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C集中存储方案建议书华为3Com集中存储方案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3C集中存储方案建议书华为3Com集中存储方案建议书.docx(2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H3C集中存储方案建议书华为3Com集中存储方案建议书技术建议书HBCITOIP解决方案专家目录第1章H3C存储简介3第2章存储技术进展趋势5第3章需求分析73.1 XX客户现状73.2 存储架构分析73.3 XX客户存储系统需求8第4章H3C集中存储解决方案(IX1OOO)104.1 H3C网络存储简介104.2 方案设计104.3 设备选型:IX1OoO114.4 方案特点与优势124.4.1 方案特点124.4.2 方案优势12第5章配置列表15第6章产品介绍166.1H3CNeoceanIX1OOO网络存储系统16第7章服务介绍227.1 H3C存储产品售后服务模式图227.2 H3C
2、全球技术服务部227.3 H3C渠道合作伙伴24第1章H3C存储简介随着SoA、网格技术、效用计算、OnDemand等新兴技术、观念对IT世界的深刻影响与改变,传统的计算、网络、存储正在打破领域间的壁垒走向融合。这种融合的目标是为用户提供真正的资源化、标准化、服务化的新型IT应用模式,帮助用户摆脱IT技术的困扰,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到业务的运营与进展,从IT投资中得到可持续增长的回报。在当今IT技术领域,IP技术已成为全球公认的,技术最成熟、应用最广泛、进展最迅速、功能最丰富的IT标准,以IP为基础架构的IT业务整合与重构正是融合的大势所趋。基于对IP技术与应用的深刻懂得,H3C2004年开始投
3、入IP存储的研发与生产,并于2005年10月推出了全系列IP存储产品与解决方案。2006年,H3C在国内IPSAN市场占有率达到36.5%,成为国内最大的IPSAN产品与解决方案供应商,并被专业媒体评选为IPSAN首选品牌。目前,H3C存储已有成功案例300多个,覆盖国家部委、各省自治区与直辖市的党政、财税、公检法、教育、能源、交通、卫生、媒体、企业、金融、运营商与部队等50多个行业,并从2007年开始行销海外。3年来,H3C累计投入存储研发费用3亿元,分别在深圳、杭州建立了国内最大的存储产品研发、测试、生产基地。截止2006年底,H3C存储产品已获得中国国家专利局批准通过的40余项专利技术,
4、并持续以平均每月5件以上的速度增加。H3C在IP存储市场的迅速崛起与成功,得益于在IT基础架构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对存储市场的特殊懂得与对用户飞速进展的信息化需求的准确把握。在H3C看来,IT资源(CPU、内存、存储、网络)的作用在于按照应用的时间要求,准确计算出访问规则,建立应用到数据之间的连接路径。理想的IT架构,应该能够根据应用需求的变化,动态组织资源以满足不一致响应时间的应用需求。应用不需要预先设置访问路径与配置资源,当架构的局部硬件出现故障时,能够动态透明地进行硬件资源调配,使资源像水、像电一样能够随时可用。要实现应用与资源的动态组合,需要打破IT资源静态绑定的现状,在应用、计算、网
5、络、存储、数据等各个层面实现虚拟化、资源化,这就是当前IT领域正在进行的计算与存储、应用与技术、数据与存储的三大分离。H3C同时认为,存储的本质是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用户对存储的一切需求,都是来源于高速进展的业务应用对数据处理、数据保护、数据调度、数据安全的要求。存储对流媒体、Web、EmaikO1TP、DSS、归档、法规遵从等应用系统日新月异进展的习惯能力,构成了存储的核心价值。IP存储是运用IP技术作为整合IT基础架构的标准化手段,以存储虚拟化与资源化、数据管理标准化为目标,将业界领先的数据管理与应用服务技术在IP标准架构之上共冶一炉,通过ITOIP的技术融合,建设IP存储统一架构。针对不
6、一致层次、不一致业务的应用特点,H3C在推出存储产品同时,还推出丰富的数据管理与数据应用方案多服务器数据集中方案、高性能流媒体点播方案、网格存储堆叠方案、近线CDP连续数据保护方案、异构存储系统远程灾备方案、虚拟磁带库备份方案、WindOWS服务器系统远程启动保护方案。这些方案促进IT基础架构牵引业务,持续助推企业进展。“整合存储资源,0距离;统一存储架构,1体化”,H3C正在IP网络构建的应用海洋中成为IP存储领航者。第2章存储技术进展趋势信息或者数据在IT系统中,总是必定处于“计算”、“存储”、“传输”三个状态之一。这三个方面也正好对应于整个IT技术的三个基础架构单元一一计算、存储与网络。
7、传统上,主机系统既负责数据的计算,也在通过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等手段对数据进行逻辑与物理层面的管理,而存储设备,则是以直连存储(DAS)方式连接在主机系统中。然而,由于历史进展的原因,各类标准与各类版本的操作系统、文件系统拥挤在用户的系统环境中,使数据被分割成杂乱分散的“数据孤岛(datais1and),无法在系统间自由流淌,自然也就谈不上设备的充分利用与资源共享。有鉴于此,人们开始寻找存储网络化与智能化的方法,希望通过提高存储自身的数据管理能力,独立于主机系统之外,以网络方式连接主机与存储系统,以设备资源透明的方式为计算提供数据服务。从而将数据管理的职能,从标准混乱、应用负荷繁重的主机中分离
8、出来。在网络存储的进展过程中,SAN(存储区域网络)与NAS(网络附加存储)得到了迅速的进展。NAS是一种直接利用局域网,基于文件的存储架构,存储数据的传输也是基于局域网。NAS的最大优点是能够很容易实现异构平台的文件共享,NAS的另一个优点在于其扩展性,由于存储单元能够比较容易地加入到网络中。然而,NAS存储在数据备份或者存储过程中会占用网络的带宽,可扩展性有限,同时访问需要通过文件系统格式转换,因此是以文件一级来访问,不适合BIoCk级的应用,特别是要求使用裸设备的数据库系统。而SAN存储架构的出现弥补了NAS的不足,为存储系统的进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SAN(StorageAreaNet
9、work)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与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架构,这个网络专用于主机与存储设备之间的访问。当有数据的存取需求时,数据能够通过存储区域网络在服务器与后台存储设备之间高速传输。FC光纤通道技术使得存储系统的可升级性、稳固性、可用性与性能都大大加强。只是,它最大的优势是集中的管理,这就降低了总拥有成本。光纤通道要紧应用在某些重要业务与高性能应用,如数据中心环境。然而,在过去8年以FC协议为主的SAN存储系统建设中,人们逐步发现FC协议尽管基本解决了传输速度与扩大容量的问题,却难以完全承担起存储系统独立化的重任。FCSAN的互操作性仍是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要紧问题。SAN本身缺
10、乏标准,特别是在管理上更是如此。尽管光纤通道(FibreChanne1)技术标准的确存在,但各家厂商却有不一致的解释,因此,互操作性问题就像沙尘暴一样迎面扑来,让人猝不及防。这就导致了FC兼容性差、成本高昂、扩展能力差、异构化严重的问题。在存储以SAN的名义独立走上IT舞台的同时,IP与以太网技术在网络领域突飞猛进,在同样1997-2005的8年中,主流商用协议标准从IOM进展到了10G,整整提升了IooO倍,行业的进展动力与技术标准的成熟性已无可争辩。IP技术已经成为整个IT行业中最成熟、最开放、进展最迅速、成本最低、管理最方便的数据通讯方式。在经历了FCSAN进展的过渡性尝试后,整个行业开
11、始考虑将FC传输技术替代为更加成熟可靠、成本更低的IP技术,以习惯广域网数据应用、大规模服务器数据集中、海量数据存储等应用对新一代存储系统的要求,同时为“随需应变”的IT新时代到来,奠定坚实的开放化标准基础。2003年,以IBM等公司共同发起的iSCSI(InternetSCSI)协议,通过IETF组织的审议,公布为RFC标准。iSCSI协议实际就是将标准的SCS1存储访问指令,打包到TCP/IP中进行传输。iSCSI标准一经公布,就以其低成本、高可管理性、天然的跨广域数据传输与管理能力、海量组网能力得到了业界的青睐。基于iSCSI协议构建的IPSAN存储,已崭露头角,成为新一代存储系统的标准
12、,成为IT新时代围绕IP技术进行的网络与存储融合的标志性技术。由于iSCSI协议将SCS1数据传输的基础从封闭昂贵的FC协议转移到IP之上,使存储系统突破了长期困扰着存储系统的兼容性、成本与管理性桎梏,使存储网格、广域数据传输、大规模服务器数据集中、远程容灾、高性能交换式存储架构等存储技术脱下昂贵的外衣,成为广大行业客户均能轻松获得的最新存储技术。随着iSCSI技术的完善,数据块级的存储应用将变得更为普遍,存储资源的通用性、数据共享能力都将大大增强,同时更加易于管理。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普及与万兆以太网络的成熟,IP存储必定会以其性价比、通用性、无地理限制等优势飞速进展,iSCSI技术将联合SCS
13、I、TCP/IP,共同开创网络存储的新局面!第3章需求分析3.1XX客户现状XX客户现有的应用情况如下:1、数据库服务器数量、基本配置、操作系统、数据库、存储需求2、OA服务器等3、其他应用服务器现有应用系统拓扑图如下:3.2存储架构分析我们认为,在信息日益膨胀的今天,存储系统应该得到与主机、网络、应用一样的重视。未来的信息系统规划与建设,务必从主机、存储与网络这三个方面入手,取得最佳的均衡,从而得到功能强大、扩展性强、易于管理、高投入产出的信息系统。反观XX客户的信息系统,我们能够看到存储系统还是处于依附于服务器的从属设备的地位,如数据库服务器、OA服务器都直接使用本级的内置硬盘进行存储数据
14、。由于在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并没有针对存储系统做一整体规划,因此存储系统是伴随着应用系统的建设、服务器个数的增加而无序的进展着,存在着资源分散,管理繁琐等问题。存储系统的现状既不能满足XX客户对信息系统的要求,也不符合当前存储技术进展的趋势。通过全面的调研与分析,我们认为要紧面临下列问题与困难:1、存储容量不足目前,存储系统的容量已经不能支撑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对存储容量进行扩展。2、扩展能力差磁盘阵列与服务器内置硬盘的存储方式受空间与接口数量的限制基本不具备扩展能力,要增加存储空间,务必更新或者增加服务器与存储设备。3、空间利用率低存储资源内置与直接连接的方式都严重制约了存储空间的共享能力
15、,即使存储设备有多余的空间也很难提供给其他服务器直接使用。4、数据安全性差重要数据缺乏可靠的备份与恢复措施,不能应对磁盘故障与人为操作失误、病毒、黑客等软灾难。5、管理复杂繁琐存储系统体系架构的落后,导致了存储设备重复投资较明显,每当有新的应用系统上线就需要为之配备单独的存储设备,多年下来必定导致多种类型的设备共存,各自的特性与管理方式都不相同,直接增加了管理与保护工作的难度;通过上述分析我们能够看出,XX客户信息系统的应用系统与数据的数量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的水平,务必在存储系统的体系架构层次上做出合理的调整。假如还仅仅通过增加更多的硬盘、购买更多的存储设备来实现空间的扩展,只能是“头痛医头”,
16、不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会为今后整个系统的进展带来更大的困难。我们建议首先使用先进的IPSAN架构的存储设备来增加存储系统容量时,然后把有关的存储设备进行整合,最后将分散在各类存储设备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上,进行统一管理。3.3XX客户存储系统需求1、集中存储为了满足应用系统关于存储的需求,并考虑到性能、扩展性、可靠性等因素。XX客户计划建设存储区域网络(SAN),来统一为应用系统提供存储服务。这样既能够有效的提高整套系统的存储利用率,简化管理与保护的工作量,同时有利于实现数据的集中备份;同时利用SAN-存储局域网的融合性与可扩展性,实现“服务器群一SAN网络一存储池”新一代IT架构,保护用户投资,降低用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