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防控管理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小学(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防控管理办法).docx(41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中小学(幼儿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防控管理办法)为指导中小学校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压实校园防控主体责任,有序落实常态化防控与应急处置措施,根据国家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省学校新冠肺炎系列标准与指引,特制定*市中小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导手册。contents目录第16页共40页一、开学准备(一)组织要求(二)保障要求1.提前筹划,做好开学准备7 .合理筹划,做好防疫物资储备2,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8 .配备设施,保障防疫场所设施齐全3.机制有效,保障防控效果9,应接尽接,做好疫苗接种4,完善预案,加强应急演练10.整治环境,保障学习生活安全5.明确要求,确
2、保顺利开学11.配备人员,确保防疫工作落实到位6.加强宣传,做好健康教育12.做好提示,保障师生员工返校安全13.开展督查,保障防疫举措扎实落地二、开学后(-)重点环节管控8.保障食品安全1.入校排查登记9.加强寄宿管理2 .校园出入管理10.加强健康教育(二)入校后管控11.家校往返交通3 .落实主体责任12.心理健康教育4 .做好健康管理13.加强近视防控5 .巡检重点区域14.环境通风管理6 .加强活动管理15.快递收发管理7 .保持手部卫生16.加强人员防护三、疫情监测与应急处置(一)关注疫情变化(二)强化监测预警(三)快速处置疫情(四)做好卫生保障附件:学校环境清洁消毒指引一、消毒剂
3、采购、使用及管理(一)消毒剂采购及贮存(二)常见消毒剂及配制(三)消毒剂使用二、不同场所消毒要求(一)教室及其他公共区域(二)食堂(超市)(三)卫生间(洗漱间)(四)宿舍(五)班车(校车)(六)生活垃圾站(七)教科书一、开学准备(一)组织要求1提前筹划,做好开学准备。学校要依据最新疫情防控形势,科学制定开学工作方案,提前掌握师生员工及其共同居住人员开学前连续14天的健康状况、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或其他异常情况,周密安排师生员工有序返校。确保疫情防控措施部署到位、应急预案到位、责任明确到位、人员组织到位、设施完善到位、物资储备到位、制度落实到位、风险排查到位、检查督促到位。2责任到人,确保工作落实
4、。严格落实属地责任、部门责任、单位责任、家庭和个人责任,学校党组织书记和校长是疫情防控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多校址办学的学校,各校区指定责任人和联络人,明确工作职责,确保疫情防控和常规工作有序推进、落实落细。31机制有效,保障防控效果。学校要完善教育、卫生健康、学校、家庭与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点对点”协作机制。按照我市疫情形势和防控规定,不断完善优化校领导负责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体系和传染病防控“两案九制”,即防控工作方案、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晚)检制度、因病缺课/缺勤病因追踪登记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应急接种制度/免疫预防接种查验制度
5、、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和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同时要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师生员工一日常规,明确错时上放学、错时分区域就餐、体育活动等安排。【4】完善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学校开学前与公安机关、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等做好对接,根据疫情形势进一步完善学校应急预案,健全防范和处置机制,做到“点对点”“人对人”。有针对性地开展疫情防控多场景、实操性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迅速激活疫情防控应急指挥体系,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各环节快速响应和应急措施到位,及时有效应对突发情况。【5】明确要求,确保顺利开学。学校全面掌握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人(包含保安、保洁、宿管、班车司机、班车照管员、食堂员工、后
6、勤保障人员等)开学前14天的健康状况、核酸检测和出行轨迹情况,了解其外出史、接触史等关键信息,建立监测台账;根据风险人群管理要求,确定正常返校人员,及时将开学安排、返校要求精准通知每位师生员工,做好返校途中安全提示,与学生家长和教职工签订健康承诺书。同时,做好暂缓返校师生员工的沟通告知解释工作。风险人群判定。根据学校师生员工新冠肺炎感染情况、近14天旅居史与接触史、当前健康状况等,将其分为三类风险人群,见下表。表:学校师生员工新冠肺炎感染风险人群划定标准风险人群划定标准1.高风险人群(1)被诊断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阳性感染者;(2)近14天内与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核酸
7、阳性人员有过密切接触史,或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核酸阳性人员的密切接触者有过接触史的师生员工,即被判定为密接、次密接的师生员工。2.中风险人群(1)近14天有发热(腋温237.3%、额温236.8。0、咳嗽等呼吸道症状者;(2)近14天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3)14天内,居住楼房同单元门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核酸阳性人员的师生员工。3.低风险人群高风险、中风险人群以外的师生员工。(2)风险人群管理高风险人群:符合上述表中1(1)的师生员工,治愈后,需持有关部门核发的两证一卡,完成属地防控部门要求的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后,身体健康、凭解除隔离证明及48小时内鼻、咽
8、双采阴性证明返校。符合上述表中1(2)的师生员工,在完成属地防控部门要求的集中隔离、居家隔离/居家健康监测后,身体健康、凭解除隔离证明及48小时内鼻、咽双采阴性证明返校。中风险人群:符合上述表中2(1)的师生员工需到医疗机构进行排除诊断,痊愈后方可返校,返校时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符合上述表中2(2)和2(3)的师生员工完成属地防控部门要求的集中隔离或居家健康监测后,身体健康方可返校,返校时须持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低风险人群:健康监测正常方可返校。6加强宣传,做好健康教育。学校要及时发布或转发国内外疫情形势和最新防控要求,宣传疫情防护知识。引导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人员,积极接种
9、新冠疫苗,坚持科学佩戴口罩,养成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等良好卫生习惯,不到中高风险地区,非必要不出省,确需外出时,严格履行请销假手续,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的师生员工及共同居住人应主动向居住地所在社区和学校报备,积极配合落实健康管理规定。(二)保障要求7合理筹划,做好防疫物资储备。学校对现有防疫物资进行一次彻底清理盘点,根据师生员工数量,结合应急方案做好抗原试剂盒、防护口罩、消毒用品、洗手液、防护手套、非接触式测温设备、防护服等常用防疫物资储备,储备数量为不少于一个月使用量,安排专人管理,确保存放安全,合理使用与清洁。做好消毒剂使用培训与记录,注意物品的有效期。根据使用情况,适时补充,俣持动态平
10、衡。表:学校基本防护防疫用品清单序号物品类型名称1体温监测用品红外体温探测器、额温枪、水银温度计2应急用品N95口罩、医用防护服、一次性工作帽、丁睛手套、护目镜/面屏、鞋套等3个人卫生用品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洗手液、免洗手消毒液、干手纸巾4表面消毒剂及其用品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含氯消毒粉、含氯泡腾片)、75%乙醇消毒液等常量喷雾器、消毒用塑料桶、抹布、拖把、一次性乳胶手套5垃圾处置用品医用垃圾桶、医用垃圾袋、垃圾塑料袋81配备设施,保障防疫场所设施齐全。(1)设置一定数量测温设施。在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宿舍楼等人群密集场所设置红外体温探测器,做好设备维护和温度校验。(2)设置充足的洗手设
11、施。按照每4045人设一个洗手盆或0.6米长盥洗池标准设置流动水洗手设施;配足洗手液;做好排水设施检修和维护,排水设施下水管应设置回水弯,并确保下水管与地漏连接处密封完好、不用的排水地漏封堵好。(3)规范设置临时观察室和隔离室,寄宿制学校还需要设置隔离寝室。在校门口就近设置临时观察室,为入校时出现疑似症状的人员提供临时观察场所。同时,至少设置2个隔离室,分别用于发热、乏力、干咳及胸闷等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症状的师生员工,以及出现其他症状师生员工的临时安置,避免交叉感染。临时观察室和隔离室的设置要经卫健部门专业指导评估。寄宿制学校要提前与属地储备的隔离场所建立对接。隔离室基本要求:应远离教学和生活区
12、,相对独立,采光和通风良好,有独立卫生间和流水洗手设施;设置醒目的“隔离室”标识;面积应大于15nl2。设置在卫生室/保健室内的隔离室需具备独立转运通道。受条件限制,中小学校隔离室可选在楼房首层远离人群密集的地方,如楼房靠边靠外的房间,带有(靠近)厕所及盥洗室,采光和通风良好,进出过程中路程最短及接触人员最少等,室内应保持干净整洁,无杂物堆放。另外,室外温度适宜时,也可通过搭建帐篷的方式建立临时隔离室,位置应相对独立、远离教学和生活区,帐篷内光线充足及空气流通,帐篷出入口应避开人群必经之路,并在帐篷周围设立警戒区域,帐篷内放置必要的物品,进出人员需做好个人防护。隔离室原则上应当具备以下基本设备
13、和物品:防护用品:一次性工作帽、防护眼镜(防雾型)、医用外科口罩、N95医用口罩、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鞋套等。洗消物品:洗手液、手消毒液、干手纸巾、紫外线灯(移动、悬挂式)或空气消毒机、含氯消毒剂、75%乙醇消毒液等。其他物品:体温计、观察床、处置台、血压计、一次性压舌板、登记本、呕吐包、污物桶、医疗废物袋(密封性较好的塑料袋)等。(4)设置提示标识。学校按照“不交叉、不聚集”要求,合理设计和施划师生员工出入校、进楼、进班、回寝等行走路线,在校门、楼门等容易发生人员聚集区域地面处粘贴一米间隔提示。在餐厅、卫生间、洗漱间等场所粘贴”七步洗手法”等标识。可应接尽接,做好疫苗接种。9学校积
14、极配合当地卫生健康、疾控机构,做好符合接种条件适龄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服务保障工作。坚持知情、同意、自愿原则,鼓励适龄无接种禁忌人群应接尽接,对于符合接种条件的18岁以上目标人群进行1剂次同源加强免疫或序贯加强免疫接种,不可同时接受同源加强免疫和序贯加强免疫接种。10整治环境,保障学习生活安全。(1)做好清洁消毒。开学前学校要对校园室内外环境实施全面卫生整治,做好垃圾清理,设置适量的废弃口罩回收处、生活垃圾回收箱;按照学校环境清洁消毒指引(详见附件),提前做好教室、实验室、食堂、宿舍、体育场所、图书馆、卫生室(保健室)、隔离室、卫生间等重点场所彻底清洁和通风换气;对校园内使用的空调通风系统和公共区域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和预防性消毒;对学生教材、教师教学用书、学生教辅资料等进行消毒;涉疫学校或曾被防疫征用的学校环境由专业机构进行终末消毒,开展消毒效果评价,并经专业机构评估符合校园环境安全标准。(2)做好安全排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学校食堂卫生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21)38号)要求,开学前对食堂加工设施、用具进行全面排查、清洁和消毒,及时更换已经损坏或陈旧的设施设备;对食堂、超市之前存储的食品原材料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