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上端面夹具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支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铣上端面夹具设计.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目录第1章机床夹具简介11.1 机床夹具的主要功能11.2 机床夹具的组成11.3 夹具设计的步骤和基本要求11.3.1 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11.3.2 夹具的设计步骤2第2章零件的分析42.1 零件的分析42.2 零件的主次表面42.3 零件表面的技术要求5第3章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63.1 生产纲领63.2 生效率分析63.3 生产类型6第4章制订工艺路线84.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84.2 定位基准选择84.2.1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84.2.2 精基准选择的原则94.3 各加工表面加工余量94.4 制定工艺路线104.5 选择切削用量、确定时间定额11第5章铳上端面夹具设计225.
2、1 专用夹具的提出225.2 定位误差分析225.3 切削力和夹紧力计算235.4 夹具操作说明23总结24参考文献25第1章机床夹具简介1.1 机床夹具的主要功能机床夹具已成为机械加工时的重要装备,同时是机械加工不可缺少的部件,在机床技术向高速、高效、精密、复合、智能、环保方向发展的带动下,夹具技术也正朝着高精、高效、模块、组合、通用、经济方向发展。机床夹具的主要功能是使工件定位夹紧,使工件相对于刀具及机床占有正确的加工位置,保证其被加工表面达到工序所规定的技术要求,工件定位后,经夹紧装置施力于工件,将其固定夹牢,使其在加工过程中不致因切削力、重力、离心力等外力作用而发生位置改变。为了适应不
3、同行业的需求和经济性,夹具有不同的型号,以及不同档次的精度标准供选择。安装方法有找正法和用专用夹具,找正法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中,而专用夹具用于生产批量较大或特殊需要时。1.2 机床夹具的组成1 .定位支承元件确定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并支承工件。2 .夹紧装置将工件夹紧不发生移动。3 .对刀或导向元件保证刀具与工件加工表面的正确位置。4 .夹具体将夹具的所有组成部分组成一体,并保证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1.3夹具设计的步骤和基本要求1.3.1 夹具设计的基本要求夹具在机械加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机械加工的质量、工人的劳动强度、生产率和加工成本。因此对设计的夹具,提出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4、1 .能稳定可靠地保证工件的加工技术要求。若工件达不到加工技术要求,成为废品,则夹具设计是失败的,该夹具不能用与生产。2 .操作简单,便于工件安装,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工件安装时间,降低辅助工时,保证高的生产效率。3 .具有良好的工艺性,便于制造,降低夹具制造成本,从而降低分摊在工件上的加工成本。为保证上述基本要求,夹具的生产过程应按下面程序进行:夹具生产任务书一夹具的结构设计一使用、制造部门会签一一夹具制造一一夹具验收一一生产使用。夹具生产任务书是由工艺人员在编制工艺规程时,根据生产需要而提出的。任务书中包含内容有设计理由、使用车间、使用设备,该夹具所使用工件工序的工序图并在工序图上要标
5、明工序要求、加工表面、尺寸精度要求及定位定位基准、夹紧点。这是设计夹具的依据,也是验收制造夹具的依据。夹具结构设计是设计人根据夹具设计任务书的加工要求,提出几种可行方案、分析比较、进行误差计算,以确定出合理方案,进行设计。夹具结构设计完成后,要会同使用部门、制造部门就夹具的结构合理性、结构工艺性和经济性进行审核、会签、交付制造。制成的夹具要同设计人员。工艺人员、使用部门、制造部门共同进行验证。当确认夹具可保证工件该工序加工要求,能保证生产率、操作方便、安全,就可交付生产车间使用。1.3.2夹具的设计步骤当接到夹具设计任务书后,按下面6个步骤,逐步设计。1明确设计任务,收集研究设计的原始资料。原
6、始资料包括如下内容。A:加工零件的零件图、毛坯图及加工工艺过程,所设计夹具应有的工序图,并了解该工序所使用的设备、刀具、量具、其他辅具以及该工序的加工余量、切削用量、加工要求、生产节拍等参数。B:了解零件的生产类型,就是决定夹具采用简单结构或复杂结构的依据。若属大批量生产,则力求夹具结构完善、生产率高或是单件小批量生产或急于应付生产,则夹具结构应简单,以便迅速制造交付使用。C:收集该夹具所用机床的资料,主要指与夹具连接部分的安装尺寸。如铳床夹具要安装在工作台上,要收集工作如大小,工作如T形槽及槽距,以及机床的技术参数。D:收集所使用刀具的资料如刀具的精度、安装方式、使用要求及技术条件等。E:收
7、集国内外同类型夹具资料,吸收其中先进而又能结合本厂情况的合理部分。F:了解本厂制造夹具的能力和使用的条件,如夹具制造的条件及精度水平,有无压缩空气压值等。G:收集有关夹具部件的标准(包括国标、部标、企标、厂标),典型夹具结构图册等。2 .确定夹具结构方案,绘制结构草图,其主要内容如下。A:根据工件加工尺寸、要求和开关,确定工件的定位方式,选择或设计定位元件,计算定位误差。B:确定刀具的引导方式及引导元件(指钻夹具、铳夹具)。C:确定工件夹紧方式,选择或设计夹紧机构,计算夹紧力。D:确定其他装置(如分度装置、顶出装置)的结构型式。E:确定和设计其他结构,如铳床夹具与机床的连接装置、对刀装置。在确
8、定夹具结构的各组成部分时,可提出几种不同方案,分别画出草图,进行分析比较,从中选择出合理方案。3 .绘制夹具总图。应注意以下几点。A:绘制夹具总图,尽量按1:1绘制,以保证直观性。B:主视图尽量符合操作者的正面位置。C:工件轮廓用双点画线绘制,并视为假想透明体,不影响其他元件的绘制。D:绘图顺序为:工件一一定位元件一一引导元件一一夹紧装置一一其他装置一一夹具体。4 .标注总图上的尺寸、公差与配合和技术条件。夹具总图结构绘制完成后,需标注五类尺寸和四类技术条件。5 .编写零件明细表。明细表应包括零件序号、名称、代号(指标准件代号或通用件代号)、数量、材料、热处理、质量等。6 .绘制总图中非标准件
9、的零件图。第2章零件的分析2.1 零件的分析支架起支撑作用的构架肝小叶支架。主要应用于固定建筑及结构中管道电缆的支架,提升空间利用、生产效率等,又可分为一般支架和成品支架等分类。零件的主次表面图1-1支架零件图支架所有加工表而现分述如下:1 .支架上端面2 .支架中25端面3 .支架6858端面4 .支架中35H8孔5 .支架宽22U型槽6 .支架宽36U型槽7 .支架R1OU型槽8 .支架M8-6H螺纹2.2 零件表面的技术要求序号加工表面尺寸精度粗糙度1上端面0.03Ra3.22中25端面Ra12.5368X58端面0.05Ra3.2435H8孔+0.039ORa3.25宽22U型槽Ra1
10、2.56宽36U型槽Ra12.57支架R1OU型槽Ra12.58M8-6H螺纹Ra12.5第3章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3.1生产纲领生产纲领: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年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和废品在内的某产品的年产量。零件的生产纲领按下式计算。N=Qn(1+a+7)式中:N一一零件的生产纲领(件/年)Q一一机器产品的年产量(台/年)每台产品中该零件的数量(件/台)a备品百分率一一废品百分率3.2生效率分析操作者按规定的作业方法工作时,他的能力或努力程度叫效率。主要用来考核纯生产能力,不包括由技术、材料等其它问题所引起的能力损耗。1)标准工时:标准工时工标准作业时间+辅助时间
11、指在正常情况下,从零件到成品直接影响成品完成的有效动作时间,其包含直接工时与间接工时。即加工每件(套)产品的所有工位有效作业时间的总和。a版准工时:标准工时=生产一个良品的作业时间。b标准工时:正常工时+宽放时间=正常工时X(1+宽放率)c工厂使用的宽放率一般在10%20%,对一些特殊的工种,如体力消耗较大的工种,宽放率可适当放宽一些d正常工时是人工操作单元工时+机器自动作业工时的总和。2)制定方法:对现有各个工位(熟练工人)所有的有效工作时间进行测定,把所有组成产品的加工工位的工时,考虑车间生产的均衡程度、环境对工人的影响、以及工人的疲劳生产信息等因素后,计算得到标准工时。生产率=(产出数量
12、X标准工时)(日工作小时X直接人工数)X100%3.3生产类型根据生产纲领的大小,可分为三种不同的生产类型:1 .单件生产:少量地制造不同结构和尺寸的产品,且很少重复。如新产品试制,专用设备和修配件的制造等。2 .成批生产:产品数量较大,一年中分批地制造相同的产品,生产呈周期性重复。而小批生产接近于单件生产,大批生产接近于大量生产。3 .大量生产:当一种零件或产品数量很大,而在大多数工作地点经常是重复性地进行相同的工序。生产类型的判别要根据零件的生产数量(生产纲领)及其自身特点,具体情况见表I-Io表1T:生产类型与生产纲领的关系生产类型重型(零件质量大于2000kg)中型(零件质量为100-
13、2000kg)轻型(零件质量小于IOOkg)单件生产小于等于5小于等于20小于等于100小批生产5-10020-200100-500中批生产100-300200-500500-5000大批生产300-1000500-50005000-50000大量生产大于1000大于5000大于50000零件是轻型零件,根据表IT可知生产类型为大量生产。第4章制订工艺路线4.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灰铸铁,铸件有多种分类方法:按其所用金属材料的不同,分为铸钢件、铸铁件、铸铜件、铸铝件、铸镁件、铸锌件、铸钛件等。而每类铸件又可按其化学成分或金相组织进一步分成不同的种类。如铸铁件可分为灰铸铁件、
14、球墨铸铁件、蠕墨铸铁件、可锻铸铁件、合金铸铁件等;按铸型成型方法的不同,可以把铸件分为普通砂型铸件、金属型铸件、压铸件、离心铸件、连续浇注件、熔模铸件、陶瓷型铸件、电渣重熔铸件、双金属铸件等。其中以普通砂型铸件应用最多,约占全部铸件产量的80%。而铝、镁、锌等有色金属铸件,多是压铸件。4.2 定位基准选择基准的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基准选择的正确、合理,可以保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否则,就会使加工工艺过程问题百出,严重的还会造成零件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进行。4.2.1 粗基准的选择原则1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上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要求,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如果在工件
15、上有很多不需加工的表面,则应以其中与加工面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作粗基准。2 .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应选择该表面作精基准。3 .如需保证各加工表面都有足够的加工余量,应选加工余量较小的表面作粗基准。4 .选作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飞边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5 .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特别是主要定位基准,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由以上及零件知,选用支架上端面、前端面和右端面作为定位粗基准。6 .2.2精基准选择的原则1 .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实现“基准重合”,以免产生基准不重合误差。2 .当工件以某一组精基准定位可以较方便地加工很多表面时,应尽可能采用此组精基准定位,实现“基准统一”,以免生产基准转换误差。3 .当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要求加工余量尽量小而均匀时,应选择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