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docx(6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是一首儿童诗歌。全诗融自然科学知识于生动形象的语言之中,向学生介绍了大自然中许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许歌易读易懂,节奏感强,诗句的韵脚整齐,适合朗读。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观察自然、探究发现的美好愿望。学情分析:课文中的内容,有的学生可能在课外阅读中接触过,教学时不必太过强调是否理解课文的意思,而应把重点放在“引起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探索大自然、拓展课外知识”上。因此教学中应将理解课文内容的机会交给学生,让他们在质疑中阅读课文、寻找答案,在阅读中了解自然现象,在寻找中感受自然科学带来的乐趣。充分给于学生探索、发现的机会,达到学
2、科间的融合,并留下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展现和交流自己的课外知识,发现更多的天然指南针。教学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字,积累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说出课文里讲了哪些在大自然中辨别方向的方法。4、采用自学加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识记生字。5、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精神。6、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和观察事物的兴趣。重点难点:重点:1、认读、会写本课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为什么说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是天然的指南针。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指南针探险图。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1、师:同学们喜欢探险吗?(喜欢!
3、)同学们都喜你喜欢到大自然中去游玩、观赏,可是如果在野外你要是迷了路,该怎么办呢?2、教师板书课题。师:当我们学完这篇课文后,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二、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和不会读的字。(学生自读课文,识记字音,动笔圈出不认识的字。)2、请同学们拿出字典、把不认识的字在字少典里查查。(学生查字典,自学生字)3、多媒体课件出示13个生字。师: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生1:我念记“忠”字。中国”的“中”加上心字底。”忠是对国家人民,事业等尽心尽力,所以是心字底。有忠心、忠实、忠诚。(2)师:真棒!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记住这些字?(“小老师”领学,学生跟学。)同桌之间
4、互相比一比,看谁能最快记住这些字。(同桌之间交流识字情况,活跃学习气氛。)4、师: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看看这些新朋友是否已经是大家的老朋友了。抽认生字。(2)抢认生字。“开火车”认生字。5、同学们的表现真让老师高兴。请大家自读课文,注意把刚才圈出的不认识的新朋友变成老朋友。三、认知贯通1、学生初读课文,了解大致内容再指名学生分节读,在读的过程中纠正2、让学生了解诗歌的特殊分节方式,再指名分节朗读,在读的过程中纠正错误读音。3、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种马事物能给你指点方向?(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太阳。太阳怎么指点方向呢?(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带着赞美太阳
5、的语气读第2节。(全班齐读)现在我们来饭个游戏,请一个同学当大阳,把课文第2节里的太阳都换成“我”读出来。(学生争着举手朗读)(2)北极星。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很聪明。现在老师要考考你:如果是晚上,你怎么辨别方向?北极星怎么指点方向呢?(指名学生读第3节)有的同学可能不认识北极星,老师带你们到夜空去游玩好吗?(课件出示北极星,学生认真观看)谁能看着课件,说说北极星是怎么指点方向的。大树晴朗的天气里,白天有太阳,夜晚有北极星指点方向,要是碰上阴雨天,那该怎么办呢?(学生齐读第4节)大树怎么指点方向?为什么说“树叶稠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的面是北方?”太阳北极星、大树都能为我们排忧解难,让我们带着感情
6、齐读第24节。(4)积雪。冬天到了,雪花飞舞,许多树叶扑向大地母亲的怀抱,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该怎么办?(积雪可以来帮忙。)指名学生读第5节。雪化得快的那边是南面还是北面?为什么?(朝南的沟渠里雪化得快,朝北的沟渠里雪化得慢。)我们再把课文读一读,看能否理解。4、太阳、北极星、大树、积雪都能指点)方向,可以把它们叫作什么样的指南针?(天然的指南针。)5、你还知道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快快说给大家听听吧。6、大自然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要大家留心心观察,多动脑筋,就会发现许多奥秘。四、课堂总结。板书设计:17、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南面北面中午:太阳树影黑夜:北极星阴雨天:树叶稠树叶稀雪天:雪化得快雪化得慢细细观察多多去想教学反思:本文是一首以自然科学为题材的儿童诗歌,介绍了大自然中很多细微的、能帮助人们识别方向的自然现象。丰富的知识、秀丽的小诗,把我们带人大自然那美妙的境界。这首诗易读易懂,很能引起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本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教法,借助多媒体手段,多方位、多视角地引导学生去认知、去朗读,帮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和知识点,积累语言,拓宽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