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科类教培业务法律问题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学科类教培业务法律问题分析.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一、非学科类教培业务概述(-)学科类与非学科类范围(二)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界定标准二、现有的非学科类教培规制体系(-)单独发文(二)联合发文(三)监管平台三、非学科类教培监管的未来走向2017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的颁布对教培行业进行了一次大洗牌,学科类培训的严监管举措助推了非学科类培训机构的蓬勃发展。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23年中国素质教育行业发展趋势洞察报告中预测2023年素质教育行业规模将达到6045.8亿元。其中,艺术教育、体育等非学科培训科目的参与比例、参与人数均有明显增长。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作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在“双减”的
2、政策下影响下,将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如何避免非学科类培训产生过热、过度情况,更需要加强规范和治理。非学科类教培业务概述(一)学科类与非学科类范围义务教育阶段的校外培训课程区分为学科类和非学科类类别。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印发的教监管厅函(2023)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的通知,在开展校外培训I时,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按照学科类进行管理。对涉及以上学科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内容进行的校外培训,均列入学科类进行管理。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
3、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二)学科类与非学科类界定标准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课程五花八门,其中一些课程处在学科与非学科类别的模糊边界,难以识别。对此,为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机构“学科类”项目的鉴别管理,教育部又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教监管厅函(2023)16号,从培训目的、培训内容、培训方式、评价方式等维度综合考量校外培训项目学科类鉴别指标。主要包括:(1)培训目的:以学科知识与技能培训为导向,主要为提升学科学习成绩服务。(2)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学习内
4、容。(3)培训方式:重在进行学科知识讲解、听说读写算等学科能力训练,以预习、授课和巩固练习等为主要过程,以教师(包括虚拟者、人工智能等)讲授示范、互动等为主要形式。(4)结果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侧重甄别与选拔,以学习成绩、考试结果等作为主要评价依据。上述指南并未明确校外培训项目非学科类的识别标准,但通过浙江、湖南等地关于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实施办法的规定可以看出,校外非学科类培训项目包含如下评定指标:(1)培训目的:旨在发展中小学生核心素养,以培养拓展学生兴趣爱好、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2)培训内容:在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地理、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科
5、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科类学习内容以外,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其他学习内容。(3)培训方式:以体验式、探究式、项目式、综合性学习等为主要教学方式,突出实践性、创造性。(4)培训评价:对学生的评价强调综合素质水平与发展,以表现性评价为主,不与学科类考试成绩挂钩。现有的非学科类教培规制体系与其他行业类似,校外培训行业以教育部门为主管部门统筹协调,会同其他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包括宣传、网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门、发展和改革部门、民政部门、市场监管部门、人民银行等多部门。根据现有的行政监管体系,非学科类教培业务规制体系整体呈现为:教育部办公厅的单
6、独发文、教育部与其他部门的联合发文、教育部主办的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单独发文教育部作为主管部门,单独以教育部办公厅的名义发文,对加强校外培训方面的学科分类与界定、培训教材等作了规定。具体为:(I)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教监管厅函2023)3号对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作了规定;(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3)6号对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材料的编写审核、选用备案、检查监督作了明确说明;(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指南的通知教监管厅函(2023)16号对校外培训项
7、目学科类与非学科类提供了更为明确的鉴别依据。(二)联合发文校外培训行业的监管涉及面广泛,尤其需要加强相关行政监管部门的联动,针对校外培训行业的管理,教育部与多部门以联合发文的形式对涉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从业人员、预收费管理、培训广告、消防安全、综合执法等方面作了规定。具体为:(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六部门关于加强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监管工作的通知教监管函(2023)2号对校外培训机构的预收费实行严格的监管措施,防范“退费难”“卷钱跑路”等多发问题;(2)市场监管总局、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务院国资委、广电总局
8、八部门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广告管控的通知针对夸大培训效果、误导公众教育观念、制造焦虑的虚假违法校外培训广告规定了依法应予从重处罚。(3)由教育部办公厅、应急管理部办公厅联合印发的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管理九项规定教监管厅函(2023)9号对当下校外培训机构消防安全意识不强,消防设施缺乏,学生人身安全难以得到保障的现状作了规定,从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场所消防安全设置、火灾危险源管理、消防安全疏散条件、日常防火检查巡查、培训期间值班值守、消防设施器材管理、宣传教育培训演练、严禁行为九个方面进行严格规范;(4)教育部、中央编办、司法部三部门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教监管(2023)
9、1号对各部门加强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除上述联合发文外,为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为,防范培训质量不高、价格肆意上涨、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保护学生及家长合法权益,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行业发展。2023年3月3日由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再次申明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应保持公益属性,并对非学科校外培训机构的从业人员资质、场地设施、收费标准、资金监管等问题作出规范。其中培训机构的资质审查、收费行为规范、预收费资金监管将成为重点监管环节。(三)监管平台为进一步深化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教育部建设了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
10、台。在该监管平台上,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需要进行资质审查,通过资质审查后,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平台检索校外培训机构开设的项目课程是否属于培训机构开设范围。对于校外培训机构乱收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平台设置曝光栏,不定期推送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对当地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违法行为的查处与通报。除此外,监管平台开设了政策推送与辟谣专栏,政策栏目主要推送教育部及各部门就校外培训机构加强监管的规定、通知等发文,辟谣栏目各类关于校外培训的谣传信息作了否认与澄清,对宣传“双减”政策具有积极作用。非学科类教培监管的未来走向在“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结合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法律监管现状,针对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监管方向需
11、要重点关注消防安全、预收费资金监管等几个方面。(1)消防安全以艺术、体育等课程形式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需要重点关注培训场地的消防设施和日常消防演练,因参与培训的学生属于低龄弱小群体,对外界风险的预判和反应能力无法同成年人相比。2023年6月25日河南省柘城县震兴武馆的重大火灾事故表明,对于学员集中地校外培训机构,必须对消防设施、消防通道与消防演练引起高度重视,校外培训机构因消防安全引发的重大事故往往导致整个行业受到严格监管态势。(2)预收费监管针对当下校外培训机构退费难和卷钱跑路的情况,关于规范非学科类校外培训的公告规定了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须全部进入本机构收费专用账户,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不得使用培训贷方式缴纳培训费用,不得一次性收取或以充值、次卡等形式变相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或60课时的费用等内容,可以预见在校外培训机构的预收费管理层面,监管部门将全面采用银行托管或风险保证金方式,对培训预收费实行严格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