沟壑的形成可能与流水有关。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还需要通过模拟实验来验证。请同学们分组

6、讨论,选择合适的材料(出示材料图片:方形水槽、石子、泥沙、土壤、水、硬纸板、喷壶、烧杯),设计实验方案。(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师:哪个同学代表你们小组来介绍实验方案?(学生汇报交流,互相补充)生:我们小组设计的是先用木板在方形水槽里搭建一个斜坡,然后在斜坡上先铺一层石子,再铺一层土壤。师:为什么要先铺石子呢?生:因为地球上是有岩石的,地壳运动的时候,就是下面的岩石在发生变化,所以我们先铺石子来模拟岩石。师:原来是出于这样的考虑。本课要探究的是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而不是地壳运动。那么大家认为石子和土壤怎么样分布才更符合地球表面的真实情况呢?生:我认为要先放土壤再放石子,这样做出来更像山,山的

7、构造一般就是由土壤和岩石组成的,石子在这里刚好能模拟岩石。师:那么石子要怎样分布?生:我认为要均匀地分布在土壤中的不同地方,这样才能看出流水对石子和土壤会产生什么样的作用。师:你说得非常有道理。大家一起来看看老师搭建的山坡模型,看出石子是怎样分布了的吗?生:坡顶部、中部、底部都有土壤和石子。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同时我们还要模拟出山坡下的平地,在平地上还要铺一层土壤。接下来就是用喷壶来模拟流水的作用。请问水应该喷向山坡的哪个地方?生:从坡顶部向下喷。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如何实验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照我们刚才设计好的方案进行模拟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并填写在课本第29页的表

8、格里。实验结束后,建议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比较“降雨”前后山坡发生的变化。现在开始实验。(学生分组实验)(4)处理信息,表达交流。师:哪位同学来分享你们小组记录的现象?生:我们小组观察到先是坡顶部的土壤湿透,然后水流到坡中部,最后到坡底部,坡顶部的土壤被冲走得最多,所以坡顶部的石头也更加清楚。这些被冲走的土壤滑到了坡底部和平地上。师:你们小组记录得真详细。还有哪个小组来分享?生:我们小组观察到的结果是坡顶部的泥土大部分被流水冲走,坡中部留有一些小石子,坡底部堆积了一些从高处流下来的泥土和石子,平地上堆积了大量从高处流下来的石子和泥沙。我们小组画的示意图,显示最开始石头和土壤都是均匀分布的,经过流水

9、的冲刷,本来平整的泥土出现了两条沟壑。师:你们小组实事求是,描述清晰,为你们小组鼓掌。还有哪个小组来分享?生:我们小组发现坡顶部水流经过的地方出现了浅沟;坡中部表面被流水冲过以后变薄了,流水带走了部分土壤;坡底部有明显的沟痕出现,有下滑的现象;平地上堆积了很多石子、土壤、水,而且被冲刷出了很多条的沟。我们小组通过前后的对比发现,这和沟壑很像,所以我们认为沟壑是由流水冲刷形成的。师:每个变化都记录了下来,你们小组配合最默契,合作最高效。(5)总结现象,得出结论。师:通过大家记录的实验现象和画的示意图,我们发现坡顶部和坡中部的土壤、泥沙从上面流到了下面,这个过程叫作侵蚀。(板书:侵蚀)通过模拟实验

10、,我们知道大的石头要冲刷下来比较困难,因为它比较重。但是流水是有力量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大的石头也有可能会被冲刷下来,这是因为岩石还受到风化的影响。我们的模拟实验中由于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和哪种地形最像?生:沟壑。师:(出示峡谷图片)请问这是什么?生:峡谷。师:(播放峡谷形成的视频)谁能说一说,峡谷是怎样形成的?生:河流的侵蚀。师:是的。我们现在知道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什么?生:沟壑、峡谷。师:通过刚才的模拟实验,你观察到被流水冲走的土壤和泥沙到了哪里?生1:它们都堆积在了下面,在坡底部和平地的地方。生2:我原来看到过,黄河水中挟带的黄土高原的土壤和泥沙,会在平缓的地方堆积起来,使黄河

11、的河床逐渐抬高。师:这个过程称为沉积,(板书:沉积)是指流水中裹挟的岩石、砂砾、泥土等在河床或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的现象。(出示三角洲图片)这是三角洲I,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我们再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一下。(播放三角洲形成的视频)生:三角洲处在河海的交汇处,河水挟带的土壤和泥沙沉积在入海口的位置,水流不断地冲击泥沙和土壤,形成了顶部是尖尖的三角形的地形,而其背面由于流水冲不到,岸线就成了弧形的样子,所以整体会形成扇形或者是三角形,这就是三角洲。师:你不仅听得认真,还善于动脑。三角洲是在河流的终点,在河流和大海交汇的地方形成的。师:(出示冲积平原的图片)除了河海的交汇处,在一些平坦的地方,也会

12、出现沉积现象,形成冲积平原。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生:我们知道流水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构造着山脉、海沟、平原、盆地等地形。降雨形成的地表径流在流动过程中,对地表产生了侵蚀和沉积作用,塑造着沟壑、峡谷、冲积平原、三角洲等不同的地表形态。(6)迁移应用。师:山西省大同市有一个土林景区,里面有很多奇形怪状的土柱,因此被称为“魔鬼城”。站在高处观看,这些土柱的平顶都和远处的地面差不多同样高,甚至还长着同样的草。你能利用我们在这一单元学到的知识,猜一猜这些土柱是怎样形成的吗?生1我认为是雨水的侵蚀形成的。生2:我认为是河流的侵蚀,带走了泥土,后来由于修改河道,所以这里变成了陆地。师:同学们对土柱都非常感兴趣,大家都认为是由于水的作用形成的,不过有同学认为是降雨的作用,有同学认为是河流的作用。其实土柱是降雨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继续查阅相关资料,继续学习。【教学反思】本课通过出示沟壑的地形,引导学生猜想沟壑的形成原因,然后利用模拟实验搜集证据,知道沟壑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流水侵蚀后,冲走的土壤和泥沙沉积到平坦的地方形成冲积平原。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画示意图,有效建构了完整的知识框架,将在课堂上做的模拟实验和实际地形联系起来,对地形和地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