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急诊科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疾病健康教育指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院急诊科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疾病健康教育指导.docx(4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医院急诊科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疾病健康教育指导何谓胸腔闭式引流术?胸腔闭式引流术是胸部损伤常用的一项急救和治疗技术,是将胸腔导管的一端从胸壁适当的位置插入胸腔,另一端在体外连接水封闭式引流瓶,随呼吸运动时胸腔内压的变化,可将其内的气体或液体排出,达到治疗目的。胸腔闭式引流术的目的是什么?(1)引流胸腔内渗液及气体。(2)重建胸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3)促进肺的膨胀。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如何选择?依据患者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用于排液的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
2、径为152cm的橡皮管,以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引流管则选用质地较软、管径为I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引流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后应注意哪些问题?(1)保持管道密闭,防止空气进入胸腔。使用前必须检查水封瓶是否漏气,保持水封瓶长玻璃管没于水中3-4cm并直立(图12-10)。更换引流瓶时应于近心端先夹住引流管。在翻身、治疗、换药、搬动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引流管过度牵拉,引起脱落。当发生脱管时立刻用手捏住伤口处皮肤,并报告医生处理。(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感染。保持引流装置无菌,每天定时更换水封瓶,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每12天更换1次,如有敷料脱落
3、、污染或被分泌物浸湿,应及时更换。始终保持引流瓶低于床沿,搬动患者前应先夹闭引流管再搬动,防止液体倒流。如气体排出量较大时搬动患者,不应夹管。(3)保持引流通畅,取半卧位,以利于胸腔积液、积气的排出。注意检查引流管是否有受压、折叠、堵塞、漏气等;定时挤压引流管,当引流液为血性时,需每12h挤捏引流管1次,操作时双手前后握住引流管1015Cm处,一只手接近胸壁,另一只手在前一只手的下方45cm处阻断引流管,前面的手快速挤捏引流管,随后双手同时松开,利用引流管内液体或空气冲击将堵塞引流管的血凝块或组织块冲出,如此反复;鼓励咳嗽和深呼吸,促进气体排出。(4)术后观察注意观察水封瓶水柱的波动情况,如果
4、水柱波动过大提示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提示引流管不通畅或肺已经完全扩张。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状。观察引流管排出的液体情况,术后一天内可引流出IOO50OnI1暗红色液体,以后逐渐减少。若引流液为鲜红色,且持续2h,每小时超过200m1,提示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引流管排出的气体情况:置管早期,如果只有少量气泡从玻璃管下冒出,患者肺复张后即可消失。如果有大量气泡排出,并有呼吸音低、气急等症状,可能是胸膜与肺之间有痿管存在或肺复张不全。术后什么情况可以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患者留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期间,如胸腔闭式引流瓶内的水柱波动微弱或无波动且查体和胸片证实肺已完全复张,24h内引流量少
5、于50m1,无气体排出,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拔管时患者应取半卧位或坐在床沿,鼓励患者咳嗽,挤压引流管后给予夹闭,嘱患者深吸一口气后屏住,患者屏气时拔管,拔管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后,要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气胸和皮下气肿,检查伤口敷料的覆盖情况,观察有无渗液,拔管后第二天应更换敷料。如何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呼吸功能锻炼,可改善胸腔有效容量和呼吸功能,防止肺不张和肺部感染。1)有效咳嗽运动患者可采用坐位或半卧位,将手掌轻按胸部,当咳嗽时以手支撑伤口,嘱患者先深呼吸,然后用嘴呼气,在呼气末咳嗽。2)腹式深呼吸患者仰卧,以鼻吸气,缩唇呼气,吸气与呼气时间比为1:2或1:
6、3,吸气时保持胸部不动,腹部上升鼓起,呼气时尽量将腹壁下降呈舟状,呼吸动作缓慢、均匀。3)吹气球胸腔穿刺置管术6h后即开始吹气球,患者深吸气后,尽力呼气将气球吹起,逐渐用力,一般每次吹1020s,反复吹,以尽量把气球吹到最大为准,以不出现胸闷、心悸等不适为宜。患者如何饮食与活动?(1)在排除腹腔脏器损伤,肠功能恢复后及早多进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素及富含钾和钙的饮食,如豆类、鱼类、鸡蛋、水果、西红柿、牛奶等。避免让患者单独进餐,以易咀嚼的软食、半流质饮食、糊状物或流质饮食为宜,慎防患者用餐时出现呛咳或窒息。(2)早期患者病情平稳后可取半卧位,有利于咳嗽、排痰、呼吸、引流及减轻伤口疼痛。避免向患侧翻身,拔除引流管后,鼓励患者适当下床活动,进行生活适应能力训练,以使患者尽快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