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明朝清朝(前期)尼布楚条约确立对西藏管辖权Ii,o15世纪16世纪I,前期中期明物郑和下殖民者明与整后金大清明清郑成功收设台开始派遣击败准鸦片建立西洋东来犯议和建立立国易代复台湾港府驻藏大臣嘴尔战争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课标要求素养达成时空观念结合历史地图概述明朝时期对边疆的管理,认识到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1 .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2 .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制度的发展。史料实证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客观分析明朝采取的集权措施,并通过相关史料分析明朝废宰相、设内阁等产生的影响。历史解释分析明朝政治经济的发展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认识到
2、郑和下西洋产生的历史影响。知识点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量基础落实I.明朝的建立(1)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统一了南方大部分地区。(2)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朱元璋就是明太祖。同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2.政治制度的变化废除宰相目的:加强皇权。表现: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结果:对以后五百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设置内阁背景废除宰相后,皇帝需要直接领导六部等具体职能部门,工作压力成倍增加确立内阁制明成祖选拔一些文官入值文渊阁,充当秘书。从此,一个常设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的秘书机构形成,称“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职责大学士的
3、日常工作主要是替皇帝浏览百官奏章,草拟处理意见,称为“塞担”。皇帝在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称为“批红”发展明朝中后期,有的大学士深得皇帝信任,权力很大,被比喻为宰相(3)宦官专权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表现: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图解历史明内阁政治地位演变图Y(政治地位)票拟权I与密务K.参机事决,侍从顾问,部权尽归内阁明太祖明成祖明宣宗、明英宗明神宗X(时期)量合作探究视角1丞相制度的废除材料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
4、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颁(比喻抗衡,不相上下),不敢相压。事皆朝延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祖训首章思考结合材料,分析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的理由并说明其根本目的。试答:提示理由:朱元璋认为宰相专权乱政,导致政局不稳。根本目的:皇帝总揽大权,加强君主专制。视角2内阁制的特点材料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臣备员六年,百凡(全部)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摘自明神宗实录思考据材料,归纳叶向高评论内阁的观点。试答:提示观点:阁臣只是顾问,不是宰相;
5、阁臣权力借助皇帝权威:内阁对君权、部权都很尊重,一切都听命于皇帝。深化拓展宰相制与内阁制的比较比较项宰相制内阁制权力来源宰相制度皇帝的信任职责参与决策国家大事皇帝的侍从顾问,无决策权任免经过皇帝及大臣商议,由皇帝决定直接由皇帝决定权力拥有一定的决策权、参与政治权有票拟权,但最终决定权由皇帝掌握对皇权的影响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知识点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宜基础落实1 .郑和下西洋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遣宦官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评价(1)积极方面:郑和下西洋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
6、前的远洋航行,大大领先于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2)消极方面: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2.倭寇之患概况(1)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部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2)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应对(1)戚继光率戚家军,在浙江台州九战九捷;在福建、广州与抗倭将领俞大猷合作,连续重创倭寇。(2)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朝廷遂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3.西方的侵扰(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殖民者在中国沿海的活动日益频繁。(2)表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
7、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思维点拨明朝的海禁与弛禁明初官方垄断对外贸易,明代所谓的海禁大部分时期都是针对日本的、带有经济封锁性质的贸易和军事禁运。明朝中叶政策调整,平定外来侵扰后,海外贸易重新对民间社会开放,海外政策完成了从以政治为中心向以经济为中心的转移,即由官方层面的开放下移到民间层面的开放。昼合作探究视角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影响材料郑和七次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夺他人一分财富。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思考根据材
8、料,指出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结合所学,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试答:提示特点: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和平往来。积极影响:促进了各国间友好往来: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消极影响: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未使中国真正走向海洋、利用海洋。认知升华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郑和下西洋的意义(1)代表了一种和平交往的航海模式,体现了中华民族“协和万邦”的人文传统。(2)官方贸易,议价成交,体现了平等、自愿、公平的贸易原则和精神。(3)它代表了中华民族敢于探险、开放包容的人文精神,也代表了中国与邻为善、世界大同、共享太平的社会意识。知识点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贵基础落实1 .边疆
9、关系明蒙关系防御明朝重新修筑了长城,防御鞋朝、瓦刺南下战争明中期,瓦剌和鞋粗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瓦剌还曾经俘虏了明英宗和平1571年,粒胆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接受明朝册封西藏册封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设机构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管理西藏军民事务,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东北明朝前期,在黑龙江流域设立奴儿干都司;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概念阐释奴儿干都司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是中国明代政府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管辖机构。奴儿干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流官,后为世袭。辖区内分置卫所,明朝政府还任命各族首领掌各
10、卫所,给予印信,照其习俗,统其所属,以时朝贡。贡物相当于内地的赋税。2 .明清易代(1)女真族建金: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称汗,国号大金。(2)清朝建立: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3)明朝的灭亡:K4支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随即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4)清军入关:1644年,清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此后逐渐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归纳总结明代民族政策的特点军事征讨;设长城等防御体系;招降与安抚;开展互市;利用宗教;笼络上层。宣合作探究视角明朝经略边疆的措施材
11、料明朝形势图思考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朝在上图中的一区域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经略边疆?试答:提示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东南:派戚继光等人到沿海平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西南:封授藏族的僧俗首领以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加强管理西藏军民事务。西北:明政府一方面重修长城加强防御,另一方面与鞍粗订立和议,进行册封,恢复朝贡贸易,推动了汉蒙关系的友好发展。网络构建史论要旨.明朝政从E就啻废除设立东制设司农民起义、明M事总一丞相一内阁W礼监一政治黑暗一&海上交前期:郑和下西洋一掌握海权算/露冲期:抗倭战争H去明清易代邛西山分1后期:西方殖民者
12、侵扰海权清朝统一清乎北方蒙古三省六部制二I军机处A.三公九卿制B,内阁制C.二府三司制D.一省制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成祖时期设置的中枢机构是内阁,使君主专制发展到新高度,故B项正确;三公九卿制是秦朝时期的政治制度,排除A项;二府三司制是宋朝强化君主专制的产物,排除C项;元朝推行一省二院制,排除D项。2 .明代后期,“朝廷有命令,必传之于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方传至臣等;内阁有陈说必达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内阁权力发生了膨胀B.司礼监和内阁相制衡C.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D.明朝中枢机构的变化答案C解析由材料“必传之于太监管
13、文书官达至太监,太监乃进至御前”可知,司礼监的太监在诏令和朝廷命令传达中的重要地位。司礼监服务于皇权,据此推理皇权的加强是导致材料所述现象的根源,故C项正确。3 .印度次大陆上的古里、柯枝等国,几乎每次都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郑和第四次下西洋后,阿拉伯地区的忽鲁漠斯、阿丹、佐法尔,非洲东海岸的木骨都束、麻林等国也多次遣使纳贡。这说明郑和下西洋()A.增加了明朝的财政收入B.推动明朝放弃了对海外贸易的限制C.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D.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沿岸的影响力答案D解析印度次大陆、阿拉伯她区以及非洲东海岸国家多次随郑和使团入贡明朝,说明郑和下西洋扩大了明朝在印度洋的影响力,促进了中外友好关系的发展
14、,故选D;明朝实行朝贡贸易,厚往薄来,增加了明朝的财政开支,排除A;明朝推行海禁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排除B;西汉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排除C。4 .据学者研究发现,16世纪明朝出现的所谓“嘉靖大倭寇”(嘉靖:15221566年,明世宗年号)实则是“假寇”,确切说是“中国之害”。原因是“寇与商是同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这种“假寇”出现的原因是()A.商人与倭寇勾结B.严厉的海禁政策C.商人的地位低下D.日本海盗的骚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寇与商是同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认为海盗严重的原因在于海禁政策,使大量的商人转化成海盗,“市禁则商转为寇”,使商人铤而走险,故选B。5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