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猴痘公众防护指南(完整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猴痘公众防护指南(完整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2023猴痘公众防护指南(完整版)(-)猴痘的流行病学1 .临床问题1:猴痘病毒是怎么传播的?要点总结1.1:动物与人之间的传播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动物或者食用了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要点总结1.2:人和人之间的传播主要是由于通过接触猴痘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口腔分泌物、呼吸道飞沫、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如床上用品)等,也可能通过性接触。此外,也存在母婴传播和院内传播的可能性。目前包括WHo12、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13、ECDC14以及我国猴痘诊疗指南(2023版)1均提出猴痘病毒可以通过黏膜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当人直接或间接接触活的或死的感染动物,或者食用了未充分煮熟的感染动物时,有可能会感
2、染上猴痘,这是动物与人之间主要的传播方式。而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方式包括密切接触(如碰到猴痘患者的皮肤或黏膜损伤处)、间接接触(如接触到受污染的衣服、床上用品、毛巾等物品)、呼吸道飞沫(如接触了猴痘患者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飞沫,然后再触摸自己鼻子、眼睛、嘴巴等X性接触。此外,也有记录显示病毒可通过胎盘在母婴之间传播(母婴传播),以及通过医疗操作(如触碰受污染的医疗器材等)在不同患者之间传播(院内传播此外,针对此轮非洲以外地区暴发的猴痘疫情,有多项研究提示性传播可能是猴痘感染的途径之一。ECDC以及WHO对自2023年5月以来暴发的猴痘病例进行分析,在10933名已知性取向的男性病例中,96%的人自
3、称发生过男男性关系15。2023年一项调查猴痘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显示,纳入的124例患者均为男性,97.14%的患者报告发生过同性性行为16,提示性接触(尤其是男男性行为)可能是猴痘传播的途径之-O2023年另一项专门针对性接触传播猴痘的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纳入4222例患者中4152例为男性其中3479例为男男性行为者17。此外,也有研究报告了无套性交的男性患者的精液样本中检测到了猴痘病毒DNA,但该结果尚不能证实病毒是否会通过精液传播。2 .临床问题2:感染猴痘病毒后间隔多久会出现症状?要点总结2感染猴痘病毒后通常在5-21天内出现症状其中大部分为6-13天。感染猴痘病毒后通常不会立
4、即发病,而是需要经历一段潜伏期。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18、ECDC官网14以及我国猴痘诊疗指南(2023版)1指出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13天,但也可能是5-21天。此外,ECDCx英国卫生安全局也针对2023年5-6月猴痘暴发的全国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潜伏期为9.22天19。3 .临床问题3:哪些人更可能感染猴痘病毒?要点总结3:以下人群更可能感染猴痘病毒:1)与猴痘患者生活在一起或与之有密切接触(包括性接触)的人,包括男男性行为人群;2)接触猴痘患者或猴痘病毒的卫生工作者;3)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WHO猴痘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20将高风险人群按照暴露前和暴
5、露后进行了定义,病毒暴露前(指更容易接触到猴痘病毒)的高风险人群包括:1)同性恋、双性恋、男男性行为人群或有多个性伴侣的人群;2)接触猴痘的卫生工作者、实验室研究人员(包括研究正痘病毒或接触可能受感染的动物等)、开展正痘病毒诊断测试的临床实验室人员以及猴痘防控应对小组成员;3)儿童、孕妇以及免疫力低下的人群。病毒暴露后(指接触到猴痘病毒后更容易感染)的高风险人群,包括在没有穿戴个人防护设备的情况下,直接接触了已确诊、可能或疑似猴痘患者的皮肤或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如皮损水泡或脓疱液)或潜在的受污染物质(包括衣服或被褥等)的人群。4 .临床问题4:猴痘的症状有哪些?要点总结4:猴痘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6、包括发热、皮疹以及淋巴结肿大,可能还会出现头痛、瘙痒、疲劳、肌肉酸痛、背痛、咽痛、口腔溃疡等。其中,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水痘的特征。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21对既往研究进行总结和梳理,指出猴痘患者的临床症状通常为两个阶段,初始阶段大约持续1至5天,在此期间,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头痛、背痛、肌肉酸痛、乏力以及淋巴结肿大,随后第二阶段,即在退烧后的1-3天出现皮疹,皮损呈离心分布,并且分为几个阶段:斑疹、丘疹、水疱,最后是脓疱。皮损硬实,界限清晰,中间凹陷;然后在2到3周内结痂和脱屑,皮损大小从直径0.5至IJ1厘米不等,数量从几个到几千个不等。皮损常发生于手掌和足底,也可累及面部
7、、躯干和生殖器等。常伴有瘙痒和疼痛。猴痘病毒的皮疹容易与水痘的皮疹相混淆,而淋巴结肿大是猴痘区别于的一个显著特征。一项2023年8月发表的系统评价纳入了8项观察性研究22,结果显示猴痘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皮疹(97.2%,95%CI:58.9-99.9%发热(75.4%,95%CI:54.5-88.7%我(79%,95%CI:69.9-85.9%瘙痒(73%,95%CI:63.5-80.8%)、淋巴结肿大(38.6%,95%CI:7.9-82.1%1肌肉酸痛(63.0%,95%CI:53.2-71.9%咽痛(39.7%,95%CI:17367.5%)疲劳(67%z95%C1:57.2-75.
8、5%口咽病变(7.0%;95%CI:3.4-14.0%)和全身症状(51.1%;95%CI:33.8-68.1%平均发热时间为8天,平均出疹时间为12天。另一项调查猴痘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纳入了6项来自意大利、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葡萄牙和英国的研究(n=124)16,结果显示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热(54.3%),其次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45.7%)以及皮疹(40.0%);此外,22.9%和25.7%的感染者报告出现了乏力和头痛/7.1%的病例出现了肌痛,31.4%的病例报告有生殖器和肛门病变(溃疡和水泡),11.4%的病例报告了颈部淋巴结肿大,5.7%的患者报告了腹泻和腋窝淋巴结肿大。5
9、.临床问题5:感染猴痘后的病死率是多少?要点总结5:猴痘感染后病死率与感染的病毒分支、所处地区、宿主自身健康状况等有关。2023年以来流行病例病毒起源于分支I1病死率约为0.13%o基于自1970年起的历史疫情数据,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21显示,普通人群感染猴痘的病死率从0%-11%之间不等,且在幼儿中的病死率更高;相较于分支(以前称为西非分支)不到3%的病死率,分支I(以前称为中非分支)的毒性更强(I-IO%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一些国家所拥有的医疗保健资源等条件不同,因此,这一数据在不同地区可能有很大差异。根据WHO全球监测数据,自2023年初至2023年3月下旬,全球共报告
10、86601例猴痘患者,死亡人数112例,病死率为0.13%23o(二)普通人群的管理1 .临床问题6:普通民众怎么预防猴痘?要点总结6.1:避免与确诊猴痘病例发生密切接触,若意外接触,应用肥皂水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如怀疑自身患有猴痘,应及时主动就诊。要点总结6.2: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灵长类和有袋类动物等;此外,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要点总结6.3:现阶段普通人群不需要进行疫苗接种。提高所有公众对猴痘的认知是做好猴痘预防的重要基础。如怀疑自身患有猴痘,应尽快主动就诊以明确诊断。如身边有确诊猴痘病例,应避免与其发生密切接触,直到他们的皮肤损伤结痂脱落,下面形成新的皮
11、肤层。避免共用衣物、生活用品等。如意外接触到感染者后,应用肥皂水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照顾猴痘患者时,应戴好N95口罩和防水手套。此外,应避免接触可能携带猴痘病毒的动物,如啮齿类(如家鼠、松鼠、竹鼠等)、灵长类(如猴子、猩猩等)和有袋类动物(如袋鼠、无尾熊等)等,特别是避免在无防护情况下接触患病动物;避免食用或处理野生野味。动物肉类需彻底煮熟才可食用。如疑似接触到猴痘病例或动物,应进行隔离医学观察。如需要前往疫区,应关注当地疫情形势,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护知识,注意个人卫生21。猴痘疫苗目前主要针对特定人群(如暴露后人群或感染高风险人群等由于目前尚无基于大规模样本的猴痘疫苗效果研究,W
12、HO发布的猴痘疫苗接种与免疫暂行指南20和我国发布的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3版)0均不建议在普通人群中进行大规模疫苗接种。由于存在交叉免疫,接种天花疫苗亦可预防猴痘。研究显示接种天花疫苗后,可以对猴痘病毒具有较高免疫力,保护力可达85%24o目前全球可用于应对猴痘所使用的疫苗有三种,分别是ACAM2000xMVA-BN以及1C16m8,这三种疫苗原本均是用于预防天花而被研发的。其中,MVA-BN和1C16已获批,可被用于猴痘病毒暴露前和暴露后的预防25。国内非复制型痘苗正在研发中。2 .临床问题7:怀疑患有猴痘时怎样明确诊断?要点总结7:猴痘确诊的主要方式是基于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采用核酸
13、扩增检测方法对皮疹、疱液、痂皮、口咽或鼻咽分泌物等进行检测。怀疑患有猴痘时应尽快前往医院以明确诊断。WHO发布的猴痘病毒实验室检测指南26以及我国发布的猴痘诊疗指南(2023年版)川均建议对疑似病例标本采用核酸扩增试验(nuc1eicacidamp1ificationtesting,NAAT)进行实验室检测,包括实时或常规聚合酶链反应(po1ymerasechainreaction,PCR)z用于确诊猴痘的建议标本类型是皮肤病变材料,包括病变渗出物拭子、多处病变表层或病变痂皮。NAAT可以是针对一般的正痘病毒(OPXV)或特异的猴痘病毒(最好为MPXV1尽管猴痘可能会引起皮疹和黏膜损伤,但仅根
14、据皮肤和黏膜的临床表现来区分猴痘可能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对于非典型表现的病例。因此,在结合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高度怀疑感染猴痘时,应尽快进行病原学检测27。3 .临床问题8:感染猴痘病毒后怎么治疗?要点总结8:猴痘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疗以在指定传染病专业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对症支持为主,包括止痛退热、皮疹管理和营养支持等。我国猴痘防控技术指南(2023版)2,对所有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均应在专业防疫人员陪同下前往指定专业传染病治疗机构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猴痘是一类自限性疾病,一般症状较轻。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21建议针对发热和轻度疼痛可应用对乙酰氨基酚治疗
15、,如疼痛难以耐受,可使用曲马多或阿片类药物;对于口腔损伤可使用淡盐水每天进行漱口。应给予猴痘患者足够的营养。不要挠抓皮肤,保持皮疹部位清洁干燥以避免继发细菌感染。接触皮疹前后用肥皂水或含有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如果皮肤破损,应寻求皮肤专科医生帮助。目前尚无临床试验证实可用于猴痘的特异性抗病毒药物。用于治疗天花的抗病毒药物可能对猴痘感染有益,包括特考韦瑞(TecovirimatTPOXXzST-246),布林西多福韦(BrincidofovirzCMX0011Tembexa)和西多福韦(CidofovirzVistide牛痘免疫球蛋白目前获益不明确。4 .临床问题9:得了猴痘可能会有哪些后遗症?要点
16、总结9:只有约十分之一的猴痘患者会出现后遗症,最常见的后遗症是面部凹陷疤痕以及视力损伤,也有可能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但当前相关研究证据较少,对于猴痘所引起的中长期影响尚不清楚。WHO猴痘临床管理与感染防控暂行指南21指出目前针对猴痘中长期影响的研究证据还较为缺乏。且有研究表明超过90%的猴痘患者不会出现后遗症。在出现后遗症的患者中,最常见的是皮肤疤痕和失明,而凹陷疤痕可以发展为麻点。此外,目前也有部分研究显示猴痘可能会出现神经精神症状。一项系统评价28纳入了19项相关研究(n=1512)z结果显示猴痘患者中癫痫发生率为2.7%(95%CI0.7-10.2%)精神错乱为2.4%(95%CI:1.1-52%),脑炎为2.0%(95%CI:0.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