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暑假《动手做》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暑假《动手做》教学.docx(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动手做教学一个真实的课堂、灵动的课堂、以学论教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彰显课堂中生成的许多新资源,也应体现学生的认知差异,启发学生更加深入全面的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我所讲授的动手做(二)一课正是体现了这样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课,学生通过利用立体图形“描一描”“画一画”等活动,感知了“面从体上来”,认识了四个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动手做(二)这一课是这个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四个平面图形,初步认识平行四
2、边形,同时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教学这节课的过程中,我设计的第一个数学活动就是让学生给七巧板的七块板分类,学生展示了多种分类方法。有的是按形状分类,有的是根据图形的大小分类,有的是按角的个数分类等等。学生通过按形状分类,知道了七巧板有三种图形组成,突出了本节课学习的重点。而我更是抓住了按“大小”分类这个契机,提问学生:七巧板里的三角形我们能比较出来谁大谁小,那么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大小是什么样的?你们为什么把它们一个个单独摆在了旁边呢?它们的大小该怎么比较呢?我鼓励孩子:我们可以通过拼一拼,比一比来观察。接着,我就让孩子动手先摞在一起比大小,再任意拼一拼,看看能发现什么!通过
3、活动,学生发现了:大三角形等于2个中号三角形,中号三角形等于2个最小的三角形,从而我引导学生类推出大三角形等于4个三角形。并且孩子通过用两个最小的三角形拼一拼,发现了原来两个小三角形可以拼成七巧板中的平行四边形,还能拼成中号三角形和正方形,以此类推出平行四边形、中号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小是一样的,让学生感受到了原来不同形状的图形我们也能想办法比较出它们的大小,让学生再次体会了七巧板的“巧妙”。(这里所谓的大小指的就是图形的面积大小。当然,面对一年级学生,我们只说图形的大小即可。)对于一年级学生,像七巧板这样的课程,动手操作的活动比较多,能否组织好课堂纪律是这节课成功的关键。所以我在备课时,就会把
4、每一个活动的活动要求都说得非常细致。在讲课时,要求每个学生先听清活动要求再动手操作。同时,在学生活动时,我时刻关注学生动态,做好引导,争取让每个学生带着目标去动手操作,并达到活动效果。在备课时,我还预想到了,“七巧板”这个学具,学生在拼摆时木板会和桌面发出比较大噪音,同时摆好的图案也不太方便去实物展示台展示。为了解决这个麻烦,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白色的厚卡纸,减少了噪音也方便了孩子们展示。所以,对于一年级这个年龄特点的孩子,我们备课和授课时,要充分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效果事半功倍。在动手做(二)这一课中,不只是有数学知识的传授,还有数学文化的渗透以及知识之间的拓展。学生通过玩“七巧板”,全身心的积极参与学习,体验了成功,得到了发展,达到了深度学习,让数学学习真正在课堂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