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V2.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23728 上传时间:2024-04-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1.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V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V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V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V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V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V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V2.docx(13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论苏东坡诗词的旷达风格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专业(宋体四号)班级居生学号姓名指导老师二。二二年九月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大部分的文人都曾遭遇过挫折,但面对挫折时有的人满腹牢骚,有的人悲观绝望,有的人从此归隐深山不再理会世俗。与之相比,苏轼的遭遇更加惨痛,但他仍然能用旷达的态度去面对一切,始终心怀热爱,为民做事,关注现实生活。然而苏轼的旷达又是与众不同的,他在保持旷达的同时,也在为自己济世安邦的理想而奋斗;他虽渴望归隐,但又未真正地厌弃社会现实;他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在坎坷中寻求快乐与希望,最终形成了一种与常人迥异的、超脱于常人的旷达之风,体现在他的文学作品和生活

2、中,使得他的诗歌创作具有鲜明的不屈之气。苏轼超然、高傲、不屈不挠的生活态度和他的诗作,在当时乃至后来的文坛中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关键词:苏轼旷达逆境不屈目录一、绪论1(一)选题的依据和意义1(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三)文献综述1二、苏轼旷达风格中不屈因子的具体呈现2(一)黄州时期诗词中的不屈表现2(二)惠州时期诗词中的不屈表现2(三)脩州时期诗词中的不屈表现3三、苏轼旷达风格中不屈因子的形成原因5(一)正面思维5(二)坚持真理5(三)贵族气质6四、不屈因子对苏轼旷达风格的塑造7(一)力量的增强7(二)自信的提升7(三)境界的升华7五、苏轼达观不屈中的逆境重生9(-)人间有味是清欢9(二)九死南

3、荒吾不恨9(三)身如不系之舟10111213结语参考文献.致谢.一、绪论(-)选题的依据和意义苏轼代表了北宋文学的最高成就,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人们研究的热门对象,但就其诗词风格的研究而言,前人的研究大都是围绕苏轼的旷达风格展开,而忽略了旷达中是包含不屈的,是有抗争精神的。自古旷达的文人有很多,庄子的旷达是脱离世俗,向往绝对自由的逍遥游;而苏轼则认为:“旷达是对政治斗争中失败的超越,是对是非、得失、荣辱的超越;是一种忧患意识和对社会现实积极参与的反映;是超越后对人性、人生的反思与发现,是一种超越束缚,返归本性的生活态度。而不是对人世的游戏与放纵,也不是可笑的疏狂与玩世的潇洒。”而他也正是因为如此

4、,才能在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中奋发图强,最终使超然旷达成为“东坡精神”的精髓。而这种旷达自适而又夹杂着不屈的“东坡精神”,便成为了他面对政敌时最有力的武器。对苏轼旷达风格中的不屈因子进行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苏轼,同时也能带给我们一些重要的人生启示。(二)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主要包括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此章节包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梳理前人对苏轼的研究;第二章主要介绍苏轼在黄州、惠州、脩州三个时期的诗词中不屈的具体表现;第三章是研究苏轼旷达风格中不屈因子的形成原因;第四章是研究不屈因子对苏轼旷达风格的塑造;第五章论述了因为不屈,诗人的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H)文献综述1

5、 .国内研究现状主要是研究苏轼诗词的旷达风格,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从总体上分析苏轼诗词旷达风格,如杜安成苏轼诗词的“旷达”风格简论、蒋扬帆旷达:东坡词的本质风格等,其中杜安成的论文结合苏轼的人生经历及其作品,分析了苏轼诗词的旷达风格,展示了苏轼诗词狂放不羁、俊逸豪丽、超然物外、同化自然的艺术特点,揭示了苏轼诗词旷达的原因。2 .国外研究现状韩国檀国大学副校长、国际语学院院长安熙珍教授、四川轻化工大学中文系教授万SPaCCD分别从东亚、欧美的角度梳理评述苏东坡的海外影响。安熙珍称,欧苏手简早在高丽王朝时期已经出版发行,朝鲜王朝成为文人学习欧苏文章的必读文献。朝鲜王朝诸多文人学者拜读欧苏手简,学

6、习欧阳修、苏东坡的文笔和人品。二、苏轼旷达风格中不屈因子的具体呈现黄州、脩州、惠州是苏东坡贬官之地,也是他一生中遭受磨难,身处最黑暗、最惨淡的时期。然而“千秋功业,玉汝于成”。对于百折不挠、愈战愈勇的英雄人物来说,苦难就是最宝贵的财富。(-)黄州时期诗词中的不屈表现苏轼刚刚被贬黄州,就写道:“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黄州有这么多好吃的,正好解决了“平生为口忙”这个难题,还有什么好悲伤的呢?诗人这种对口头幸福的关注,正是他对政敌们的迫害之举做出的精神抵抗,表现出了苏轼坚贞不屈的人格风骨。被贬到黄州后,苏轼的处境虽然艰难,但他却没有向政敌摇尾乞怜,他在次韵

7、孔毅甫久旱已而甚雨三首中说“我虽穷苦不如人,要亦自是民之一。形容虽似丧家狗,未肯叫耳争投骨。”这是何等的态度凛然,铮铮铁骨啊,就连纪的也评价他是“排宕兀傲,奇气纵横”。红梅三首其一“怕愁贪唾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表面是写梅花不肯随俗,但实际上是诗人借梅花抒发自己旷达的胸怀和不愿随波逐流的傲骨。寓居定慧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也是借物抒情,表面是在写海棠的生长环境恶劣,刻画海棠高洁、清雅的品格,其实是诗人用海棠来比喻自己,感慨自己的经历和表明不会因为被贬而改变自己道德品质的高尚情操。“

8、自然富贵出天姿,不待金盘荐华屋”、“先生食饱无一事,散步逍遥自扪腹”,名花、诗人两相辉映,把那股不屈的力量和潇洒的气质描绘得惟妙惟肖。苏东坡从朝廷要员变成戴罪之身,经历了天上地下的落差,但他仍能笑傲人生。他能放下官员的体面,和当地的农民们一起耕田种地;没有文人雅士往来,就和农民交朋友。定风波中,“竹杖芒鞋轻胜马”,写词人拄竹杖、穿草鞋,风雨无阻,从容前行,苏轼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与风雨搏斗、笑傲人生的轻松、愉悦和豁达之情。“一蓑烟雨任平生”这句话更进一步,从眼前的风雨,延伸到了人生的方方面面,强烈地表现了作者面对人生风雨的无畏和超然情怀。此外,东坡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和定风波有所相

9、似,首二句写了夜晚的东坡景色静美,然而后两句却一转笔锋:“莫嫌荤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坡路坎坷,但仍曳杖前行,表现了诗人遇逆境却不畏艰难的坚毅精神。(二)惠州时期诗词中的不屈表现苏轼贬惠州时,他本以为惠州是一处毒瘴横行之地,却不曾想迎接他的是景色如画的山川河流,他不禁发出“海山葱花气佳哉”的赞叹,作为一个刚被贬谪之人,能立刻消除政治上的挫败感,这是何等达观通透的人生境界。南下途中,朝廷多次改贬,但他没有任何怨言,反而很平静。千里迢迢,鞍马劳顿,历经磨难却依旧不改达观之音:“南行万里亦何事,一酌曹溪知水味”(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会须一洗黄茅瘴,未用深藏白疑巾”(赠清凉寺和长老)。面对险

10、滩急浪,悬崖峭壁,他十分坦然,惶恐滩上的惊涛骇浪也不过那么回事,不就是人生的一道坎吗!不仅如此,他还高唱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表面上是在描写一个吃货,但实际上却是东坡在苦中作乐,苏轼被贬惠州之时已年近六旬,换做是其他人在晚年有此遭遇,势必会痛苦伤感,东坡却不向挫折屈服,不管被贬到哪里,他都依旧热爱生活。这种超脱的态度,不只是对苦难现实的回避,更是对现实意义的强烈反抗。而他的纵笔诗更是超然洒脱:“白头萧萧清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当时的宰相章惇看见此诗之后勃然大怒,贬谪是想让苏轼吃苦受难,挫挫他的锐气,从而屈服。哪承想苏轼偏不,他偏说他在这

11、吃得好、睡得好,表面是开朗,骨子里却是倔强与桀瞥不驯,也因此苏轼被贬到了更偏远、更艰苦的脩州。在惠州时苏轼还作了一首迁居,从诗中可以看出,苏轼已经有了安居委命的思想,这一思想在黄州、惠州以及后来的僧州都出现过,这是苏轼一贯的生活态度。他面对再次贬谪时已经很坦然了,不过是再一次向东迁徙而已,何不欣赏接受,只把它看作普通的搬家罢了,这是何等的气量。再看他在惠州所作的诗: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新酿桂酒、江郊,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多姿多彩,又是赏花、又是酿酒、又是垂钓,试问有几人能有此境界,尽管生活和敌人都以痛吻之,但苏轼仍能报之以歌,用美好和积极的心态去和磨难抗衡。在惠州的最后一年,苏轼在答

12、范纯夫十一首之十一也曾说道:“我已经把这个地方当作我的家,而且这里的人也都来劝我,就在这里颐养天年吧。”在短短几年内,苏轼在惠州的日子又重新回到了平静详和的状态,这种随遇而安、泰然处之的生活态度于敌人来说也是一种武器。(H)僧州时期诗词中的不屈表现脩州在当时来说是极为荒蛮凶险之地,但苏轼在还没有被贬海南之前就做好了心理准备,并且经过一贬再贬,苏轼已经练就了荣辱不惊、处事不变的“坡仙”本领,所以他只是欣然背上行囊,踽踽独行,康然奔赴脩州。在脩州,他作了纵笔三首。其一云:“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诗人通过自嘲衰老,情绪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伤感之事有着超然达

13、观的心态。其二云:“父老争看乌角巾,应缘曾现宰官身。溪边古路三叉口,独立斜阳数过人。”对于曾经身居高职的苏轼来说,落到这种境地无疑是不幸的,但他却不自嗟,反而用旷达的胸怀掩盖内心的不平,暗自和不公作斗争。其三云:“北船不到米如珠,醉饱萧条半月无。明日东家知祀灶,只鸡斗酒定月番吾。”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和脩州人民深厚的感情,也从侧面表现了诗人虽谪居蛮荒之地,但仍然能与生活环境和谐相处,这是非旷达之人不能为的。他还说:“他年谁作舆地志,海南万里真吾乡”(吾谪海南子由雷州被命即行了不相知至吾乃闻)。此诗描写了诗人虽身处荒僻之地,但人民都爱他、敬他,逢年过节还会给他送酒送肉,过的好不快活,谁又能将他怎么样

14、呢?对于政敌的残酷迫害,依旧不改他那豪放不羁、傲岸不训的个性。在借耳书是以苏轼的人生经历为主线,通过对自身不幸命运的升华概括,进而实现内心的超脱,并将其有限的人生寄托于无限的宇宙之中,最终达到了一种极致的超脱。三、苏轼旷达风格中不屈因子的形成原因(-)正面思维正面思维是人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能以积极、主动、乐观的态度去思考和行动,从而推动事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而苏轼的正面思维体现在他不是纯粹地否认痛苦和悲伤,一味追求旷达超脱,而是他向来都承认自己艰难的处境、悲凉的心境,但在这种境地下,他总能绝处求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笔者把苏轼的正面思维归纳为两点:“活在当下”和“热爱生活。”1 .活在当下苏轼正

15、面思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活在当下”。在古代,大部分文人只能通过仕途一展抱负,但如果官场失意,剩下的一生只剩郁郁不得志,最后凄惨度过,甚至有人因为忍受不了屈辱而寻死觅活。而苏东坡在面对高开低走的仕途生涯时,却能坦然接受。因“乌台诗案”苏轼被贬黄州,虽没能“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但他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不拘泥于过去,直面挫折,这才使他写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千古哲理名句。如果苏轼没有直面痛苦的勇气,而是整日活在悲伤里,那么他就无法在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中,寻找到活着的意义和乐趣。2 .热爱生活另一个重要表现是“热爱生活”,苏东坡在人生的艰难时刻,却总能发现生命的广阔,他用美食、美酒、美景、诗词、交友来充实他的贬谪生涯,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从差点被选为宰相的政坛新秀到人人避之不及的戴罪之身,说他的生活已经深深跌入谷底也不为过,但他却始终怀揣着对生活的热爱。没有钱就自己耕田种地养活家人;没有吃的就自己发明;想喝酒就自己酿;没有朋友就到地里田间听农民讲故事。这得有多热爱生活,才能在这样的处境面前,表现得如此乐观积极。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即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仍然热爱生活”,用这句话形容苏轼再合适不过了,正是由于对生活充满了热爱,才能不被苦难打到,一直笑对人生。(二)坚持真理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