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有关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3篇有关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1一、班级学习情况五年级学生通过3、4年级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劳动操作能力,了解了一些劳动知识,对这门课程教感兴趣。同时,他们能够认识到在劳动课上要注意安全第一。二、教学目的、任务、要求1、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需要,养成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2、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3、通劳动技术教育课的教学与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精神。5、增强学生的自我服务和服务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三、教学内容本学期共有两大部分,构成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它是学生自主翱翔的世界
2、,也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起点、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家政类的烹饪,学习技术类的小木工、用塑料材料制作等项目。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必备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基础,本学期正是以此为出发点而编排的。四、教学重点、难点。1、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新精神。3、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五、教学措施。1、强调具有开放性,尽量加大容量,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2、注意知识性和趣味性相结合,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注重在劳动实践中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体会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培养创造精神,并在劳动实践中学会观察世界、认识世界。六、教改课题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良
3、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七、具体安排周次教学内容1怎样植树2制作鸟巢3菊花的嫁接4鸡蛋炒饭5冷拼盘6修补图书7用电脑制作课程表8摩托车模型9彩绘泥塑10繁花板11洗衣机的使用12安全使用热水器13人工温室14移栽蔬菜15怎样使用化学肥料有关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2一、教材分析(一)基本理念1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2 .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教育内容必
4、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3 .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二)设计思路。品德与社会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综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二、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 .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
5、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2 .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有责任心的品质。3 .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二)能力1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初步掌握基本的自护本领,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2 .能够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交流和合作。3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尝试合理地、有创意的探究和解决生活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 .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三)知识1初步了解儿童
6、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个体与全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的规则。5 .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知道科学技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6 .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三、教学措施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基础知识,从而整体的实现课程目标。2 .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是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社会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的主题,不断丰富学
7、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同时,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4 .充实教学内容。5 .拓展教学空间。有关五年级教学计划范文3本学期担任五年级思品教学,五年级这四个班都是团结上进、活泼诚实的班集体,学生有着良好的思想素质。五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具有判断是非的能力,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
8、经历。(一)教材特点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高年段最后一年学习的教材,本册教材在体现品德与社会中、高年级教材内容和特点的基础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学习内容更加深刻,学习视野更加开阔。2 .教材内容的综合程度更高,注意引导学生综合学习。3 .强调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主线来统领历史和地理内容的学习。4 .重视史地内容的学习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5 .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的方法。教材选择认识社会的几对基本概念,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选择有关社会环境、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主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在内容方面体现课前、课中、课后,校内外连续、完整的活动过程,强调从学生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
9、以及学生的生活疑惑和感受入手拓展学习主题。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6 .能力:能够初步识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
10、会信息。7 .知识:初步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了解生产、消费活动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一些基本的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一)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二)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己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三)3.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四)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和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五)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周次课题课时1科技带给我们什么?22社会文明大家谈23健康文明的休闲生活24学会拒绝25不能忘记的屈辱26国庆放假7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28-9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39-10站立起来的中国人310-11日益富强的祖国311-12告别贫困奔小康312-13打开国门走向世界313-14到周边去看看314-15环球旅行去315-16文化采风317-18实践活动219复习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