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作业).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661090 上传时间:2024-03-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统编版必修纲要上册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基础(作业).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A.道德品质的变化B.政治制度的变化C.物质条件的变化D.文化修养的变化11 .战国时期,某一思想学派提倡人与人之间“兼相爱、交相利”,反对“别相恶、交相贼”,并希望能够建立一个强不执弱、众不动寡、常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的理想社会。据此可知,这一思想学派应是()A.儒家B.道家C.股家D.法家12 .春秋战国时,某位思想家主张“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位思想家是谁?A.墨子B.韩非子C.孟子D.庄子13 .下列作品与中国先秦文学中的“楚辞”创作风格相似的是()A.西风颂B.人间喜剧C.战争与和平D.6等待戈多14 .孔子周游列国之时,希望寻得一位统治者,能采纳他的政治

2、见解。他的政治见解是()A.无为而治B.为政以镌C.尚贤D.实行仁政15 .旦旦大学的校训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节选自中国古代某部典籍中的一句话,其后半句是:”仁在其中矣”.据此判断,这部典籍是:A.周礼3B.老子3C.墨经D.论谙16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竞相改革成为时代风潮。推动这一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战争频繁B.诸侯争霸C.百家争鸣D.经济发展17 .管子牧民中提出“仓康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的观点。下列思想主张与该观点最为相似的是()A.老子“民之难治,以其智多B.孟子,民为班.社稷次之.君为轻”C.荀子“不富无以养民情”D.果子”兼相爱,交相利”18 .推动中国

3、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迈进的因素应包括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水利设施的兴修各诸侯国的变法措施城市经济的发展A.sB.dx)C.够D.19 .商鞅由卫入秦后对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熨股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这表明商鞅主张()A.循礼法占B.因时变革C.隆礼重法D.重农抑商20 .某古代水利工程”早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日:水早从人,不知饥慌北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B.郑国梁C.灵渠D.龙首渠21 .春秋战国时期的某学派代表人物认为:万物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亮之末

4、,而泰山为小:该学派是()A.儒家B.道家C.法家D.黑家22 .1965年10月24日,河北省易县武阳台大队社员在村西耕地时发现铁剑、铁戟各一件,刀币数枚,于是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结果出土大量铁器,其中铁农具有犁、桦、铲、镣等,11铁农具的数量超过了其他工具的总和,据此可知当时()A.铁农具已在全国范围内使用B.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提升C.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已经成熟D.河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23 .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奸陌”的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新兴地主阶级自耕农阶层奴隶主阶级商人阶层A.B.c.(DD.GXS)24.孔子日:“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老子日:“

5、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由此可知,两者都()第2课诸侯争与变法运动一基础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单选题1 .曾国实行“初税亩”,结果导致了A.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B.土地所有制发生变革C.以土地多少为标准收税D.封建制度正式确立2 .下列对于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的表述,错误的是A,秦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B.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C.泰国贝族认同了商鞅的变法主张D.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3 .下列著名言论或主张,哪一主张不是孔子的思想A.“己所不欲,勿施千人、B.“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C.、克已曳礼”D.“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现象反映的时

6、代特征是A.新旧更替与社会转型B.国家分裂与民族融合C.政权更替与阶级对立D.争第称雄与国家统一5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仃“学在官府同面被打破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民间的学术活动逐渐兴起士受到统治者的近用A.B.(EXgXS)C.D.(DdxgxS)6 .土曾经是底层贵族,到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由武士而蜕化成了文土,他们中不少人授徒讲学、著书立说、互相辩驳,并且成为当时推进社会变化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土的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A.急剧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与娘变B.官学与私学界限被打破,土是文化的主要传播者C.诣侯争雄,为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历史契机D.技

7、术进步,改变了土在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7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仁”“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A.(IXg)8 .(Dc.(DD.(D8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兴地主阶级日益崛起B.各国变法相维展开C.各国诸侯争霸战争频繁D.社会处于经济、政治大变革时期9 .春秋战国时期,主张“道法自然”、倡导“无为而治的学派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兵家10 .战国人向往三代的淳朴民风,对自己所处时代的社会风气不满。韩非子指出,先前,人民少而财有余”,故“民不争”:如今“人民众而货财寡”引起“民争轴非子认为民由“不争”到“争”的根源是A.体现了蔑视天地的无畏精神B.

8、认为自然存在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认识的D.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25 .尚书酒倍云:“人无于水监(照镜子),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兼爱尚贤B.主权在民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26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图C人去“慰问”,杞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这表明当时A.周郑矛盾有效解决B.旧有统治秩序受到了挑梭C.分封制度不复存在D.周王室与诸侯国地位平等28 .在山东

9、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处名为“杏亭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旅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A.“是非之心,人皆有之”B.“民责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觎节用爱民”D.“水则载舟.水亦覆舟”29 .下表为先秦时期部分思想家的观点: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骨心于农。也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电,纷蚣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材料二民本思想滥筋于殷商至西周.到了春秋,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民本理论,孟子集西周以来民本思想的大成,提出了仁政学说,主张民贵君轻”,彩成了比较完整的民本思想体系.此外,这一时期的缁家还提出

10、了.“与民同乐”“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民事不可饿也”“取于民有制”“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等民本思想。摘编自游唤民先秦俗家民本思想论材料三舛非认为,只是靠君主和臣下的能干来治国,国家的稳定和富强只是竹叶的,能干的君臣一死,昔日的富强就会衰落:只有定下槎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人存政举,人亡政息”。他还认为,治理国家加要权应人的自私孔子“笥政猿于虎”孟子争地以战,杀人宿野.争域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上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帏非是以人民众而货财奇,事力劳而供养薄.故民争.”这反映出先秦思想家A.对发展社会生产的高度重视B.对统治集团贪欲无度的批判C.对社会矛盾成因的深入剖析

11、D.对春秋战国兼并战争的抨击30 .宗庙之牺(牺牛),为映亩之勤此种现推广始了湖北睡虎地秦墓竹简A.商朝晚期B.西周晚期C.春秋战国D.秦汉时期二、材料分析题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A国有贤良之士,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森,则国家之治薄.图B自利性,“人情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明确主张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反复强调“明法者强.慢法者弱”.据施觉怀韩非评传等(1)依据图A,指出其治国主张是,图B思想在(朝代)前期成为治国思想,图C思想主张的直接目的是三位思想家所处时代的特征是(2)选做题:以下两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小题计分)依据材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情家民

12、本思想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民本思想发展的原因。历史上哪一帝王是这一思想的践行代表?依据材料三,概括韩非子关于“法”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法”的思想发展的原因。历史上哪一王朝将这思想确立为治国思想?(3)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在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主要诸侯国的治国思想,然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3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一基础弁考答案:1. 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初税由是中国古代春秋时期,鲁国在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实行的按亩征税的田赋制度,它是承认土地私有合法化的开始,表明土地所有制发生变革,

13、B项正确: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不是鲁国实行“初税面”所致,排除A项;“以土地多少为标准收税”正式出现应在封建社会时代,与鲁国实行,初税亩”不尽相符,排除C项:“封建制度正式确立“是在战国时期一系列变法改革实行后,排除D项。故选B项。2. C【详解】商鞅变法侵犯了秦国贵族的利益,遭到贵族的强烈抵制和抗拒。C项说法错误,但符合史实,故答案为C项。当时的泰国是战国七雄中相对落后的国家,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形成变法潮流,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点暗: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

14、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Z无2没有但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本题的解答可以首先找出与史实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答案第!异常的公式结尾页,共4页227 .周平王死后,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郑国派15. D【详解】孔子是我国古代教育家,提出“仁”的思想。孔子和弟子整理的论语记我了孔子的言论,故D正确:周礼是一部通过官制来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排除A;老子3是记述道家创始人老子的言论,排除B:墨经是墨家的著作,排除C。故选D.16. 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国时期诸侯

15、争霸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各诸侯国势力壮大,相互之间出现了争霸战争,为了在争霸战争中获胜,各国竞相进行改革,故选D:ABC都是当时社会动荡、变革的表现,不是根本原因,排除.17.C【详解】材料“仓愫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体现的是物质文明对精神文明的重要性,C选项的富民思想和该观点类似,符合题意:A选项体现的是老子的愚民思想,排除;B选项是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排除:D选项是赛子的兼爱思想,持除。故答案为C。18. C(详解】推动中国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迈进的因素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牛产力的发展,农具和耕作方式的改进展干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水利设施的兴修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改革变法促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领域的变化,这些变化乂反作用于生产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