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提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提案(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第一文库网上搜索。
1、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提案(3篇)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提案(通用3篇)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提案篇1提案时间提案者关于加强公共自行车管理的建议太原市的公共自行车投入运营以来,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出行,很好地弥补了公交车的空白,对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中存在着诸多问题:;损坏现象严重。‚租还车难并存。ƒ运营费用过高,财政负担重。公民爱护意识差。为使这一惠及民众的好事走的长远,特建议如下:第一,在设施保护方面,应考虑防雨遮阳棚,以解决自行车露天存放饱受雨淋雪盖日晒风吹之苦。第二,在网点的选择上,应做充分的调研,在人口密集区如学校、医院、商场、办公区
2、等地在增加数量的同时,可以考虑自动和人工相结合的办法,解决高峰时租还难的问题。第三,在自行车使用上,应推行全部有偿使用,价格可分时段设定,可参照公交车收费办法。这一方面可缓解财政负担,另一方面可增加人们的责任心,树立市场规则,提升法制观念。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提案篇2建议主题关于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系统的提案代表姓名内容:自助公共自行车在国外已很普及,现在国内很多城市也已经建立了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并纳入公共交通领域,例如江苏的南通、常熟、昆山,湖南株洲、浙江的杭州、台州、绍兴等。公共自行车旨在倡导绿色交通、减轻城市交通压力、增强市民体质、培养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建立与运
3、行,不仅可以成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有力补充,也能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停车困难等城市病症状。大力发展便民公共自行车是一个较为成熟的思路,无疑是一种有益的探索。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都在探索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力促环保,解决出行难题。而当下发展公共自行车租赁市场做得较好的杭州市,市政府一次性就投入15亿元用于自行车租赁市场的硬件购置和基础建设。作为曾经的自行车之城,我们是否同样该早日作出尝试?在义乌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意义和必要性:第一,义乌流动人口多。义乌实有人口已突破200万,其中本市人口74万,外来人口达到143.3万人,常驻外商13万,是罕见的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的县级城市。外来人口
4、一般是打工居多,可能并无能力消费汽车,自行车出行可能会成为首选。公共自行车方便快捷,为居民出行节省交通成本。第二,义乌交通压力大。目前义乌的汽车保有量已突破26万辆,由汽车迅速增加带来的交通拥堵、大气污染和能源消耗,已十分严重。公共自行车的推广,必将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减少尾气污染。在严重拥堵路段,自行车出行一定比开车或打车更快到达目的地,而且不用考虑停车难题。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为缓解义乌汽车交通堵塞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举措。第三,营造全民健身氛围,为商城义乌的快节奏添加慢动力。单车运动不仅可以健身,还可以完成空间位移,一举两得。随着义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识明显增强,
5、选择公共自行车出行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在义乌设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的可行性:1、义乌正在打造两区六城建设。建立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有助于提升义乌的城市形象,倡导低碳环保意识。通过新闻媒体加大低碳环保、绿色出行的宣传力度,鼓励市民选择公共自行车为出行方式。2、可在人流集中的大中小学校、汽车站、火车站、医院、公园、购物中心、各类大市场、机关办公和居民社区,合理配置和设置自行车租赁点。3、可以采用政府主导、企业运作的模式,由政府来牵头,具体由国企来操作,不打破其公益性质。鼓励采取冠名、捐助、广告赞助等形式,拓宽公共自行车发展筹资渠道。4、可以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的自助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如我省的台州
6、地区下属的几个县级市,在城区建设了便民公共自行车交通系统。只要年龄在16&65岁居民持有效身份证件办理。缴存300元押金可办理租车卡,退卡时即退还押金。为提高公共自行车使用效率,规定单次使用一小时内免费,超出时间后按1元/小时收取公共资金占用费。关于公共自行车的提案篇3案由: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等
7、政策文件的颁布,以及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农村初中改造工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等一系列重大项目的实施,对于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减小城乡差距、促进教育公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应该看到,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仍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标准化建设未能与城乡教育规划布局匹配。在农村学校,资源的分配不均呈现两极分化:一些农村、偏远、贫困和民族地区,寄宿制学校床位、厕所、食堂(伙房)、饮水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师生的基本生活需要,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一些农村地区因受快速城市化进程及学龄人口减少的影响,出现空巢学校,造成教学设施设
8、备闲置,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在城镇学校,则出现了普遍存在的大班额现象,甚至出现200多人的航母班,以致师资、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运动场等教学必须资源严重匮乏。二是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项目的实施表现出明显的粗放型特征。即:重视校园建设、装备条件等硬件的达标,而忽视师资队伍、学校管理等软件的提升;重视教育资源的直接投入,而忽视已有资源的重组和再生;重视建设数量的达标,而忽略办学质量的提升。三是标准化建设中资源利用率不高。近年来,中央和各地方政府投入了几百个亿的巨额资金进行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但资源利用率不高。本案建议:针对当前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中凸显的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成立
9、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领导机构,统筹管理标准化建设各项工作。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育领域,其经费拨款、教师编制、校舍改扩建审批、土地规划等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因此,应该建立由地方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教育、财政、人社、计生、国土、编制、规划等部门参与的领导机构,促进标准化建设项目的有效推进。二、科学预测城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合理规划和调整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项目。实施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学龄人口数量、城乡结构分布的变化等相关变迁,增加了该工程的动态性和复杂性。在随后的3-5年内国家还将投入几千亿资金,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这笔资金?因此,应合理
10、规划并适时调整标准化建设的目标,避免教育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浪费。三、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由外延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的转变。我国大多数地区在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主要是以改善学校办学的物质条件为主的外延式发展,旨在缩小不同地区间、学校间因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形成的条件性差距。因此,在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资源投入的同时,还应推动教师观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生活条件、学生综合素养、校园文化、学校管理等方面的提升,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内涵式发展。四、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切实加强对标准化建设项目的监测与评价,保证标准化建设工程质量。评价和监控在标准化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
11、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评估和监测均由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实施,政府同时扮演着裁判和运动员的角色,不利于评价监测的公正和公开。因此,建议引入第三方评价机制,建立社会中介监测和评估机构,充分发挥督导作用,确保该项目得到有效落实。五、明确并坚守底线,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构建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义务教育奠定的是国家民族之基。现有的情况下,义务教育学校的建设中已经存在着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名校与普通学校之间的巨大差异,严重影响了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的推进,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拟定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指标的下线和上线。下线作为底线,必须无条件严格遵守。在此基础之上,具体的指标体系可以因地制宜,但必须涵盖硬件和软件,尤其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指标。