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4.14《池塘里的世界》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4.14《池塘里的世界》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冀人版科学(2017)六年级上册4.14池塘里的世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以栖息地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活动1“池塘里的世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等活动,认识栖息地能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活动2“分析栖息地里的生物”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学习简单的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从选点观察、取样记录到统计整理,再到用概念图展示自己的成果,认识校园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应用与拓展“寻找栖息地”意在引导学生从池塘,校园或居住地拓展到地球的各个角落,进而形成对栖息地的完整认知。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提出问题、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得出结论、
2、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探究栖息地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实事求是,能与他人合作学习、沟通交流,能综合考虑小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的科学态度。本课的重点是认识栖息地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教学目标】科学观念:能说出栖息地能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科学思维:1能围绕“池塘里的世界”提出可探究的问题。2 .能通过观察等方式获取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信息。3 .能利用记录表、统计表、概念图等方式记录整理观察到的信息。4 .能运用分析、比较、概括等方法得出结论。5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与评
3、价。探究实践:1 .能对常见栖息地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2 .能做到尊重证据,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3 .能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综合考虑各成员的意见,形成集体的观点。态度责任:能认识到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教学过程】课时安排:建议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完成活动Io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及“应用与拓展”。第一课时(一)提出问题1引导:(播放校园歌曲童年)池塘是儿时的乐园,关于池塘,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2.提问:池塘里有哪些生物?池塘为它们提供了哪些生存条件?(二)获取信息1引导:校园里有一块池塘,我们一会儿就到那儿进行实地观察。想一想,我们观察池塘时,应该观察什么又怎么观
4、察呢?观察时要注意什么呢?下面我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2 .交流: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分组交流。3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教师进行归纳概括。4 .讲解:观察池塘中生活着哪些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还有哪些非生物;观察时要利用感官或借助放大镜进行,要认真仔细,要边观察边记录;观察时不要陆意丢弃废弃物,不伤害动物和植物,要注意安全。5 .观察:学生到实地进行观察。(也可以布置学生课前进行观察,课上利用课件或图片引领学生进行交流。)(三)形成知识1.讨论:池塘中生活着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为什么能在池塘中生存下去?(提示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第二个问题:一是从非生物因素方面思考,如这些生物生存需要阳光、
5、水、空气、土壤、温度等;二是从食物链来思考,比如按照食物链的关系,肉食性动物吃植食性动物,植食性动物吃植物。)2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3.小结:池塘中生活着小鱼、小虾、乌龟、田螺等动物,生活着水草,水藻、荷花等植物,生活着细菌等微生物。池塘为生活在其中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生长、繁殖所需要的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食物等必备条件,我们把这样的生活环境称为栖息地。(四)拓展延伸1讨论:如果池塘中缺少了某种生物(如水草),池塘中的其他生物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如果外界条件发生了改变(如温度降到O度以下),池塘环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2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讨论结果。3 .讲解:
6、像池塘这样的栖息地,由水草、鱼、虾和各种细菌等生物以及水、空气、阳光、温度、土壤等非生物共同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整体,被称为生态系统。第二课时(一)明确任务引导: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池塘这个栖息地,知道栖息地能为生物提供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和食物等基本需要。为了进一步认识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下面我们在校园或社区中选择一个小型的栖息地,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分析研究,来获取科学事实,得出科学结论。(二)掌握方法1讲述:教材出示的是某小组研究校园栖息地的过程和方法,下面我们通过阅读教材来掌握研究校园小型栖息地的方法。4 .阅读:学生在小组内阅读教材,重点理解研究的
7、方法和注意事项。5 .汇报:指定学生汇报阅读结果,其他学生进行修正和补充。6 .小结: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归纳总结。选点观察:不同小组可以选点不同,除教材提到的方法外,为保证选点的随机性,也可由学生背对背各掷一个小沙包,并以落地后的沙包为中心,画一个直径1米的圆或者一米见方的正方形,确定选点。取样记录:要随机取样,可以采用较简单的取样方法,除教材提到的方法外还可以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角线取样法或棋盘式取样法。注意事项:取样时要爱护动植物,取样结束要及时洗手。研究结束之后,要把生物放回原来的取样处。(三)观察分析1 .观察:学生到校园实地观察,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学生注意安全。
8、2 .分析:学生分组统计整理信息,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四)得出结论1讨论:(1)我们观察的栖息地中有哪些生物?这些生物之间是怎样的食物关系?栖息地为这此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哪些必要条件?么?科学家们经常随机取样,且选择多个观察地点,这样做的意义是什?3 .汇报;指定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学生进行补充与评价。4 .小结:栖息地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要的土壤、水、空气、阳光、肥料等条件。栖息地中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五)成果展示1 .概括:学生将自己的研究结果用概念图进行概括,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7页中。2 .展示:出示概念图向大家描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六)应用拓展1 .引导:除了池塘、校园栖息地之外,地球上还有各种各样的栖息地,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家园。请大家课下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寻找动物的栖息地,分析这些栖息地为哪些生物提供了怎样的生存环境,把研究结果用概念图呈现出来。2 .作业:学生课下按要求完成作业。3 .交流:择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按要求完成作业的小组或个人进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