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x

上传人:lao****ou 文档编号:73477 上传时间:2023-01-2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双减背景下小学二年级学生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双减”落地,聚焦学生全面发展的时代号角井然吹奏。艺术教育成为学校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效途径,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陶冶审美情操具有重要作用,是全面贯彻落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双减”政策推出后,青少年的课业负担明显减轻,业余时间明显增多,可以有大量时间追求自己的爱好、特长,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同时也在思考怎样将“双减”与艺术教育结合起来,让青少年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在“双减”背景下,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艺术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的作用就更加凸显。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帮助

2、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性格、塑造优良的品格,从而使其更好融入社会发展、实现自身价值。“双减”政策的实施,对素质教育的推动有所助力,同时也让公众对教育的目的与本质又一次有了思考。唱歌教学是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新的音乐课标作了明确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乐于参与各种演唱活动,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能够用自然的声音,按照节奏和曲调有表情地参与歌唱,能采用不同的力度、速度表现歌曲的情绪,知道演唱的正确姿势及呼吸方法,并能在唱歌实践中逐步掌握和运用,能够对指挥动作及前奏做出恰当的反应,能够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歌唱。要完成这样的音乐教育目标,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演唱。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从事小学二年级音乐教学几年来,常发现在唱歌教学中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不少的学生在歌唱时不是在“唱”,而是在“喊”。尤其到高音时,喊得面红脖子粗。虽然音量很大,但声音粗糙,缺乏美感,且容易“跑调”。这种唱歌其实为“喊歌”,这种现象如不及时纠正,将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危害:一会损伤声带,使嗓音失去原有的色彩;二会破坏声音的美感;三会不利于音高概念的形成;四会有害于乐感的培养。因此要合理的引导学生走出“喊唱”误区,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才能唱出优美动听的歌声。三、课题界定:“喊唱”即小学唱歌教学中,学生无方法的大声唱歌,尤其唱到长音和高音时,喊得面红脖

4、粗,缺乏美感,且容易“跑调”的现象。对策:分析学生唱歌出现“喊唱”现象的原因,寻找避免“喊唱”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四、课题研究的目标:1、认识了解小学儿童唱歌教学中“喊歌”现象出现的原因;2、了解学生唱歌时发声状态,探索唱歌教学有效的方法;3、改正学生不良唱歌习惯,避免“喊唱”现象;4、通过课题研究,使教师教学手段得到改善和提高,教学方法更加科学,能有一套消除学生在课堂上“喊唱现象”的方法和策略,切实提高教师的音乐专业素质、教育水平和科研能力。五、课题研究的方法:L教育调查法:经过调查问卷访谈,了解学生“喊唱”的原因。2 .文献资料法:调查出学生“喊唱”的原因后,查阅相关的资料,找到解决问题的方

5、法,便于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3 .行动研究法:探索实践纠正二年级学生“喊唱”的教学引导方法,为提高学生的歌唱素质寻找突破口。4 .经验总结法:从课堂教学实践已取得的成功经验出发进行分析、概括、提炼,再把提炼出来的方法付诸实践,不断完善和发展,形成课题研究报告。六、课题研究过程:1、发现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根据我校二年级音乐课堂的具体情况,发现到学生在歌唱中存在的“喊唱”现象,因此确定了以小学二年级音乐课堂“喊唱”现象的调查及对策研究为研究课题,制定了研究方案,向教科研室提出申请,XX年3月正式批准立项为XX市教育科学X规划课题。2、加强学习,提高研究认识在教学研究过程中,学习了大量的书籍,写出

6、了自己的学习笔记及学习体会,从而提高了自身的认识,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听关于课题研究的讲座多次,听教研员关于音乐问题课题讲座,并参加区科研室老师组织的科研课题专题研讨会,听指导老师关于课题选题的讲座等等。另外,走出去学习,提高认识,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对教学和课题研究有极大的促进作用。3、调查研究,了解问题原因(1)在我校二年级学生中进行了与课题有关的问卷和谈话调查。通过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我了解到学生缺乏对美的认识,误以为“喊唱”可以展示自己等,这些都是导致唱歌教学中出现喊唱现象的主要原因。(2)针对问题,确立研究重点。第一,培养良好的唱歌习惯、学习科学的发声方法

7、,纠正“喊唱”现象;第二,整理不同的发声练习及指导方法;第三,对集体唱歌中声音的均衡、外部状态的调整,使学生获得悦耳的童声。(3)积累经验,制定研究计划。围绕“喊唱”问题,首先在教学工作中,初步探索避免喊唱的方法,积累第一手经验,然后与同行交流教学经验,达成共识。在低段音乐教学中,要求学生轻声说话,有唱歌状态的高位朗读歌词,利用简笔画、游戏、身体语言、手势等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训练学生有气息支撑的唱歌,并培养学生的和声意识,从而有感情地表现歌曲,避免“喊唱”的出现。同时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来纠正学生的“喊唱”现象:如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兴趣;对口型无声演唱;影子游戏,山谷回声,辨别声音的美

8、与噪等等。(4)出现问题,反复实践,寻找对策。在研究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些避免和纠正“喊唱”的对策,经过实践,收到了一些效果,但也出现了一些反复的问题;还发现科研和教学有脱节的现象。1)课题来源于课堂,必须服务于课堂。可是,有的常规课却看不到课题研讨后的影子,怎么力、?2)上期训练好的声音,开学又忘了,怎么办?3)轻声唱歌后出现了“高而虚”的声音,怎么调整?最后,就这些问题通过实践与交流总结出以下做法。第一、课题来源于课堂,必须服务于课堂。再次学习课题方案,深入了解课题的重点,听组内优秀骨干教师的常规课,让骨干教师指导并随堂听自己的常规课。第二、针对学生年龄小,易忘的特点,反复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

9、歌唱习惯,避免喊唱。第三、唱歌中出现了“高而虚”的声音,应该加强气息(呼吸)训练。第四、坚持写教学反思或教育随笔,抓住教学中点点滴滴,积累教学经验,促进自身成长。第五、结合活动,验证研究效果。第六、勤于笔耕,重视经验总结。在研究过程中坚持对本期情况作总结,一年来围绕课题写了经验论文多篇。七、课题研究成果:通过研究,探索出了一套实用的避免“喊唱”现象的对策和措施。第一、选择适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各种方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策略。如游戏、故事、分角色表演唱歌、对比、简笔画与气息练习结合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第二、从开课起,培养学生轻声兴奋的唱歌习惯。控制音量,微笑演唱、腰部用力。第三、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引导学生科学发声的策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档 > 汇报材料

copyright@ 2008-2022 001doc.com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2022001085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必要时第一文库网拥有上传用户文档的转载和下载权。第一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第一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