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传染科)护理单元设置布局与管理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传染科)护理单元设置布局与管理要求.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区(传染科)护理单元设置布局与管理要求感染性疾病科负责就诊患者的传染病筛查和感染性疾病治疗。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均应设置感染性疾病科。感染性疾病科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病区。【设置与布局】感染性疾病科病区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新生儿科、产科、儿科、重症监护病区,还须远离食堂、水源、生活区、其他公共场所、职工宿舍、居民住宅等,有供感染性疾病患者活动、娱乐场地。病区宜设2个以上出入口,工作人员和患者进出分道、患者入院与出院分道、清洁物与污物运送分道,有条件的医院设内、外走廊。病区设立“三区两通道”:“三区”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及污染区,三区之间设缓冲
2、间;“两通道”为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分区明确,界限清楚,标识明显。病房内设置独立卫生间。1清洁区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污染及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值班室、男女更衣室等。2 .潜在污染区指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办公室、治疗室、储物间、配餐间、医疗器具处理室、内走廊等。3 .污染区指感染性疾病患者和疑似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如病室、处置室、污物间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置室与外走廊等。4 .两通道指医务人员通道和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出入口设在清洁区一端,患
3、者通道出入口设在污染区一端。5 .缓冲间清洁区与潜在污染区之间、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均应设缓冲间,为医务人员的准备间。室内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和手消毒设施、干手设施及必要的防护用品。6 .遵照卫生部颁布的医院隔离技术规范(WS/T3112009),根据疾病传播方式、隔离要求不同,病区又可分为主要收治经接触传播疾病区域、经呼吸道传播疾病区域。有条件的医院可设立负压病区或病房。(1)经接触传播疾病病房主要收治经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病房应自然通风良好或安装通风设施,配备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干手设施:每间病房病床数不超过4张。床间距21.1m。其他设施同普通病区。(2)经呼吸道传播
4、疾病病房主要收治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含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基本设施同经接触传播疾病病区,病室内还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3)负压病区/病房通过特殊通风装置,使病区/病房的压力低于室外压力,使病区/病房的空气按照由清洁区向污染区流动。负压病区/病房排出的空气需经处理,确保对环境无害。适用于经空气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基本设施同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病房。病房采用负压通风,上送风、下排风,送风口远离排风口,排风口置于病床床头附近,排风口下缘靠近地面但高于地面IOCnI,门窗保持关闭。【管理要求】建立健全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质量标准并贯彻落实。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医院隔离技术规范、消毒技术
5、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普通病区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做好;1隔离管理(1)三区分区明确,界限清楚,标识明显。(2)隔离病房有隔离标识,限制人员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隔离;粉红色为飞沫传播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隔离。(3)不同传染病种类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单独安置。(4)一间负压病房宜安置一个患者,无条件时可安置同种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5)经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疾病患者病情允许活动时,应戴外科口罩,限制活动范围。(6)减少患者转运,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7)减少探视。经空气传播和飞沫传播疾病患者如需探视,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探视者与患者之间相隔距离在
6、Im以上。(8)医务人员进入感染性疾病科病区应穿专科工作服;按照不同区域要求穿戴隔离防护用品,离开该区域时及时脱下;感染性疾病专科工作服不得穿出室外,外出时应更换外出衣和鞋。2.防护管理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相应防护措施。(1)标准预防具体要求见“医院感染护理控制工(2)接触传播的防护接触经接触传播的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应戴手套,手上有伤口时戴双层手套,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脱下的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
7、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3)空气传播的防护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4)飞沫传播的防护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
8、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与患者近距离(I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5)其他传播途径疾病的隔离与防护应根据疾病的特性,采用相应的隔离与防护措施。(6)承担甲类传染病、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患者的诊疗护理前,医务人员应经过专门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防护技术,方可进入隔离病区工作。(7)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技能的培训,每年12次。3.清洁消毒管理(1)清洁卫生工具需按病种、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的划分严格分开使用。有明显标识。每次使用后浸
9、泡于高效消毒液中消毒1小时以上,洗净悬挂晾干备用。有独立卫生间的,每个房间固定1个拖把。(2)物体和环境表面无明显污染情况下,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对有明显污染者,用含有效氯或有效澳的消毒剂溶液喷雾和擦洗处理(消毒配制浓度细菌繁殖体250500mg1,肝炎病毒2000mg1);结核分枝杆菌污染者,用0.2%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或二溟海因消毒液擦洗;霍乱、炭疽等烈性传染病病原体者用有效溟或有效氯IOOo2000mg1作用30分钟后再擦洗。(3)室内空气加强通风;室内有人时,选用循环风紫外线空气消毒器、静电吸附式空气消毒器消毒;室内无人时,使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或采用化学消毒剂
10、(如0.5%1%过氧乙酸溶液加热蒸发,在609680%相对湿度、常温下,过氧乙酸用量按1gr2计算,熏蒸时间2小时)熏蒸或喷雾消毒。(4)生活用具(餐具、痰杯、便器、脸盆等)个人专用、单独处理,采用煮沸30分钟、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IOoomg/1有效氯消毒液浸泡30分钟(消毒后清水冲洗)等方式消毒。(5)布类患者衣被专机洗涤,用含二氧化氯或有效氯50Omg1的消毒洗衣粉溶液洗涤3060分钟,然后用清水漂净;传染病死亡患者布类及有明显血、脓、便污染的布类先用15002000mg1有效氯消毒剂喷酒后立即袋装送焚烧;严禁在病房内清点和处理传染病患者污染的布类。(6)诊疗用品体温表专人专用,每次测
11、量后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血压计袖带专用,或一用一消毒;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按要求盛装,并有明显的隔离标记,送消毒供应中心处理。(7)污水处理建立感染性疾病科病区独立的污水净化处理系统。严禁将未经消毒或无害化处理的污水、污泥任意排放或用做农肥。无净化处理系统的医院,感染性疾病患者的排泄物、分泌物、呕吐物等必须先倒入含有漂白粉的容器内,按漂白粉与排泄物1:5的比例混合放置2小时后方可倒入卫生间。(8)污物处理隔离患者的生活垃圾按照医疗垃圾处理。使用黄色袋装,装满3/4时及时密封,使用双层污物袋,能焚烧的采用焚烧处理。(9)入院、出院处理传染病患者入院时应做卫生处置,更换医院衣服。患者的衣服经消毒后交家属带回或统一保管。做好患者及陪护的消毒隔离知识宣教。患者出院或转院前进行卫生处置。(10)终末消毒患者出院、转院或死亡时,及时对房间进行彻底消毒,包括床单位、地面、墙壁等。(H)对卫生员定期培训有关病房卫生清扫、医院感染护理控制的基本知识,确保各种消毒剂使用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